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艳丽 《发展》2003,(5):16-17
曾因创造了东亚经济奇迹而一度令世人注目的“东亚模式”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却广遭否定,甚至一些学者认为东亚模式的危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宣告了东亚模式的结束。到底“东亚模式”是一种特定阶段的发展类型,还是具有不断升级潜力的发展类型?我们需要的不是对东亚模式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其进行完善和发展,以有限政府重启“东亚模式”。东亚模式核心内容分析东亚模式发展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模式,这集中体现在该模式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在政治上,东亚国家普遍采取威权政治体制,实行集权主义…  相似文献   

2.
东亚模式过去曾以东亚奇迹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笔者认为,它还将再刨历史性的辉煌。东亚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赶超型的发展模式。东亚经济起飞,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两百年,历史决定了东亚经济的发展只能采取赶超型,也决定了东亚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依靠三个轮子——政府的“主导”、“夹生”的机制和制度工具、“外向”型经济。东亚经济的这些特点,使得东亚经济在其市场经济体系的培植、发展过程中常易出现各种“不协调”或“扭曲”现象,而金融领域中这些“不协调”或“扭曲”现象便可能成为金融风险的“风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金融危机产生的内外因素入手分析危机的特点及影响,并就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以来,东南亚出现了经济、金融危机,对其原因经济界说法不一。陈炳才先生在1997年11月19日的《经济日报》刊登文章指出“东南亚货币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东亚经济模式的危机,是东亚经济模式的结束……”。对于这种武断的说法,我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虽然目前东亚经济出现了困难,“东亚模式”面临着挑战,但这只是“东亚模式”的“中间循环”阶段,如果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特“东亚模式”,我们就会发现目前东亚出现的经济、金融危机,正是“东亚模式”发展轨迹中的一个“拐点”,是“东亚模式”依内外的变化而由低级向高级转变…  相似文献   

5.
“东亚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东亚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对“东亚模式”的种种非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东亚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启示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大力发展科教,并就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侯高岚 《亚太经济》2005,73(6):14-16
关于东亚增长源泉的“克鲁格曼命题”的争议似乎早已平息,但是对于大多数面临经济赶超使命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生在东亚的“奇迹”和“危机”所包含的经验和教训仍具有深远的含义。本文结合“克氏命题”,从后发优势视角重新审视东亚经济赶超模式,剖析东亚奇迹和危机的根源,探求更为合理的赶超模式。  相似文献   

7.
“东亚模式”与东亚经济奇迹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有国 《亚太经济》2000,(1):9-11,58
本文试图对“东亚模式”的内涵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界定,并通过对金融危机中暴露 出的东亚经济内在问题的分析,阐明东亚经济增长的特征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自从1948年英国首先在西欧建立了第一个“福利国家”以来,到80年代前期,社会福利支出在西方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已超过30%。40年以后,它们为“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付出的代价,已经大到它的经济力量难以支撑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西方国家一方面正在小心翼翼地力求限制社会福利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则在探索各种改革方案。近年来,“智利模式”被认为是“福利国家”在改革社会福利制度中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超越东亚模式:金融危机中的东亚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发展模式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其依靠投入与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对美国市场、美元及美国金融的高度依赖,使得本次危机透过金融渠道、货币渠道以及商品渠道对东亚经济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东亚国家与地区应以这次危机为契机,调整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建立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为动力,内需主导与外需相结合的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亚洲区域内经济循环机制,以期有效缓解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0.
东亚模式与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亚(日本及东亚"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战后取得的奇迹般的经济发展,无疑是20世纪经济增长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97)将东亚的成功列为战后三个最重大的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关于发展的思维的事件之一(其它两个事件分别是前苏联的崩溃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关于东亚经济发展的评价,人们业已取得的两点基本共识是:第一,存在着某些共同的东亚经验(东亚模式);第二,东亚经验(东亚模式)代表着一种成功的发展经验(发展模式).然而,如我们在有关东亚经验研究的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到的,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仍存在着严重的混淆和分歧,包括东亚模式涵盖的国家/地区范围,东亚模式的确切内涵,对东亚模式与东亚的成功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解释,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东亚模式:危机过后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所谓‘冻亚模式”是指东亚地区基于‘东亚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工业化的一整套发展措施和体制结构。所谓‘东亚价值观”,是指东亚地区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指儒家文化对这个地区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的重要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形成以东亚地区为主体的一种价值观念的意识。以1997年7月初泰铁贬值为开端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不少人,包括东亚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和传媒,对东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东亚模式”以及作为其基础的“东亚价值观”已经过时,东亚…  相似文献   

