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寿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规模扩张的营销队伍发展模式(学术界称为人海战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随着2003年度广东、上海等主要市场相继出现保费同比负增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拉起“精英制”的大旗,主流论调就是“寿险营销应该走精英制道路”。也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保险公司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取决于其执行怎样的代理人制度,即各家公司的基本法,侧重于底薪制的则倾向于精英制,侧重于佣金制的则倾向于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82年恢复人身保险以来,个人寿险业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上海市场,通过个人代理方式发展个人寿险业务,于是个人代理寿险营销机制引入中国,并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12):77+93-94
五十亿保费千亿元保障同执慈善心共筑常青业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正式成立于1993年11月19日,并于1994年10月24日在天津寿险市场上开辟了个人寿险营销业务的先河。公司经营,持续稳健发展18年来,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从一家开业初期只有50多人的分公司发展为万人平台的销售队伍,从62万年保费收入发展到年经营规模50亿元,并逐步成长为天津寿险市场中的龙头机构。  相似文献   

4.
事实证明:谁先占领了农村这一块寿险市场,谁就会赢得和占领更多的寿险市场领域。所以建立和发展好农村寿险营销的基层组织农村营销分部,至关重要。农村服务部的建立为农村代理人日常的活动、管理提供了一个就近集中的场所,不但实现了公司对相对分散的农村代理人的有效管理,也满足了农村代理人渴望成为“上班族”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寿险营销的体制决定了营销员的管理存在盲区。差勤管理是寿险营销团队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关系着营销团队的士气、稳定与业务发展关系。随着银保渠道的瘦身,个人代理渠道理所当然占领寿险营销高地。个人代理渠道中,抓好代理人的出勤率,促使其参加公司的各项会议及培训,是全面提升代理人专业度、诚信度、销售技能以及服务水平的基础路径。差勤管理既要有客观科学的系统方法,又需具备实用、有针对的具体手段。前者通常以制度、规范、理论的形式表现,而后者则主要依据管理者的经验、水平。  相似文献   

6.
银保渠道和个人代理已经成了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两把利剑,一边是各险企银保产品在银行营业大厅里彩旗飘飘,一边是保险代理人热情拜访,电话不断。  相似文献   

7.
自寿险营销体制进入中国以来,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作为这期间风风雨雨的见证人,笔者有幸目睹了寿险营销的大体经过。同时,又被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寿险个人营销业务不能承受之痛的一些怪现状所困惑。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寿险代理人目前以个人代理为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个人代理制度遇到了信用危机,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给行业造成了很大的信用风险。文章设计了寿险代理人个人评估系统及新型薪酬分配方案,可有效解决代理信用危机,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寿险市场的逐步拓展,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寿险业的发展,有必要对寿险营销模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杨洁 《集团经济研究》2007,(12):267-268
自我国寿险公司引入营销机制后,保险代理人队伍迅速扩大,推动了保险业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祁亮 《活力》2014,(16):40-40
在这20多年间,国内各大保险公司通过建立类同的营销员体制.积极发展人力“跑马圈地”,个人营销员很快成为保险公司最主要的保费来源渠道。保险营销展业模式的骄人业绩,在国内保险业广为流传。2006年.保险个人营销员贡献的保费占全国保险公司总保费规模比已接近50%,可谓撑起了全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的半壁江山,排在保险中介渠道的首位。但是,自2006年之后,由保险营销人员实现的保费规模开始呈现下滑态势,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保险营销业务下滑,抑制下滑的对策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个人代理人制度在中国寿险业被广泛应用后,寿险业的保费收入增长迅猛。但自2009年后,寿险业个人代理人出现增员难等问题,由个人代理人渠道所实现的保费收入同时出现负增长。如何看待和解决寿险业的个人代理人问题,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是此篇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志  刘镜 《现代管理科学》2003,(10):107-108
本文通过对现有营销体制的分析,找出现有管理中的难点,发现代理人现有状况造成其与寿险公司之间缺乏一种归属感,致使寿险公司的管理有时很难得到贯彻。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文提出寿险公司应加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针对公司员工,更要对代理人灌输公司企业文化,以增强代理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并提出了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保险行业的市场主体激增,随着部分发展较快公司的纵深发展,机构向下延伸,而绝大多数寿险企业,不管是老牌寿险企业,还是新开张的寿险企业,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依靠个人代理人营销保险产品制度。而产险企业看到近年来寿险企业由于采用营销员代理制度,实现业务快速、稳健发展,也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引入了营销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企业文化》2008,(4):92-92
人保寿险今年将力争实现全年保费收入突破137亿元,资产总规模突破180亿元的目标。2007年,人保寿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了441%。其负责人表示公司将针对今年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特点,做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工作。并争取到2011年,人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突破600亿元、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保险营销制度改变了保险公司传统展业模式和市场格局。现有寿险营销模式对寿险业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寿险公司在谋求业务发展的同时,非正常手段个人营销给寿险市场留下了隐患。克服个人寿险市场非正常营销行为顽疾,保证寿险公司和寿险业务又好又快健康发展,需要保险公司自身积极转变经营理念、采取积极措施,加大管理创新,还需相关部门加强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与诚信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桃源县支公司的审计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有关保险个案的审查和调查相关投保人和保险代理人,发现寿险公司及其保险代理人一般只重视新业务,对续保业务不是很积极。因为保险代理人发展新业务的佣金收入普遍较高,而续保业务的佣金收入却很少,例如康宁终身保险的保费是分十年或二十年缴纳,第一年代理人  相似文献   

18.
王今 《活力》2011,(12):142-144
我国保险主要由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组成。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到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非寿险保费收入后,在保险业已处于主导地位,并且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本文采用2009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相关的截面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北京,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2002年6月7日进入北京市场的首家外商独资公司。2005年累计个人营销新单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已经跃居北京市场第四位,在外资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寿险市场,人才、渠道的竞争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电视广告营销、公司代理等新型销售模式不断兴起,传统的代理人制度已经谋求变脸,有的公司开始实行或尝试实行员工制……公司依靠市场自然增长而发展的时代已接近尾声,粗放简单的营销模式已无法适应自身的发展。尤其是中小险企,目前虽可凭借少数精英撑起“半边天”,但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司权利链条加长,精英的作用会越来越有限,这个时候公司发展就需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来替代营销的个性化——寿险标准化营销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