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一营销”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引入IT科技、提高经营效率和创建竞争优势。“一对一营销”的核心是以顾客为中心,通过与每个顾客互动对话,与顾客逐一建立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我国企业可以通过识别企业顾客、对顾客进行差异化分析、与顾客双向沟通、定制四步来实现其产品或服务的“一对一营销”。  相似文献   

2.
叶礼东 《现代商业》2011,(14):188-189
顾客资源中心时代已经来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基于产品的竞争,而是基于顾客资源的竞争。如何占有和优化顾客资源,充分挖掘顾客资源的潜在价值,实现顾客价值持续贡献,已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问题,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鉴于顾客需求的层次性和多项性导致顾客资源价值具有多样性特征,及顾客资源的自然转移和共享。本文认为,顾客资产管理必须有效整合顾客资源获取与顾客资源开发,并通过顾客资源共享战略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根据这一思路,本文提出基于顾客资产理论的顾客资源营销框架,并进一步阐述了顾客资源营销的思维逻辑与战略逻辑,及实践中如何实施顾客资源营销战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对一营销”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引入IT科技、提高经营效率和创建竞争优势。“一对一营销”的核心是以顾客为中心,通过与每个顾客互动对话,与顾客逐一建立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我国企业可以通过识别企业顾客、对顾客进行差异化分析、与顾客双向沟通、定制四步来实现其产品或服务的“一对一营销”。  相似文献   

4.
曹礼和 《商业时代》2003,(20):19-20
在现代社会,企业要赢得长期顾客,就要创造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现代企业活动的基本准则,越 来越多的企业把顾客满意作为经营成功的绩效指标。如何实施基于顾客满意的营销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市场 竞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体验营销下如何提高顾客忠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随着体验经济的来临,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与获得产品本身,而是更多地考虑商品的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维持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文章提出,体验营销下顾客忠诚度除受消费情感、转换成本、关系信任和竞争替代者吸引力等因素影响外,还与企业体验需求的准确识别、顾客的参与程度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情况有关。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认真分析顾客心理,采用体验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品牌营销、情感营销、顾客体验管理来提高顾客忠诚度。  相似文献   

6.
市场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赢得顾客,消费心理分析对于促进营销具有重要作用。了解顾客的消费心理和需求,研究消费心理与营销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适应的市场营销战略,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胡涛 《北方经贸》2003,(12):71-72
如何在服务竞争中使组织保持与顾客良好的长期关系 ,是旅游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关系的服务营销意味着将服务视为与顾客保持长期关系的关键性战略要素。在这里 ,传统的交易营销模式显露出很大的局限性 ,而关系营销思想和理论为服务营销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何种企业,还是何种营销战略或模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自来于顾客,只有顾客的存在,企业的产生、销售才能有序进行。企业只有为顾客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大的顾客价值,才能赢得顾客的支持,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传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企业在创造价值的时候一般会以自己的意向为主,忽视了顾客的价值,排除顾客的企业价值创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变得日益丧失其效用。将顾客引入到企业价值创造中是企业面对未来发展的主要竞争模式。在这一顾客参与下模式下,顾客化定制成为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定制生产的有效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在定制营销下,将企业与顾客有效联系起来,让分布在不同领域的顾客能够有效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呢?  相似文献   

9.
市场利基营销战略是充分满足特殊顾客群的完全需求而形成无法替代的市场战略,兼顾了顾客、竞争、企业实力三种导向,是市场补缺者和中小企业的重要战略。面对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特征的消费主权时代和全球范围买方市场的竞争压力,应从多个层面对利基营销战略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吴雨潼 《北方经贸》2001,(9):117-118
如何培育企业长期竞争力,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CS营销战略是企业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企业竞争战略中,顾客满意是核心,是企业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消费者心理的营销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从庞大的网民群体中识别企业潜在的顾客,分析他们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是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首要任务。本文对我国网络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指出企业必须认识,适应并主动地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来影响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才能在未来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产业应用的基于产品和目标市场一一对应关系的传统STP+4P营销战略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相应地企业产品与目标顾客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价格营销战略为核心的营销理论就是在网状经济环境下,利用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共赢所产生的外部效果,在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企业之间引入第三方利益攸关者支付,把企业之间竞争博弈的赢利模式转化为合作共赢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13.
顾客价值理论为企业的营销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其有效地运用于营销工作中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传统营销观念存在的缺陷促使企业要进行转变,对企业而言,将顾客价值理论融入营销战略能够使其更加具有顾客导向的性质,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消费行为的营销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从庞大的网民群体中识别企业潜在的顾客,分析他们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是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首要任务。本文对我国网络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指出企业必须认识、适应并主动地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来影响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才能在未来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商业企业CS战略中的服务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顾客满意,才能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战略(Cus-tomerSatisfaction),倡导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营销理念,通过实施顾客满意的服务营销策略,使企业更加具体而准确地把握顾客需要与追求的脉博,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从双向视角看关系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营销绝对不能局限于公司需要和欲望的满足,企业要通过忠诚营销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从顾客视角出发,必须坚持顾客导向。因此文章从顾客和企业两个视角来分析关系营销,寻求二者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夷香萍 《现代商业》2008,(2):168-16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高度发展也将呈现“服务化“(Servicisaiton)的新趋向,其附加值中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而不是加工制造本身。提高顾客价值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服务正成为顾客价值增值和以顾客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服务营销也越来越为企业所接受。然而,如何正确地建立服务营销战略,特别是制造企业如何构建服务营销战略体系,并通过实施这一战略体系,获得竞争优势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基于一般服务业服务营销战略研究的框架和方法,通过对客户满意度系统的研究,结合制造企业服务情况,分析了制造业企业服务营销的现状,并据此结合客户满意战略提出了制造业企业服务营销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8.
顾客满意战略已日益成为企业占有更多顾客份额,获得竞争优势的整体经营手段。顾客满意与忠诚的前提条件是员工满意与忠诚,让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令顾客满意的全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是基于顾客满意营销管理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浅谈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向传统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从庞大的网民群体中识别企业潜在的顾客,分析他们的心理,是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营销的首要任务.而且企业必须适应并主动地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来影响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才能在未来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及特点,通过对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分析,提出了现代企业在电子商务中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零售企业间竞争趋于白热化,零售企业的“顾客之争”越发激烈,但顾客的“琢磨不定”是企业和顾客建立关系的难题。顾客心理契约是影响顾客关系的“无形之手”,制约着顾客和企业交换资源的类型,并有一套规范指导整个资源交换过程。文章梳理了营销情境下顾客心理契约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顾客心理契约的内涵、影响因素、心理契约破裂及违背的结果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顾客心理契约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