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明夫 《中国企业家》2003,(9):C001-C001,C004
借鉴上述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家的论述,我们认为,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对“企业家”概念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是包含了众多特殊性质的,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内涵广泛及意义丰富的文化有机系统。文章在简要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概念,突出两者在当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扼要提出培养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企业家是农业企业化的人格载体和推动力量 法国经济学家康替龙(Cantiuon)在1775年首次将企业家这一术语引入经济学理论,在随后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中,著名政治经济学家萨伊(Say)强调了企业家的重要地位并赋予企业家以企业组织"协调者"的角色.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34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进一步将企业家的定义明确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或能够"实现新的组合"的创新者.美国学者奈特(knight)引入了不确定性,认为企业家就是那些"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并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的人.柯兹纳(Kirzner)视企业家为"经纪人",他不但能感觉到机会,还能捉到机会并创造利润.  相似文献   

4.
王育琨 《中外管理》2011,(11):127-127
谁在“扼杀”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尤其是那些成功企业家,曾经影响了数不胜数的事件,荣誉、秘籍、成功、果断、进取等等光环加身,让他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同时也落下了置身于人群中的孤独与落寞。  相似文献   

5.
一位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经济培育了企业家,企业家构建了市场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企业家经济。”作为中国改革产物的民营经济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而生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催生了企业家阶层的出现,同样,民营经济的强大竞争力依赖于优秀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它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决定着企业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和源泉。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企业自身良好的业绩及社会影响是企业家品牌的一轮光环的话,这轮光环是“过去时”的。企业家随时展现的“形象”则是企业家品牌的“现在时”标签。而要勾勒一幅“将来时”的蓝图,就需要企业家品牌的成分中增加“想象”的元素,从而用对空连贯的品牌记忆点串起一个立体、生动、有时空感、有价值的企业家品牌。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Enrtepreneur)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当时主要是指武装探险队的领导。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发展,企业家的含义也就不单单只是指那些要承担某些风险的人物。1903年,法国的经济学家萨伊在其所著《政治经济学概论》和《政治经济学问答录》等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企业家职能这一问题,他认为:将劳动、资本、土地等各项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的人就是企业家。20世纪30年代,西方管理理论界提出了“企业与战略”问题,进入80年代,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战略管理上来。我国于80年代引入…  相似文献   

8.
在汶川地震中,所有参与救援的人都成为了“英雄”,唯独受到谴责的,是企业家。地震之后的中国企业家阶层,也亟待一次形象重建。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中企业家形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长期以来直至目前 ,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和政界、媒体、公众对企业家的“认同”各异 ,概念不一 ;“企业家”中鱼龙混杂 ,其中也不乏有吹捧炒作和“广告包装”之嫌。因此 ,了解一下西方国家的企业家形成历史及其模式 ,对我们如何鉴别“企业家”和发展市场经济将十分有益。据考证 ,最早给企业家下定义的是J·B·塞。他认为 :企业家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推行生产的人 ;这种非凡的人 ,或许是指作为资本所有者和作为资本使用者具有双重人格的人 ,或许是单指后者。然而 ,在开始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 ,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真正作用还是…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引起企业家群体热切关注和讨论。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肯定企业家的地位和企业家精神的价值,给企业家吃了“定心丸”。柳传志听到消息连称“喜出望外”,王健林说“一个是高兴,一个是安心”。可谓道出了企业家群体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赚大钱的是“大”企业家,捐大钱的是“伟大”企业家。做大官的“称作”大人物.做大事的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接连发生了一批“问题富豪”落马事件,引起大家议论纷纷,这些落马民营企业家都是“非法”起家的,那是不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如此?企业家在转制过程中的”原罪”是有其共性还是个案?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湘峰 《经济界》2003,(3):60-63
企业家选择机制是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核心,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下简称企业家能力)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家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区分出高能力和低能力的企业家,实现这类特殊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必须建立经理人市场,提高企业家素质已经达成共识,但在如何建立经理人市场、企业家从何而来、现有企业家如何有效配置等问题并未达成共识,一种观点是政府应承担起“创造企业家”的职责,另种观点是把“经营业绩”作业企业家能力唯一的传递信号,理由是企业家才能是一种无法观测到的“隐藏信息”,因此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注重现有经营者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鼓励境外企业家,特别是中国企业家前往新加坡创业投资,新加坡人力部和贸易与工业部下属的经济发展局出台了“商业入境证”(EntrePass)计划。2003年12月4日,现任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特别助理、联系新加坡上海中心主任蔡进伟在北京证实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和企业家活动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发动机。本文对企业家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企业家不是一种身份,一般来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态,本质是一种“实现新组合”活动的人。其次,从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笔者回顾了企业家活动理论,并展望了企业家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不出企业家”。上海真的不出企业家吗?中国商界的这一“咒语”,正在被一群新生的上海企业家打破。199g年,携程、盛大创立:2002年,分众、如家创立,在此后的三五年间.这几家由上海人在上海创立的上海企业.迅速成为国际投资者的宠儿,成为中国企业界的耀眼明星。同样是“胆小”,同样是“算计”,同样是“崇洋迷外”,为什么这些原先制约上海人创业、诞生企业家群落的“缺点”,却在陈天桥、江南春、梁建章、季琦这些新上海企业家身上,变成了创下大业的“优势”?是企业家的定义变了还是上海人的内在气质变了?四五家企业、七八个新企业家,也许还不足以推翻“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但假如这几个人身上的气质恰好代表了中国商业与全球契合的新方向,那就值得我们认真解读这几个样本了。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离不开一支有刚毅“魂魄”的企业家队伍。而这个“魂魄”就是代表中华民族时代文化主流的企业家精神。从几个世纪之前,中华民族就面临着一个企业家锻造工程,一个社会精神转型的工程。今天,这个工程还不能说业已成就。而面对着企业家数量短缺、企业家精神缺位的现实,造就这样的队伍,更是一个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个无形工程的意义,一点也不亚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探月工程”之类的有型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 当今,在我国社会上或报刊中,“企业家”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大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厂长、经理也被人们戴上了“企业家”的桂冠。“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人才任之”。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呼唤着我国企业家阶层的崛起。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地位与作用?如何构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家的生成机制?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9.
新年交夕,在上虞市委、市府召开的“小型巨人”老总座谈会上,浙江联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梦兰说,我要从农民企业家向现代企业家跃升,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前实现现代化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是“强者”也是“弱者”,过去几年中,在接二连三的企业危机事件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企业家危机.中国企业家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企业家的崩溃?是外部环境的驱使,还是企业家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