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在20世纪7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就开始利用沥青的热塑性,对沥青路面加热后进行铣刨,可在不破坏骨料级配的情况下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但由于加热效率低、工艺不成熟,未受到重视。2002年,以热铣刨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为核心技术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和设备首次进入我国,充分展现了其在沥青路面材料回收和再生利用方面的优势,但是成本高、作业速度低和环境污染大等系列问  相似文献   

2.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道路维修技术,不仅可以将废弃的路面铣刨材料再生使用,重新激活铣刨料中的老化沥青,还可以将传统的路面结构改造成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备节能、环保、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早期建设的高等级公路,主要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主,且沥青面层较薄,半刚性基层强度较高,呈现典型的"强基薄面"路面结构。根据我国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寿命一般为15年,但是实际使用寿命一般很难达到15年,通常在10年至12年左右,就将面临大修或改建。在大修或改建期间,通常需要对老路沥青面层进行大量铣刨处理,因此将产生大量的沥青面层铣刨料。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9.62万公里。但是,随着已建公路使用时间的增长,道路进行大中修后路面铣刨料(RAP)的处理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每年我国大约产生4500万吨路面铣刨废料,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随着优质骨料的匮乏及其价格的提升,废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得到了发展,材料交易不便利或者当地材料不适宜的地区适宜于使用铣刨料作为路面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引进加拿大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开始进行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完成多项再生技术攻关,形成全面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体系。施工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平方米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一种以"绿色环保"为理念的新型道路养护施工技术。该技术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非结构性破坏,应用就地热再生系列机组,就地将旧路面加热、铣刨、收料、添加适量再生剂、沥青,以及连续级配或  相似文献   

6.
正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是指采用特种设备将沥青路面铣刨料进行预处理后,根据原有铣刨料级配情况的不同,添加一定比例的新碎石、乳化沥青、水泥、矿粉、水,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拌和、摊铺、碾压和养生后,形成的一种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可以节约沥青、集料、重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减少矿山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还可以降低沥青维修项目的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7.
唐津高速由四车道扩建为六车道,其中既有新建的路面工程又有对旧路的处治维护。旧路处治便是对旧路损坏结构层进行铣刨后重新铺筑,处治过程必将产生大量的铣刨废料,如不能有效利用这些废料,必将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为此,扩建工程中采用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实现了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本文根据该项目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相关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柔性路面结构,是公路建设首选的结构方案,然而随着沥青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路面会出现老化、松散、开裂及变形等问题,因此沥青路面需要更新。传统的铣刨翻新路面更新方案对于无结构性病害的沥青路面更新并不适用,作为一种新型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超薄罩面采用高黏高弹特种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具有优异的高温、低温、弹性变形及抗老化性能,且超薄罩面混合料的强度、抗水损害性能、抗松散性能,及抗高温变形性能也显著优于普通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普通高黏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应用于公路沥青路面更新具有施工快速、效率高的特点,是公路沥青路面更新改造优选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虽然现在公路建设事业得到空前快速的发展,但是针对单一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工艺落后带来的弊端,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采取因地制宜的公路施工方案,造成公路运营后出现各种病害,亟需对公路路面采取维修处理。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操作成本低,修复效果好,使其在旧路病害养护中得到快速应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利用沥青发泡结合旧路的铣刨材料而综合利用,对该混合料进行重新压实,使其成为新的公路路面结构层。该施工技术主要是从路面上淘汰的旧材料,重新提取老化沥青,变废为宝,有效地节约材料,同  相似文献   

10.
正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指通过铣刨、挖掘等方式将旧沥青混合料回收入厂,并向其中按比例添加新料、沥青和外加剂等,然后经过拌和、加热等加工处理,重新将其摊铺为新的沥青路面形式。该过程可以将废弃混合料充分利用,避免其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结合某工程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为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原材料沥青为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本文向再生料中  相似文献   

