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目前国内葡萄酒的销售体系来看,代理商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知道,葡萄酒在国内真正兴起仅仅就是十五六年的时间,葡萄酒产业的兴起与代理商的发展密不可分。我们无法准确分辨到底是代理商制度激活了葡萄酒产业,还是葡萄酒助力代理商的发展。时至今日,回头看看。葡萄酒代理商的发展轨迹也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期(见10月28日出版的《糖烟酒周刊》)的系列报道中,我们重点介绍了引进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注意的包装、瓶标设计问题,本期我们将从进口葡萄酒当前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市场销售的主要进口葡萄酒产品的来源、销量、销售渠道等进行分析预测,进一步介绍商家选择进口葡萄酒产品的几种可用方法,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田雨 《糖烟酒周刊》2007,(22):39-40
葡萄酒国际化的道路,其实就是国内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是一条在摸索中前进的道路。借鉴国外葡萄酒先进的经营理念,有助于我们对于葡萄酒国际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春交会之后,国邑干红成功进入了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多个省份,市场逐步启动。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经销商针对国邑干红经常提到几个问题:为何不直接叫五粮液葡萄酒,为何不在国内发展基地,为何没有定位于高端等等。针对经销商集中反映的几个“为什么”,本刊记者采访了五粮液葡萄酒公司和国邑酒业公司的负责人。五粮液葡萄酒公司总经理傅钟表示,“国邑干红上市之前,我们曾对国内市场有过系统的分析,国邑干红的名称和价位反映了我们对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2005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是高速发展的;也有人说,2005年的国内市场没有亮点,缺少了新的“搅局者”。的确,2005年是国内葡萄酒消费开始趋于成熟的一个起点,无论是消费者对于品牌、品种的选择,还是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对新战略的调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葡萄酒业越来越稳健的前进脚步。  相似文献   

6.
近期,有人对市场上的各类概念产品提出质疑,并由此对当前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概念操作一味否定。应该承认,概念对于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对于概念葡萄酒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7.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3):90-91
近期常有读者朋友给本刊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进口葡萄酒的相关事宜,2006年,进口葡萄酒关税降低到了14%,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内葡萄酒商引进进口产品。一个走进来,一个走出去,彼此对对方的世界都是向往而又不熟悉的。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此系列专题,邀请相关行业人士针对中国酒商在选择合作伙伴、进出口产品等实际操作环节上的常见问题和操作技巧进行详细阐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葡萄酒作为一种文化的传统,乃是从国外引进而来。因此,国内很多的葡萄酒品牌自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合资的烙印。国外的葡萄酒伺机进人中国,而国内的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则走得颇为艰难。  相似文献   

9.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32):102-103
2006年国内葡萄酒市场销量已经超过129亿元,增长比例高达25%.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放眼世界,在国际上葡萄酒普遍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引得各国葡萄酒商关注,进口酒与国产葡萄酒的交锋已经开始。对比进口酒,国内葡萄酒还是在营销思路、营销文化、渠道理念和市场推广方面远远落后,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是国产葡萄酒发展的真正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及消费主义的兴起,推动葡萄酒消费逐渐升级。推动葡萄酒消费文化建设能有效提升葡萄酒的市场价值。消费者尤其是年青一代对葡萄酒的消费理性与个性并存,同时追求葡萄酒的高品质和健康饮用。葡萄酒营销要告别仅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方式,打造社交化和个性化的场景化消费体系。文章对细分市场定位、新零售和新媒体营销等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以建设中国葡萄酒的场景化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11.
蕊杉 《糖烟酒周刊》2006,(21):48-49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进口葡萄酒约5.3万吨,其中两升以下小包装产品占约20%;2006年1~3月,进口葡萄酒约2.1万吨,同比增长75%。随着关税的降低,进口葡萄酒向国内市场进攻的脚步不断加快。然而,从年初关于“芝华士成本只有25元”的报道到近期“揭开洋葡萄酒高价灰幕”的口水战,在围绕产品价格这一焦点互揭“内幕”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中洋葡萄酒的无硝烟较量。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7,(32):74-75
国内几个葡萄酒企业的割据现状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一是中国葡萄酒行业起步很晚;二是以前国内葡萄酒容量有限:三是以国企作为背景,依靠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强大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波龙堡是中国唯一的有机红酒品牌,其自行研发的有机干红葡萄酒填补了国内空白,正对我国葡萄酒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伊始,卡斯特联手东海鑫业,张裕成立先锋国际酒业,五粮液进军红酒行业等,无不跟进口葡萄酒有直接关系。从最初“狼来了”的恐惧,到今天的宽容“拥抱”,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引人关注。可以预见,在国内葡萄酒业大发展的今天,进口酒势必成为国内红酒市场一股最为活跃的力量,进口酒与国内红酒代理商的合作模式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笔者在密切关注进口酒动态的同时,认为有必要对目前进口酒的业态进行一下分析整理,希望对行业有所推动。从目前进口酒与商家合作模式来看,进口葡萄酒市场具体呈现出以下四大形态: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的葡萄酒关税由原来的65%降至14%左右,一个被国内葡萄酒业有所预见的图景正越来越近地可能变成现实:国际葡萄酒商以惯用的低价策略大举进入中国,对中国葡萄酒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国内葡萄酒行业销售总额63.4亿元,2004年74.3亿元,2005年销售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33亿元。2006年国内葡萄酒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了25%,为129.52亿元,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2006年国内葡萄酒产量达到49.51万吨,累计增长18.10%;利税16.14亿元,同比增长29.72%。从各项指标以及增幅来看,葡萄酒产业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周莹 《中国海关》2011,(12):42-43
中国正逐渐成为进口葡萄酒消费大国,尤其法国葡萄酒一直占据洋酒消费量之首。我国对进口葡萄酒征收大约45%的综合税费,由于利差巨大,时有发生低报、夹带等不法行为。了解一些法国葡萄酒的相关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葡萄酒进行估价。  相似文献   

18.
倾听     
《糖烟酒周刊》2007,(39):26-27
从去年起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呈现大幅增长,今年前3季度则持续了这个态势,现在到了国内葡萄酒行业重视进口葡萄酒大量进入的时刻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  相似文献   

19.
若兮 《糖烟酒周刊》2007,(32):120-121
前几天,张家港的陈经理无意中提到,国内某大型葡萄酒在当地治理窜货的方式上独辟蹊径,引得当地葡萄酒商一片哗然。有位经销商从外地拿了一些该葡萄酒,到张家港市场上销售(其实就是窜货),结果被当地该葡萄酒的代理商联合厂家区域经理、工商质检部门以假货的名义查扣。由于在目前国内司法举证制度下,生产厂家对该批货物的真伪有着决定性的话语权,所以该批货物因为厂家出具了假货证明被“依法”查扣,[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昊樽期酒不仅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高级葡萄酒投资,还致力于为追求品位生活的客户提供奢华生活方式服务,在更高层面上领略葡萄酒投资的魅力 葡萄酒投资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买对了葡萄酒,你不仅能跑赢CPI,还可以跑赢“巴菲特”。据数据显示,从1975年到2009年的各种投资品升幅中,葡萄酒超越了钻石、黄金、中国古瓷器、中世纪油画等投资品。葡萄酒投资专家认为,只要选对投资时机和品种,葡萄酒还是一种比较稳健的投资品种。吴樽期酒国际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吴樽期酒)就是国内葡萄酒投资界的领军品牌,该公司总裁余闽更被誉为国内“葡萄酒投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