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出台了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来拉动内需的政策,这些政策能否有效不仅取决于农户收入的增长,还取决于农户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本文使用线性AIDS模型测算了农户的需求收入弹性,结果显示,农村医疗服务、农村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讯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且前两项的收入弹性大于后者.本文建议要刺激农村消费应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优先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才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县域农民纯收入增长差异及其演进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6—200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典型调研资料,从时间、空间及时空三个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区域差异及其演进格局,根据108个县域1996—2002年、2002—2007年农民收入年增长量进行聚类分析和类型区划分,逐类分析各类型区农民纯收入增长变化的特点,并分析了农民收入区域差异格局形成的成因。结果表明:低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和东部,空间布局近似"Y"字型,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种植收入;低农民收入高增长速度区分散分布于河南省中部、北部、南部、西部,紧邻市辖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收入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高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区位于郑州都市圈内,紧邻郑州市,近似环状布局,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较大;高农民收入高增长速度区位于郑州市,紧邻郑州市市辖区,农民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增收渠道逐步多元化。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地理区位不同和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是农民纯收入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什么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产量最大化以满足温饱,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下,尤其是现金收入微乎其微。改革以后,获得独立经营权的农民有了极大的生产热情,加之市场机制引入和政府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刺激了农业产量的增长,农民收入也增长很快。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停滞不前,农民增收形势严峻。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开放化,农民增收面临一些刚性制约:农产品收入弹性低、市场难以扩大,非农产业就业更趋困难,农业和农村投资不足,不合理负担过重等。可见,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越来越受国民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应用苏州实际GNP、资本存量、劳动力的序列数据直观分析了农民收入的趋势和源泉.在此基础上应用C-D生产函数建立农民收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估计出各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随后进一步应用索洛余值法估计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并对计量结果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2017,(4):106-119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最初目的在于遏制水土流失,但因同时影响农户收入和就业方式而具有经济效应。本文利用2006—2010年间国家统计局贫困监测调查数据,旨在评估退耕还林在农民增收、非农就业和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首先,退耕还林后,包括退耕还林补贴在内的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前相比有所增长,但如果不计退耕还林补贴,农户退耕后非农收入的增长刚好弥补因耕地减少而导致的收入损失,增收效果暂不明显;其次,从整体来看,退耕还林补贴主要集中于低收入农户,因此明显降低了农村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再次,在退耕后农户的就业取向上,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收入农户倾向于从事林牧渔业经营活动,而中等收入农户倾向于外出务工,差异的产生与人群组间的内在特征有关;此外,工程暂且无法吸引退耕村非退耕户从事非农就业,带动效应不显著;最后,项目的脱贫效果随贫困标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体而言,脱贫效果显著。尽管农户增收主要来源于退耕补贴,但考虑其生态保护效应、非农就业促进效应、收入分配效应以及扶贫效应,退耕还林工程应当予以持续。在此过程中,如何促使退耕户实现稳定的非农就业,避免退耕户复垦是制度完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城市偏向政策分化了中国的城乡,反过来为了消除城乡失衡及城乡差别还得依靠农村的发展壮大。文章分析指出"当前"是相机选择强农村发展道路的关键时刻,同时借助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土地的产出和收入增长弹性不显著,反过来可以推知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有巨大空间;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分别存在倒U形和U形关系,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重要的"相机选择"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7.
