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在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扬大庆精神,瞄准国际高端产品市场,在"强特色、增效益"上狠下功夫,使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炼化企业。  相似文献   

2.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炼化行业已经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巨人,炼油、乙烯以及合成树脂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为满足中国能源和基础石化产品需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炼化产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世界能源格局的剧变,来自于越来越严苛的环境保护法规所带来的节能减排压力,还有当前国内外市场的低速施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  相似文献   

3.
来料加工业务是惠州炼化与进出口公司合作开拓市场的新探索,是惠州炼化开拓成品油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来料加工业务,惠州炼化拓宽了海外市场,实现海内外市场价格联动,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及国内市场竞争和加入 WTO的挑战,如何大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摆在炼化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完成制度建设,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炼油厂大型化、规模化是当前世界炼油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作为实现“大型、先进、系列、集约”战略的代表,部分大型、先进的炼化企业应在追求经济规模,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迄今,我国企业外在的制度创新工作已基本或接近完成,但最根本的还是企业内部制度变…  相似文献   

5.
目标市场进入战略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目标市场进入方式和目标市场进入时机。在目标市场进入方式上,生要有以下三种: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和国外生产,其中国外生产又具体包括技术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营和独资经营。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间接出口方式下,企业可利用其他销售组织的销售渠道和经验,迅速将产品销往国外,而企业不用承担外汇风险和各种信贷风险;但企业对产品的控制程度很低,无法取得国际营销经验。直接出口方式下,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营销,有利于积累国际营销经验,有利于了解市场需求;但企业为此需承担更多的费用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的竞争,面临着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李鹏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物价持续走低的不利后续影响”。当前,认真研究市场与价格问题,正确分析市场变化趋势,准确把握合理价格水平,既是企业应对加入世贸挑战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新潮流、新特征。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经济的关联度大大提高。,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  相似文献   

7.
徐徐 《中国石化》2014,(6):44-47
今年来,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石化业的市场环境和经营形势的严峻程度超出预期,特别是炼化板块,面临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振、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出现了效益下降的困难经营局面,实现全年效益目标的压力很大。炼化企业如何迅速扭转困局、实现突围,打好保效益的攻坚战,成为当前中国石化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目前,集团公司在京召开了部分炼化企业挖潜增效座谈会,要求迎难而上,立即行动,迅速扭转困局,实现全年效益目标不动摇,坚决打好保效益攻坚战。燕山石化、广州石化两家企业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15家炼化企业剖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挖潜增效的具体措施。本期特发表燕山石化、广州石化两家企业今年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经营、深化改革、从严管理,扭转被动局面,实现提质增效的经验的报道,以供炼化企业及其他企业学习借鉴,共同打好今年的从严管理、提质增效攻坚战。  相似文献   

8.
李端 《冶金财会》2005,(9):24-24
任何国家的企业想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面对国际市场,改进技术,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极大资本需求仅靠自身和国内市场供应是满足不了的,因而必须把眼光投向国际资本市场,在资本流动国际化进程中,特别是资本供应方需要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及国家财务报告准则,以及以此为依据提供的财务报告,从而正确分析和评价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9.
江涌鑫 《中国石化》2006,(10):64-66
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的总体部署,在过去的几年中直属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中东、东南亚、北非、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炼油化工项目跟踪和投标报价。其中2005年中国石化国际炼化工程新签合同额3.52亿美元,中国石化在国际炼化工程承包市场中的声誉逐步在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全球炼油工业步入"微利时代"。在能源形势严峻、国际油价波动、成品油市场多变的情况下,如何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淘汰落后工艺、采用先进工艺,通过优化装置运行和管理,缩减投资以低成本发展,对现有炼化装置进行升级配套改造,从而实现炼化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提升炼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国际炼油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九江石化对两套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产品产率优化项目改造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启迪。"重拳出击"淘汰落后工艺"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由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农药市场也将逐渐的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详细掌握同行业产品信息,准确把脉市场运作规律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详细列举了世界上销售额最大的50种(类)农药.并对其现状与机会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炼化企业在物资、原料采购等重要工作中都需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供应商展开合作。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透明,炼化企业与相关企业在招投标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导致招投标管理工作质量不佳,影响炼化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文章对炼化企业在招投标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前市场环境对炼化企业招投标工作质量的提升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专家点评     
中石化面临四个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石化公司面临着四个风险。  第一是油价风险。一年多来,持续在高位震荡的原油价格,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也使炼化企业在降本增效、扭亏脱困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从实际情况来看,原油价格过低或者过高,对炼油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极为不利,理论上合理、各方面都能受益的原油价格应为22~28美元/桶。但是,原油价格的起伏变化,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绝不会按照企业的愿望而变化。如果原油价格回落过低,油田企业的收入将大幅减少,虽然炼化企业的…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对于炼化企业而言更为重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国内炼化企业正面临着国外大型炼化公司的竞争和挑战。面对目前的新形势,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响应能力,只有依靠提升自身的生产管理水平,并坚持以“经济效益为杠杆,借助于质量、成本、利润、资金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各种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合理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印度发展棉纺业优势明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纺行业的出口依然呈现下降的趋势,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开拓一片新的领域是棉纺企业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为使企业更充分地了解国际市场的概况,《纺织服装周刊》携手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开辟抢占国际市场得先机栏目,通过剖析部分国家的棉纺织行业现状,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际石油经济》2000,8(6):38-40
对石油及石化行业而言,除原油外,石油产品的现货价是影响企业获利的另一重要数据。今天,企业不仅可以实现实时知晓世界主要原油的现货市场价格,而且还可以实时了解世界主要石油产品市场的现货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主要的贸易保护措施,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对外贸出口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企业应从自身做起,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转换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重视非价格竞争手段,积极应诉等。  相似文献   

18.
国内原油资源总量不足,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国际市场上不同原渍的价格波动快慢、幅度各不相同,蕴藏着无限商机。对于企业来讲,在生产中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燃油装置结构选择合适的原油加工结构,并挑选合适的时机购买原油,对炼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作用。从长远看。国家建立原油战略储备,既是对国家安全的保证,也是增加财政收入,降低行业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向国际市场进军:中国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著名传播公司奥美公司亚太区总裁杨明皓建议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时打出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靠打价格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WTO后,武钢和其它企业一样不可避免地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也将是必然的选择。武钢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出口创汇,输出相关的适用技术(劳务),或实现一揽子生产要素的转移,充分享受国际分工协作的比较利益。在国内市场日益饱和,国外钢铁巨头对中国市场蠢蠢欲动的情况下,武钢更应该以与虎谋皮的胆略,抓住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选择有利时机挤占国际大市场,充分利用世界上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优化组合。一、贸易式进入战略贸易式进入战略亦即出口战略,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