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业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中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到2003年底,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达到了2.47i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5.19%.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业利润非最大化研究潘正彦中国银行业是中国经济中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毋容置疑。但是,中国银行业本身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又显得非常不合时宜,本文所探讨和研究的中国银行业利润非最大化问题就是这一难题的综合反映之...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银行业须认清现代经济的特征———虚拟经济高速发展 ,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态势———银行业并购重组浪潮迭起 ,结合自身特点 ,推行中国银行整合优化 ,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提高国际竞争力 ,迎接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转变的后危机时代。如何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成为中国银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业必须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活动中,制度作为行为准则决定着经济活动发展和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框架,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得出中国银行业发展和制度变迁联结在一起的结论。在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格局的条件下,中国政府通过制度因素所进行改革的动力源于政府发展经济的急切需求,这种动力需求决定着中国银行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对于促进银行业的整体发展措施应该是有效的。面对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中国银行业在制度、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又体现出强烈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色彩,而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6.
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红 《经济学家》2005,(5):111-116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曼 《经济论坛》2001,(11):17-17
据预测,我国将在今年下半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会造成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和挑战。从间接方面来讲,加入WTO后对我国经济领域带来的任务影响,都将通过不同渠道传递到金融领域。从直接方面来讲,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会逐步取消。很显然,一些功能齐全、信誉优良、实力雄厚、手段先进的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使金融市场出现市场份额的争夺和重新瓜分的局面,使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根据对等原则,中国银行业跨国经济也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将中国银行业置于25个国家(地区)120家银行之中,利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了2007—2013年中国银行业和世界银行业的生产效率。结果显示:虽然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和GDP增长;与产出法相比,收支法下银行业效率的增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大。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鉴于基于盈利能力的效率提升更能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谋求中国银行业质量的提升而非规模的简单扩张。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面板技术,在统一的框架内对中国银行业引进内资和外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估计结果显示,外资股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绩效上,而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并无显著影响;而内资股权对银行业绩效和风险的改善作用都有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剔除国家股后的民资股权的进入能显著改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是对中国银行业绩效提升影响却仍然有限。为了克服外资股权变量与扰动项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又构造了外资股权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再次支持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下半年以后,有关"中国银行业垄断暴利"的说法,通过媒体传播,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这一说法并不成立。首先,中国银行业并不存在暴利。2011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长是建立在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基础上取得的。其次,垄断和竞争是指一个产业范围内的市场格局,银行业作为一个金融产业并不存在垄断问题,中国银行业市场并非垄断市场。最后,减少银行业收费并非消解"垄断暴利"的正招。提高收费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依然是中国银行业业务转型的重要内容。中国银行业存在的是"卖方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快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发展公司债券等金融产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以给城乡居民以选择权,强化银行业监管和加快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金融体制不断完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中国银行业变化巨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环境下,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银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多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金融改革解决好这些矛盾问题,才能使中国银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银行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了一种规模巨大、发生频繁的商业活动。本文从银行并购动机的理论出发,首先解释了关于银行并购动机理论的三个维度:经济维、管理维、战略维。之后在第二部分整理了中国银行业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海外并购活动,并与全球银行跨国并购做简单的比较,从而找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的特点。第三部分运用银行并购理论分析了中国工商银行东亚并购的动机和其中的不足。第四部分依据前文,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了做好尽职调查、制定合适战略目标、学会引导舆论、分析国际国内环境和尝试进行并购活动这五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资本管理是实现良好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是银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一个基本工具。经济资本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资本管理方法,科学地实现了资本和风险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管理的基础和主轴,也已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方向。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始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以来,经过几年来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水平不高,经济资本管理中尚存在较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效应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SUR法估计了中国银行业(1994~2001年)的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从总体上来看存在轻微的规模不经济,而从单个银行来看,规模相对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规模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存在显著的规模不经济现象,其他3家国有商业银行则存在规模经济现象,这表明中国银行业存在着U型平均成本曲线。我们首次将反映技术进步的T引入模型。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能降低银行的成本,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5.
卢晓倩 《现代财经》2002,22(11):53-57
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电子化、金融银行间的并购以及中国加入WTO等都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结合当前国际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和技术条件,历史、全面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并从实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技术援手     
发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使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对中国银行业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2009年,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但面对2010年中国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银行业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业务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衡量指标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市场进退壁垒的分析来研究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通过计算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发现国有商业银行仍居于主要地位,通过数据计算CR4和HHI指数,发现中国银行业市场近年来的集中度依然较高,仍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控制着整个市场。但从动态发展来看,在市场化进程中新生成的商业银行对这种高度集中的格局产生了一些冲击,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开始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当集中。另外,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化较小,政策法律性壁垒构成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障碍。虽然整体表现为规模经济,但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态差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8.
李曼 《经济论坛》2001,(14):7-7
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会造成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和挑战。从间接方面来讲,加入WTO后对我国经济领域带来的任何影响,都将通过不同渠道传递到金融领域。从直接方面来讲,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会逐步取消。很显然,一些功能齐全、信誉优良、实力雄厚、手段先进的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使金融市场出现市场份额的争夺和重新瓜分的局面,使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根据对等原则,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也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预计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初5年中,随着各项减让措施的逐步落实,大量外资银行将拥入我国市场,国内商…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   总被引:141,自引:1,他引:141  
本文对运用SCP(结构—行为—绩效 )框架及其从行业结构的角度揭示中国银行业主要问题的思路及提炼出的政策含义提出了批评 ,认为在现代技术不断改变着银行运作机制、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的行业结构进一步向集中化发展、各个银行在努力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背景下 ,中国银行业保持一定程度的集中率是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 ,而不是行业集中的问题。从行业结构的角度为突破口的改革将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振荡。正是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与市场份额集中于带病的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的侧重点就不能从行业结构的调整为起点 ,而是相反 ,要充分利用进入WTO后的有限的过渡期 ,在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发生显著萎缩之前 ,坚决地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 ,努力避免潜在金融风险的总爆发。  相似文献   

20.
蔡慎坤 《商周刊》2013,(15):23-23
中国银行业近80%的收入来源是特权保证的存贷款利差收入。中国银行业的暴利看上去很风光,但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