12.
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东亚模式是指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在内经过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范式。它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广泛内容。在政治上,东亚模式的特征是实行集权主义和精英治国。严厉的压制性体制成功地维持...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全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都在重新思考经济增长模式和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问题。表面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是金融创新和房地产泡沫引起的.深刻根源却是美国多年来“借贷经济”不良后果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就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亚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及其特点,以及正在导致原有“雁行模式”发生转换并在21世纪将最终形成一种新产业发展模式——“双金字塔模式”的问题,作一探讨。一、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及其特点60年代中期以前,东亚地区基本上是一种单一的垂直报国际分工格局,即主要由日本生产工业制成品,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6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东亚地区大体上改变了传统的先进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形成了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地区的国际分…  相似文献   

15.
东亚地区的安全保障与非东亚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东亚地区的安全保障与“非东亚要素”时 ,必须考虑在地理上不属于东亚的要素 (大国 )和不是东亚固有的要素这两个方面。前者无论是从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还是从对东亚的积极介入程度来看 ,首要因素是美国。后者则包括能源、全球经济、宗教、文化等等。美国从地理上来讲是“非东亚要素” ,但撇开美国无法谈论东亚地区的安全保障。然而 ,尽管美国的意图和物质力量是全球性的 ,但它并不具有保障东亚地区安全的“软能力”(governability)。东亚各国判断美国在东亚以军事同盟为基轴的领导的是与非时的标准是 :(1)美国是否对本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稳定起积极作用 ?(2 )是否有利于防止和抑制地区纠纷 ?(3)能否有效地对付恐怖主义等超国家、非传统的威胁 ?最后 ,作者认为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等非军事危机将来可能是威胁东亚地区安全的最大因素 ,为此 ,建立由东亚各国组成的“非军事危机的非军事管理”机制是东亚各国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6.
禹森 《现代日本经济》2001,116(2):48-48
东亚经济起飞、发展并创造出“东亚奇迹”,曾引发多少学者对“东亚模式”的赞美。然而,1996年以来一场金融风暴,又使人们冷静下审视“东亚模式”利弊。此时,理性地思考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东亚模式”与东亚经济的未来,殊为可贵!李晓教授主编的《东亚区域产业循环与中国工业振兴》(以下简称《循环》,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一书,就是在这种思考基础上产生的一部力作。 《循环》一书是作者利用在日本访问研究期间收集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和在国内广泛收集有关文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7.
“只要一次性付款购买东亚三环中心的客户,到交房时,如果对所购房屋不满意,可以无任何理由申请退房,同时还可获得总房款日万分之二的补偿金。”日前,北京东亚新华投资有限公司营销管理中心副总监方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而这也是东亚三环中心对北京地区消费者的销售承诺。方强还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未来我们计划逐步把这种无理由退房的销售模式应用到我们在全国的各个销售楼盘。”  相似文献   

18.
东亚模式下银行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亚国家在20世纪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中经济呈现出令人惊奇的持续高速发展态势,赢得了“亚洲奇迹”的赞誉,并以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被国际经济组织推荐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按照国际上现存的公认说法“东亚模式”被定义为一种政府对经济实施强干预的经济模式。银行体系作为东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常运转是这种模式存在的基础。但随经济的发展东亚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贷款问题逐渐激化,它的存在已严重的威胁到东亚国家经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英国《金融时报》5月27日】谴责资本主义的人无外乎古巴、委内瑞拉和伊朗的领导人以及西方的一些空想家。抱着经验主义想法的人知道,不存在其它好的选择。但资本主义的存在有许多形式,并随着时间不断演变。因此我们该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资本主义?”以及“当前的危机是否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新线索?”  相似文献   

20.
“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出口为异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雁形模式、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