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是目前是国际货物买卖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就有欺诈的风险,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信用证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用证诈骗其严重性不可忽视。本文介绍了信用证欺诈的概念、成因,并将其欺诈行为概括为伪造单据等种类,此外就贸易中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信用证欺诈对银行欺诈、对非银行欺诈作为相对人的危害,对国内金融和贸易秩序与安全等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欺诈例外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用证本身特有的独立原则,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对单证作表面的审查,而不审查货物与基础合同,这样的制度设计导致国际贸易中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的案件屡屡发生。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来进行救济。与此同时,欺诈例外原则滥用的问题也产生了。欺诈例外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信用证的固有机制,损害了合法受益人及善意第三人在信用证项下的利益,因此对欺诈例外原则应予以法定化、明确化,以制约欺诈例外的滥用,从而发挥其最佳效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用证欺诈谈开证行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信用证独立抽象的原则,银行只审单而不管实际的货物,导致进出口贸易中以开证行为欺诈对象的案件屡屡发生,且金额巨大。文章探讨了开证申请人、受益人或双方合谋利用虚假单据骗取承兑、过期的信用证等手段欺诈开证行套取资金。开证行应该从仔细审单、进出口商资信调查、利用例外原则合理止付等方面来控制信用证欺诈风险,同时相关部门要完善立法和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5.
信用证作为现代国际贸易最普及的结算方式,在便利国际贸易的同时,也产生了信用证欺诈的风险。本文通过阐述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制度成因,引出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探讨,希望通过这一原则的适用,进一步规避产生信用证欺诈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刍议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案件频繁发生,使进出口双方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因此,对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与救济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信用证欺诈的种类、成因与构成进行简要地论述,其次提出信用证欺诈的防范措施,最后结合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分析了信用证欺诈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作为现代国际贸易最普及的结算方式,在便利国际贸易的同时,也产生了信用证欺诈的风险。本文通过阐述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制度成因,引出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探讨,希望通过这一原则的适用,进一步规避产生信用证欺诈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美东方远大贸易公司外贸部 汪小延 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互不信任,买方如果预付货款,担心卖方不按合同规定发货,甚至不发货;如果卖方先发货或提交货运单据,也担心买方不付款。因此,需要两家银行做买卖双方之间的保证人,代为收款交单,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其中,银行所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证。 信用证的产生,就是因为在异国间贸易中存在欺骗的可能性,而作为一种融资活动,信用证方式本身并未消除国际贸易中欺诈的各种成因。因此,事实上,信用证方式的使用,总是伴随着各种信用证欺诈同时进行的,请问《当代经理人》,如何才能认识信用证方式本身运作的特征,以防范信用证欺诈?  相似文献   

9.
胡培雨 《企业经济》2012,(9):189-192
根据国际上UCP600关于信用证的解释说明,信用证是一项法律要约。虽然信用证有国际贸易结算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本文探讨了信用证融资欺诈的法学范畴、司法认定和类型,对信用证融资中欺诈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用证欺诈的司法认定标准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属于银行信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进出口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大大降低了交易风险,故在国际上得以广泛应用。但是,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以及银行审单时强调信用证的独立性加大了信用证风险防范的难度,一旦出口商出现违约或者欺诈行为,进口商将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面对信用证结算的风险,进口商认清欺诈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本文从介绍信用证的理论入手,探讨信用证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欺诈的三个原因即信用证独立性和抽象性原则、无国际性的统一专门法律规定、信用证交易流程的复杂性,为预防和治理信用证欺诈行为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大力提倡"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背景下,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金额也迅速扩大,在给国内带来庞大的外汇顺差的同时,还刺激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贸易量的剧增,贸易产品种类多样化、贸易方式复杂化,使得进出口业务中的不确定因素大增,大大增加了贸易的风险。信用证,作为一种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贸易结算工具,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解决了买卖双方由于不信任造成的贸易危机,而且还提升了银行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相对其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而言,信用证的风险系数较小,对贸易各方都较为安全。然而,由于单方面的恶意欺诈或操作不当,还是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本文以出口方(即信用证的受益人)为切入点,结合案例对其引发风险的动机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作为国际商贸中应用最广泛的、最基本的一种支付方式,被誉为"国际商业的生命血液",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随之而伴生的信用证欺诈现象,则利用了信用证本身所赖以存在的机理,若不加遏制,则势必将侵蚀整个信用证制度之基础,危及信用证制度本身存在的合理性.本文即拟对信用证欺诈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针对其所设置的救济手段"欺诈例外原则"出发,进一步分析欺诈例外原则的"欺诈实质性"要求,最后提出判断"欺诈实质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通过对提货担保业务风险点的揭示,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在贸易背景、信用证条款和业务办理流程等方面讨论了银行如何防范提货担保欺诈.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支付制度是当前最常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随着信用证欺诈的日趋频繁,信用证欺诈例外成为维护交易公平的重要制度.但是,该原则原有的理论基础,即"欺诈使得一切无效"原则已经不能充分应对目前的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巨大挑战.通过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研究,分析将默示条款理论取代传统理论作为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基础理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要求信用证一经开出,就与信用证据以产生或作为该信用证基础的其它合同、协议和安排相互分离和独立.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实际上排除了独立性原则在某种条件下的适用,成为独立性原则适用中的一项例外规定.本文从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入手,着重论证了此原则存在的理论基础,以期在实践中能合理、正当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  相似文献   

17.
武颂 《广西审计》2000,(2):21-23
一、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欺诈风险及形式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欺诈风险 ,主要指当事人通过利用伪造的信用证下的单据 ,伪造的信用证本身 ,或者利用信用证中的“软条款”以及当事人无法履行的某些条款 ,来达到下述目的 :(1)骗取卖方的货物 ;(2)骗取买方的预付款或贷款 ;(3)骗取合同规定的佣金、质押金、履约金等。信用证的欺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伪造信用证下的单据又称单据欺诈或者文件欺诈 ,它是信用证欺诈中最常见、主要的形式。一般是出口商(受益人)对进口商(开证申请人)和银行进行欺诈。这里所称单据 ,包括海运提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遏制信用证欺诈保护银行自身利益的救济措施,信用证欺诈中的银行拒付权,已在一些国家的法律实践中得到了确立,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欺诈例外理论和默示条款理论,但基于银行在信用证制度中的地位和信誉,在实际业务中银行的这一权利应当谨慎地行使。同时,我国相关规范信用证欺诈中银行拒付权的规定也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王倩 《中外企业家》2012,(15):90+94
信用证曾被誉为英国商人最伟大的商业创造,并因其具有融资便利、运作规范、交易安全等特点,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贸易结算工具之一。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信用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也为不法商人实施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信用证欺诈行为不仅破坏了国际市场的交易秩序,还威胁整个信用证制度。因此,如何处置和防范信用证欺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肖良平  黄胜开 《企业经济》2005,1(11):202-204
独立性抽象原则是信用证赖以生存的基石,欺诈例外制度是对其必要的补充。在运用欺诈例外原则时应严格把握以下条件:事实上存在欺诈;进口商实施了欺诈行为;银行尚未付款或承兑;开证申请人已向法院申请禁令。我国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立法,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