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支付结算行为为分类标准,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可分为五种类型: 1、清算风险。清算风险是银行在清算同城票据交换资金或系统内联行资金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同城票据交换和清算资金的暂收暂付款项挂账管理不严、汇出汇款管理薄弱、联行对账不及时等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海西地区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由支付系统取代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进行资金清算的可行性措施,以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村金融》2004,(6):60-61
大额支付系统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中的实时资金清算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处理跨行贷记支付、查询查复等业务。随着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全面推广,现有的电子联行系统将被逐步取代。未来,中国将逐步形成一个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汇兑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并存的支付体系。我行通过ABIS联行子系统下的大额支付子系统与之连接,隶属清算行为9999行、我行于2003年12月首批开通合肥地区23个大额支付网点,日均交易笔数三百余笔,曰均交易金额近6亿元。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大额支付系统,并有助于今后大额支付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开通,同时规范业务操作,确保该系统运行平稳及资金清算准确实时,从本期开始,陆续刊登大额支付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库业务的改革与发展,国库资金的清算方式由过去单一的“行库往来”转变为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等多种方式,从一个相对封闭、相对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转换到一个开放的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由于现行的县域资金清算及同城票据交换业务仍然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使国库资金风险前移,交换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极易引发国库资金清算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辖区现代化支付系统功能,加快资金周转,促进经济发展,2009年5月1日起,琼海市停止了同城票据交换的资金清算业务,全面实行同城跨行票据交换资金清算新模式,即所有同城跨行资金清算全部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处理.经过一年的运行,虽然国库资金清算更加安全便捷,但由于系统磨合的原因,给基层央行的国库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同城票据交换与资金清算是支付清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在推广建设中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原有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将逐步被取代)共同组成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平台的主干,连接各商业银行行内电子汇兑系统,结合电子交换与卡基交换共同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如何提高同城票据交换与资金清算的效率,取决于同城票据交换的组织方式、资金清算的实现方式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7.
支付系统取代同城票据交换的效果、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根据上级行的统一部署,取消了辖内县级支行同城票据交换所,原来的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由大小额支付系统承接办理。近日,咸宁市中心支行组织人员对取消同城票据交换所后同城资金清算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取消县级同城票据交换所不仅有效防范了县域同城清算资金风险,而且提高了资金清算效率,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以下简称支付系统)的建没,最终将取代全国电子联行和各地同城电子清算系统,形成一个以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汇兑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所并存的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未来中国支付清算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简单描述为:支付系统 同城票据清算系统。但在我国支付系统规划和开发的数年中,商业银行不断推进"数据大集中",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支付清算的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在支付系统的推广和后续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例如:在保持  相似文献   

9.
《吉林金融研究》2006,(6):45-47
为研究分析现代支付系统投入运行使银行结算渠道和清算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原有的资金清算格局产生了怎样影响,特别是现代支付系统与同城清算系统的关系如何,怎样止确把握资金清算系统的发展方向,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银行清算服务,我们成立煤题组,对同城票据交换与现代支付系统市场走向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由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系统两个系统组成,主要提供跨行、跨地区的金融支付清算服务,能有效支持公开市场操作、债券交易、同业拆借、外汇交易等金融市场的资金清算,并将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同城票据交换所等其他系统的资金清算统一纳入支付系统处理,是中国人民银行发挥中央银行作为最终清算者和金融市场监督管理者职能作用的金融交易和信息管理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1.
县域同城票据交换是指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组织同一城市辖域内各银行机构办理的跨行票据交换及资金清算业务.同城清算在我国支付结算体系中曾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进一步对我国县域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的研究,对建设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体系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县域同城票据交换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国库参与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完成异地间资金往来业务处理,实现跨行间异地资金的即时汇划、即时清算、即时解付的需要。它的推行将国库业务与支付结算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对于提高国库资金会计核算质量、提升国库资金运转效率、防范国库资金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国库业务参与到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风险隐患,有可能会引发支付风险。鉴于此,本文将对国库业务与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所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探寻,结合基层人行现状作一些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国库参与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后的风险防范和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地级市辖区同城票据交换现状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肩负着银行间资金清算、支付职责。早在1993年,广西辖区就开通了地级市本级同城票据交换清算系统;2002年8月,原系统全面改版为广西同城票据实时清算系统。10多年来,清算系统在地方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各地市辖区县域同城票据交换清算仍沿用10多年前的手工交换票据方式,清算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跨行转汇业务环节多,手续繁琐,资金在途时间长,周转速度慢,当天资金抵用率不到50%,已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人民银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主体上收到中心支行一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小额支付系统的成功运行,其低成本、高容量的清算服务功能,可满足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支付资金的需求,优越性为同城清算所无法比拟,取消同城清算,所有同城资金均通过支付系统划转已成必然趋势。但现在国库资金采用通过同城清算方式处理,影响财政资金的划转速度。下面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对支付系统取代国库资金同城清算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小额支付系统的成功运行,其低成本、高容量的清算服务功能,可满足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支付资金的需求,优越性为同城清算系统所无法比拟。为有效解决现有同城票据清算系统软、硬件缺陷及资金风险隐患,提高央行金融服务水平,人民银行宿州市中心支行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安徽省取消同城清算系统,所有同城资金均通过支付系统划转。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小额支付系统取代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已提上了日程,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能否撤消及如何撤消成为时下支付结算工作中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资金清算包括同城资金清算、与电子联行系统的天地对接及异地手工联行的同城交换等业务处理,其目的是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抵用率,强化金融监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利用先进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现银行资金清算,对辖区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厦门市资金清算系统是由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自行研制、开发,应用于辖区内金融机构票据交换清算业务,实现票据电子数据的交换、清算、实时透支控制等功能的业务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各交换行每天将业务票据输入,产生票据提出数据,提出到中…  相似文献   

18.
同城票据交换作为同城银行间跨系统清算汇划资金活动,是银行会计支付结算重要工作之一。从2009年5月起,为充分发挥现代化支付系统功能,一些地区陆续停止了同城票据交换业务,但部分省市仍然保留同城票据交换的资金清算方式。近年来,全国同城票据交换发案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其内部控制机制等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开通以及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国库资金清算业务摆脱了长期以来对会计营业部门的依靠,减少了资金汇划环节,国库资金清算由过去单一的“行库往来”方式转变为支付系统往来、同城票据交换、内部往来等多种方式,国库会计核算直接处于资金清算第一线,国库会  相似文献   

20.
国库会计核算新系统运行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开通,使国库在拥有了大额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同城票据交换等直达、畅通、多样的资金汇划手段,极大地缩短了库款的在途时间,提高国库资金的运行效率的同时,国库资金的风险隐患也相应增加。为此,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已成为当前国库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