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国杰 《经济师》1998,(4):40-41
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之我见●赵国杰银行风险,一般定义为由各种预期不到的因素造成的银行损失的可能性。现代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一般把银行风险划分为信贷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资组合风险以及表外业务风险等几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未能...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风险是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是要在风险出现的事前、事中、事后,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并降低或消除出现的损失对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常用的风险控制方法主要有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抑制和风险补偿等。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要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业银行作为以经营货币资金为主的商业机构,在其经营活动中就是要以经营资金在运转活动中的各种方式为手段,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然而,在这种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要承担可能蒙受损失的风险。这种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差异的情况就是商业银行希望能够事先加以防范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造成银行的损失,甚至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倒闭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贷款损失准备金、资本监管与银行财务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考虑商业银行是否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高资本监管要求将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改善银行财务绩效的观点是错误的.本文通过对美国银行业、我国4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及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依赖于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水平.银行充足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保证资本监管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香港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风险。而这三大类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银行经营风险因素、资产价格泡沫因素、客户心理和预期因素及宏观经济政策因素。本文通过构建香港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模型,以面板数据来分析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具体影响效应,从而为香港商业银行目前的监管方式和控制方法的改进以及进一步完善香港商业银行监管运营的组织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所谓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组织领导管理机构和基层行会计部门所进行的各项会计业务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从其形成原因具体分析,可表现为以下几大类。  相似文献   

7.
董彦文 《经济论坛》2005,(14):83-84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操作性风险损失明显增长,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关注日益增加。数据证明,操作风险比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更广泛地分布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并给银行经营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损失:1995年巴林银行7亿英镑的亏损事件、大和银行11亿美元的亏损事件以及2001年爱尔兰联合银行的7亿美元亏损事件等都是操作性风险的典型案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因为操作性风险遭受的损失估计已超过了2000亿元。与国际同行一样,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也在增长。目前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动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事前计提的用于覆盖预期损失的一种拨备,能降低银行报告盈余的波动性,可被用于满足盈余管理之需要。当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时,其报告盈余将与贷款损失准备正相关,然而对我国42家商业银行2004-2007年,以及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1993-2007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样本银行却并无此管理动机或管理需要,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动机更弱,这可由我国银行业特定的所有权结构、控股结构及其衍生的管理激励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开秀  魏灿秋 《经济论坛》2006,(17):103-105,1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震惊世人的事件,如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和银行因3万笔交易未经授权而导致11亿美元的操作风险损失等,操作风险成为风险管理的三大重点之一。在我国,有研究表明,在1990~2003年间,公开报道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有71起,涉及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7家,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多的达5.3亿元。而在2005年1月份,有媒体报道,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职员高某,利用职务之便和所在行的管理漏洞,窃取客户存款6亿元人民币,给该行造成巨额损失。因此,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操作风险广泛存在,并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有资料显示,中国挑选出五家规模各异的银行,参加了十国集团国家监管当局之间对新资本协议第三次定量影响的测算,中国五家银行的总资产合计占到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48%,按照标准法计算,操作风险的贡献率只有3.83%。  相似文献   

10.
经济资本是银行用作覆盖非预期损失的风险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银行损失分为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和极端损失(Catastrophic Loss)。经济资本在数额上与银行经营所承担的非预期损失相等。因贷款主要面临信用风险,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信用风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银行经营规模和交易范围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问题也日益凸现。国内银行业面临的操作风险形势不容乐观,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失成为了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从我国来看,近几年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大案要案频频发生,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既影响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海云 《经济论坛》2005,(16):78-80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银行业重新认识到资本对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出台《巴塞尔协议》确立了统一的资本监管原则,强调资本的“风险缓冲器”本质,即资本被用于充分吸收银行非预期损失,发挥风险支撑的作用,这一定义从理论上使银行风险与资本建立了直接而明确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内部模型极大提高了银行计算风险损失的精度,并通过风险损失映射资本承担,  相似文献   

13.
基于FDIC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所设定的概率分布,本文利用VaR方法对商业银行风险厌恶程度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我国上市银行2004~2008年间的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可以反映其风险厌恶程度,风险厌恶程度在风险控制中得到充分体现.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净资产回报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力研究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应当如何应对。为此,本文构建了DSGE模型对比分析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债务的条件下,银行存在着道德风险,会过度地主动承担风险。为应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造成的低效率,本文设计了“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应适当容忍通货膨胀的波动,优先关注实际利率,以降低由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理财业务的高速成长为商业银行累积了大量的风险,但无论是监管层、业界还是学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驱动因素以及其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上,忽略了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所引发的风险累积及其对资本市场稳定的潜在影响。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境内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从股价崩盘的角度研究其对银行自身股价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会带来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越大,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大;监管压力和理财产品刚性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建议:相关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监管考核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淡化预期收益概念,并落实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更多地发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6.
韦淑琴 《经济论坛》2006,(9):111-112
商业银行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可被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对操作风险来说,将其作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还是近几年的事,这是因为国内外银行发生的一系列大问题均与操作风险有关。除了英国巴林银行破产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1.4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外,巴塞尔委员会在2002年的调查中还显示,参加调查的银行一共报告了47,029件损失,其中五家银行的损失就达80亿欧元,可见操作风险在国外银行风险中发生的普遍性。国内的情况也较相似,从…  相似文献   

17.
符宏宇 《经济师》2015,(5):155-156
支付结算作为商业银行工作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环节,支付结算风险一旦成为现实的资金损失,将直接影响到银行、企业的资金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文章认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风险防范尤为重要。文章分析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探究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防范应采取的措施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存款人提现需求和借款人正当贷款需求能力。它体现在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本身掌握的流动性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商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商业银行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国内外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19.
胡杰 《经济管理》2006,(16):73-79
本文运用微观银行理论的产业组织方法,构建了一个含有信用风险和准备金监管要求的风险中性商业银行行为模型。在引入资本监管要求后,借助风险价值(MaR)概念,分析了影响银行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法定准备金不影响银行的风险行为,但资本监管要求导致风险中性的银行表现出风险厌恶。商业银行有内在的激励去从事风险对冲,并可以从中获益。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银行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贷款损失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发放的贷款收不回来而遭受的损失,贷款损失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贷款损失作为银行经营成本的一部分,理应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时子以扣除,但是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税收制度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及时足额的计提准备金,不利于防范风险与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