(一)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农民收入增长。 1.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两者对农民收入长期增长有显著作用。回归分析表明,人均GDP增长上升1个百分点,将能够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7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下降1个百分点,将能够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0.003个百分点。在城乡收人差距2倍以上的收入分配格局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将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英姬  韩鹏  高宇  侯树斌 《经济师》2011,(5):20-20,23
"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虽然近些年来,农民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相对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拉大。寻找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人力资本作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通过影响农民的信息获取、生产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能力来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寻找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对策,以期待为农民增收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永锡 《经济师》2007,(4):10-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是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扼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及至逐渐消除这一差距。文章对农民整体进行了分类考察发现农业农民收入增长慢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农民收入问题的解决也主要取决于农业农民收入的迅速增长。通过对收入增长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要根本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采用新的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收入:一个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综合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艳 《经济问题》2007,(1):82-84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收入问题又是当前农民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通过运用通径分析法测算农民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弓秀云  秦富 《技术经济》2008,27(9):82-87
本文利用1990—2001年我国四川省沐川县、安徽省金寨县480户农户的数据,采用Translog函数和C-D生产函数对样本林业主产区农户在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非农业的影子工资进行估算,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影子工资、影子收入、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负担等因素对农户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林业主产区农户的影子工资与劳动供给时间存在负向关系,闲暇对于农户家庭中男性和女性来说是劣质品;农户家庭劳动供给的联合决策特征非常明显;农户家庭劳动力存在主次之分,该结论对于说明农户家庭内劳动分工以及劳动力流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192,自引:0,他引:192  
本文在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制度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52—2003年的实际数据,对中国整体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关系直接替代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并不相符;同时,也验证了制度和结构分析所揭示的“中国金融发展中防止结构和功能失衡至关重要”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就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灿煌 《技术经济》2011,30(3):104-107
基于VAR模型,采用1981-2007年我国年度数据,利用协整分析方法、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内,我国农产品出口每增长1%将使农民收入增长0.6950%;在短期内,我国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的冲击存在正向作用和递增趋势。因此,相对稳定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家庭经营逐渐多元化,农民在产业间比较优势的对比下,逐渐由单一地经营纯农业到兼营农业、兼营非农业、纯非农业.这种非农化的经营模式在逐渐地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了非农化进程的加快,而这种投资非农化进程的加快又会大大增加农民资金投入的增加.从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中以资金投入对农户投资非农化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展开论述,为促进农户投资非农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some theor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rural household investm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farmer income increase empirically by the data of 1983-2005. The findings are: (1) Health investment makes against the growth of farmer,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for other types, besides, it can not satisfy the needs of farmer. (2) Although migration investment is useful to the growth of farmer income, education and health investment, its effects is time lagged. (3) Education investment has the biggest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farmer income; besides, it also reduces the cost of migration. However, this reduction is a bit small. Finally, some brief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影响因素3个侧面对1997--2010年江西省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受1998年洪涝灾害影响明显;区域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缓慢扩大趋势,绝对差异呈现波动性缓慢扩大趋势;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空间相关性显著,高值区在赣北及赣中集聚,低值区在赣南集聚,集聚呈两极分化现象;收入水平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差异有不断增大的迹象;重大自然灾害、交通区位、与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区域发展政策及矿产资源等都是影响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民农业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农村投资水平、农地利用效率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投资水平、农地综合效率、农地纯技术效率、农地规模效率与农民农业收入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其中,农地综合效率的贡献度远高于农村投资水平,农地规模效率的贡献度高于农地纯技术效率;短期内,农村投资水平对收入的调整为正向,农地纯技术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负后正,农地规模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正后负。长期来看,加大农村投资力度,提高农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有利于促进农业收入增长,但关键是要提高农地规模效率。短期内,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同样有利于农业收入增长,而提高农地纯技术效率则使农业收入增长先降后升,在规模报酬递减范围内的农地规模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1986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在对影响农民收入因素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农民收入的17个代表性指标,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将之提取为3个主成分,并实证检验了农民收入与这三个主成分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农村物质资本投资及农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民增收有较大的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及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民增收有较大的负向作用。最后,基于得出的实证结论,提出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8年陕西省白水县16个村的实地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研究了农户对生活垃圾集中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有39.32%不愿意支付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费用,有支付意愿的农户支付意愿值也很低,平均为每户10元/年。导致农户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较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按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农户收入水平不高、户主受教育水平偏低、农户仍习惯于采用有害环境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农户户主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还不强烈。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builds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2445 Chinese villages to do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rmer economic organization, agricultural specialization and rural income. It finds that rais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pecialization can improve rural income significantl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 economic organ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ais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pecialization;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whether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farmer economic organization, are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situation of farmer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relevant polici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refore,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agricultural specialization and rural income growth for government to take measures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farmer economic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