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曾凡昌 《财经科学》2010,(10):25-33
我国房地产融赍存在体系不完善、对银行信贷依存度高、宏观调控政策传导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管制目标不当定住、法律制度滞后所造成的.作者认为,防范房地产融资风险应当厘清政府行为界限、完善资本市场化相关的法律制度、制定和完善房地产二级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房地产融资监管方面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具有可行性。但中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缺少对房地产信托的税收激励政策及相应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因此,健全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其组织形式并加强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浅析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宏观调控背景下,随着一系列紧缩房地产银行信贷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传统融资渠道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已经影响到了房地产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严重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现状导致融资风险高度集中、银行风险提高、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瓶颈等弊端。现行较为成功的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构建多元合理的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重点培育发展房地产信托业务,完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渠道;二是不断完善房地产企业融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房地产信贷的法律地位;三是继续加强房地产信贷监管完善制度建设;四是鼓励房地产融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央行的121文件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的房地产融资机制 ,而众多房产商对银行严格房贷政策的惶恐更是突出反映了中国房地产融资渠道极其单一脆弱的现状。构建渠道多元化、高效并且有利于风险分散的房地产金融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则将大大推动这一进程。1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有利于完善中国房地产金融架构与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相比 ,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备性。就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而言 ,我们只有银行体系支撑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需求 ,而资本市场和直接信用的相对落后 ,…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存在着信用风险、假按揭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应做好贷款的审查工作,加强对房地产项目贷款的封闭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操作规程,加强抵押物管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灵活的房地产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6.
高扬 《经济师》2012,7(3):281-282
近期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企业资金面产生极大危机,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为房地产开发融资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文章阐述了我国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的现状、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婷 《时代经贸》2007,(3Z):97-98
在地理环境及文化背景有相似性的亚洲地区,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Singapor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SREITs)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法律环境建设、发展体制构建和自身开拓创新三大方面总结出新加坡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并分析了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现状,以期为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立法滞后,还未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和颁布社会保障法或者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还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法或者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法方面的法规和条例虽然不少,但是这些法规和条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要比法律差,内容上也不全面,而且不少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制度缺陷,这种缺陷主要集中表现在单一的资金供给渠道、不完备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低下的资金融通效率和高度集中的系统风险,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房地产信托基金,运用市场信用机制,培育和完善房地产金融品种和体系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金融风险存在于房地产的开发、销售、持有以及与之高度相关的金融信贷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配置和规避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体系和机制,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潜在威胁。必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法律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机构体系和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房地产金融属性的视角,对房地产金融支持的放大功能、抵押担保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和房地产的金融衍生三个方面的金融属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发展引发的"影子银行"形成机制进行了客观的论述,指出了"影子银行"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和蕴藏的金融风险。并对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房地产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从房地产金融发展战略、政策性房地产金融、金融创新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房地产金融与产业金融的协调以及逆周期监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产价格下跌并不必然会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当银行面对房地产价格冲击试图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时,小幅度的房地产价格下跌可能会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而当银行不对房地产价格冲击做出反馈时,大幅度的房地产价格下跌才有可能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资本充足率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这虽然并不意味着应该废除资本充足率监管,但至少说明在特殊情况下,适当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政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发展我国投资基金,应尽快完善投资基金法律体系,科学设立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建立投资基金监管体系,完善投资基金品种、分散投资风险,适度扩大基金规模。  相似文献   

14.
彭麟 《经济论坛》2012,(2):130-133
房地产中介是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完善房地产中介体制即完善房地产中介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监管体系、建立科学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具有完善的外资并购法律监管体系,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资并购水平。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也日益兴盛,相应的法律监管体系也逐步完善。中日两国的法律监管制度的调控范围,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性审查、反垄断审查、公司持股和收购上市公司审查方面的相关规定各不相同。我国应当从建全外资并购法律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安全、清晰反垄断的界定范围以及完善公司持股与公司上市审查制度等方面借鉴日本法律经验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邓志勇 《时代经贸》2008,6(19):101-102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宏观政策的加强,房地产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变的越来越困难。近年来风靡于亚太地区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为房地产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含义出发,论述了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具有完善的外资并购法律监管体系,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资并购水平.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也日益兴盛,相应的法律监管体系也逐步完善.中日两国的法律监管制度的调控范围,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性审查、反垄断审查、公司持股和收购上市公司审查方面的相关规定各不相同.我国应当从建全外资并购法律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安全、清晰反垄断的界定范围以及完善公司持股与公司上市审查制度等方面借鉴日本法律经验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杨蕾 《经济研究导刊》2013,(34):121-122,126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就越来越重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的现象会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究其原因主要有法律监管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松懈以及上市公司内部监管失灵。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应在健全相关法律监管体系的基础上,从政府、社会和公司三方面入手,形成综合、完善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STs)拓宽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又增加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途径,必将对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但中国RESTs发展刚起步,法律、监管制度等不完善,投资者也需时间熟悉等,因此有必要分析借鉴国际上发展RESTs的成功经验。分析比较了美国和新加坡发展REITs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芳 《经济视角》2010,(12):107-109
私募基金具有投资灵活、竞争性强等优势,同时亦存在管理者暗箱操作、损人利己、操纵市场等道德风险。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可能引发该行业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加之缺少完善的法律监管,导致我国的私募基金业水平良莠不齐,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法治困境,有必要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私募基金监管法律制度,消弭私募基金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