11.
道路冷再生技术是在自然环境状态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旧沥青路面的铣刨破碎后,按设计要求掺入集料和添加剂进行拌和,摊铺,碾压,形成新的路面基层。不仅简化施工工序,而且可节约材料,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工程概况同三国道主干线江都至广陵段于1996年建成,全长68.486km,按设计速度120km/h,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6m。路面结构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两种形式,由于路面破损严重,分别于2001年、2003年进行了两次中修改造,在对破损路段进行修补的基础上,加铺了10cm~16.5cm的沥青混凝土。经过多年的运营,江都至广陵段局部路段服务水平已明显降低,现有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面临很大运输压力,将采用两侧加宽四车道的扩建方案,路基全宽42m。扩建工程将对老路硬路肩的面层和基层全部铣刨,对行车道、超车道的严重病害路段也要进行铣刨处理。扩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沙洋县县道001线中修改造工程总长约10公里,路而宽度9米,由8厘米的沥青面层和20厘米的水稳基层构成。由于当地盛产石材,该路又是当地主要的运输路线,经重载车辆长时间碾压后,单边车道出现严重车辙,已经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此次中修工期紧、施工难度大,要把8厘米的沥青面层和20厘米的水稳基层一次铣刨完毕,然后用摊铺机重新摊铺一层新的沥青层。由于水稳层水泥含量高,加上重载汽车长时间碾压路面,基层硬度比较高,对铣刨机的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唐津高速(天津段)2012年至2014年改扩建工程中采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进行相关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铣刨参数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级配差异性的影响,配合比设计中采用振动压实法确定再生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为现场施工提供更可靠的控制参数。对冷再生现场施工工艺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为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天津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交通量激增以及重载、超载等因素,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日趋严重。发生车辙病害的路面由于轮迹处的车辙变形,路面的使用功能降低,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也受到影响。研究表明,车辙在很大程度上是剪应力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塑性流动的结果。发生车辙病害的沥青路面结构中,沥青面层的永久变形量占路面车辙总量的70%以上,并且其比重随沥青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防治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关键在于控制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  相似文献   

16.
正在科学研究方面,他一直致力于路面养护和绿色修筑技术研究,是我国最早并持续从事微表处、冷再生、温拌沥青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在技术推广方面,他参与了国内及海外数十个路面养护工程,推动路面再生、微表处、温拌沥青成为我国主流路面技术;在政策研究方面,他参与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如今,他瞄准了绿色公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在浙江省安吉县的县道王孔线半幅路面上,一台造型奇特、科技感十足的"大家伙"正贴着地面缓缓前行,它"身下"的路面经原地破碎、铣刨,再加工,被直接再生利用。没有废料堆积,不见尘土飞扬,工人稍作清扫,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这个"大家伙"是安吉县公路管理局投入860万元,从德国原装进口的WR250型泡沫沥青冷再生机。  相似文献   

18.
企业     
<正>"公路医生"为乌江画廊"美颜"国道319线重庆涪陵大溪河至乌江大桥段素有"乌江画廊"之美称,但随着交通量逐年增长,该路段出现了纵、横裂缝和车辙等病害。10月底,有"公路医生"之称的英达2套热再生机组,为"乌江画廊"沿线28.5公里路面做了"美颜"。此次施工没有铣刨,不打碎骨料,实现了原路面材料回收率、再用率均达100%。不仅如此,由于英达热再生技术节能、环保,经测算,此次热再生养护工程,共节约新沥青混合料11580吨,减少废旧沥青混合料1852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0.6吨。此外,该路段车流量较大,但英达机组施工仅  相似文献   

19.
正陕西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是我国"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国道310线江苏连云港至新疆霍城的重要一段,是国家"八五"交通重点工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通车运营以后,西宝高速公路发生了多种不同程度的病害,主要为各种横向裂缝、龟裂、唧浆、坑槽等。针对上述产生的病害,西宝高速公路从2002年开始维修,随之产生大量铣刨废料,仅2004年、2005年产生废料达30万立方米。大量铣刨的沥青路面旧料如果被弃置,不仅浪费沥青、石料等自然资源,而且会造成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年均2亿多吨沥青可再生我国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在轻交通道路、人行道及道路垫层中,不同程度利用过旧沥青材料,但尚且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进入20世纪80年代,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开始真正意义提上公路维修养护的工作日程,在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