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饭店行业对员工需求标准与旅游高校对学生培养规格的不同,大学生对未来理性追求和对现实感性认识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旅游/饭店专业大学生的“供需错位”。本科“饭店管理”应脱离“旅游管理”的模式设计课程;其“应用性”的特点要求它不仅要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情商,还要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重新定位培养层次。  相似文献   

2.
刘艳华 《旅游学刊》2006,21(Z1):121-125
饭店行业对员工需求标准与旅游高校对学生培养规格的不同,大学生对未来理性追求和对现实感性认识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旅游/饭店专业大学生的"供需错位".本科"饭店管理"应脱离"旅游管理"的模式设计课程;其"应用性"的特点要求它不仅要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情商,还要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重新定位培养层次.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反思 1.规模、速度发展迅速.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始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但大规模发展却归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全国旅游业飞速发展而专业人才空缺严重的现状,1992年国家教委建议全国部分高校在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创办旅游管理专业,1993年开始第一次较大范围的旅游专业上马和招生,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响应.  相似文献   

4.
保继刚  朱峰 《旅游学刊》2008,23(5):13-17
对中国高等教育30年来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不管是排名前10位的著名大学,还是最先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8所高等院校,以及后来开设旅游专业的众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与高等教育体制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者间存在矛盾,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从提高学生就业层次入手,保证旅游的生源不萎缩和行业就业率提高,使旅游本科教育能够增强利用优势教育资源的实力,由萎缩转向成长.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罗兹柏罗有贤一、设计指导思想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旅游行业培养本、专科层次工商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行业要求和高等教育对其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制约着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即专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旅游饭店档次评判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国际旅游的迅速发展,各地兴建的旅游饭店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目前旅游饭店客房已达一万五千多间,“七五”期间,还将新建几万间客房。上海、广州、西安、桂林等城市也都将在“七五”期间新建一大批旅游饭店。旅游者对旅游饭店档次的需求是不相同的,因此我国旅游饭店的档次结构也应与之适应,做到高、中、  相似文献   

7.
饭店高等教育应受到更多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昌国 《旅游学刊》2008,23(3):11-12
在旅游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各个专业方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旅游产业各要素发展实际不相匹配,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饭店方面.  相似文献   

8.
对培养高素质旅游饭店管理人才的思考何光北京联大旅游学院旅游饭店管理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产业中的"一名年轻成员",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培养中高层次旅游饭店管理人才的旅游高等教育,在近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已有了长足的发...  相似文献   

9.
潘华  王姗姗 《西部旅游》2023,(2):100-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普及化阶段,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日渐提升。文章基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指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以期构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据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以下称旅游高校)共有494所,旅游专业在校生199682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96%、171%。494所旅游高校共有旅游专业教师9298人,和713所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拥有的专业教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旅游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脱节,是导致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行业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之一。本文从加强实践教学、养成教育和特色教育等三个方面提出旅游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及形象教育问题为切入点 ,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形象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开展大学生形象教育的有利条件及开展形象教育应该采用的措施与办法。针对我国旅游行业及旅游院校特点 ,特别提出形象教育应在旅游院校中率先试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教育 2 0多年发展历程的观察 ,阐述了旅游教育与旅游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以期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一是论述了为什么要深入研究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性 ;二是从分析旅游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入手 ,围绕旅游院校布局、旅游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师资、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等 ,论述了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最后强调了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对于构建旅游理论体系 ,促进旅游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人才开发管理中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才竞争是现代旅游竞争制胜的关键。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我国旅游人才开发管理中“旅游人才开发与旅游业发展”、“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从业人员资格准入与在职培训”、“院校培养与继续教育”、“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人才流动与人才稳定”、“宏观管理、行政开发与微观管理、市场开发”、“‘请进来’开发与‘送出去’开发”、“显能开发与潜能开发”等十个方面的关系 ,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我国旅游人才开发管理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调整、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制度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外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对加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促进双向参与及产学研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普通高等旅游教育的沟通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旅游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世纪旅游教育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链的一个组成部分 ,旅游高等教育在行业发展的带动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化压力。行业特性决定了双语人才在入世后中国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传统教育中语言教育和专业教育相分离 ,使专业人才与语言人才难以合二为一。本文提出在旅游高等教育中导入双语教学 ,以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思路来培养旅游业所急需的双语人才 ,提高旅游高等教育质量 ,改良旅游业的产业链 ,促使中国旅游业的产业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旅游学刊》2008,23(3):19-23
本文提出了中国旅游事业以及高等旅游教育与科研近30年发展中几个主要方面问题:旅游和高等旅游教育科研的所得和所失、旅游的基本性质、高等旅游教育的定性、旅游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旅游学科体系的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成、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及内容的确定,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集中阐述了作者对旅游学科定性和定位、旅游学科理论体系结构、旅游学科的研究方法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等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王兴琼 《旅游学刊》2011,26(4):89-96
旅游人才供需错位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困境。文章从旅游专业学生出发,探讨其专业填报动因对其学习效果和择业倾向的影响,意从源头上理解供需错位。通过访谈,总结了学生填报旅游专业的6种原因,并根据个人主动性的发挥情况归结为主动选择、中立选择和被动选择3大类。文章以毕业在即的旅游院校学生为样本,运用多重响应分析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手段,验证了填报动因对其学习效果和择业倾向有显著影响,填报主动性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识就越乐观,在旅游行业就职的意愿就越强烈,拟就业方向中就会更明确地选择旅游相关单位。  相似文献   

19.
Building on the capabilities’ hierarchy concept, a model of 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hotel performance is proposed and tested in this study.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240 managers in the hotel industry of United Kingdom and Pakistan via survey. The results revealed strong direct inte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level of capabilities and an indirect rela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these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make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management as well as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research by generating an integrative and unifying framework for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larifying capabilities inter-relationships and empirically revealing the exact way these capabilities enhance performance. Also, it ha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hotel managers’ understa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capabilities as a hierarchy in enhancing their hote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