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零售行业里,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现象:有些门店一开业就人满为患,且能够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而有些门店却一直是门可罗雀,最终走向关店的结局,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相反的现象呢? Apple零售店一向人满为患,乔布斯曾经说过:“消费者多数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当他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就知道这正是我想要的.尽管乔布斯常说他最不关心消费者的想法,但实际上他是最能把握消费者想法的人.只要把握住消费者,企业才能够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2.
陪购也赚钱     
谢洪庆开始逛街关注商品的市场行情,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购物少花一点冤枉钱。但是由于对商品信息、掌握的到位,他常常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周围的朋友一旦买东西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想到咨询谢洪庆。有一次,在为一个朋友买戒指节约了1200多元以后,谢洪庆和朋友谈起了自己对商场价格差异的认识和怎样为顾客节约钱的问题。朋友分析说,你有这么好的市场价格资源,为什么不去做专职的陪购先生呢?一语惊醒梦中人,谢洪庆开始了新的思索。做陪购,就应该了解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的需求量。经过两周的调查,他发现,生活  相似文献   

3.
姚洁 《新智慧》2005,(3):47-48
如今服装市场的商品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可是许多女士却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服装;或是一时兴起喜欢什么就一股脑地买回家去,等到真正穿时,却又发现并不是十分适合自己。因此.如何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服装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有趣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中国人凭着特有的勤劳、聪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意做得如日中天。没多久,轻而易举就能赚取巨大利润的生意吸引了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中国人进入到了国际市场。中国人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国际市场采购,中国人的生意从当初的一家做到现在的 N 多家。一个美国人来到国际市场,他走到第一家中国人的摊位前看看,中国人热情地招徕:“买我的吧,其他家只顾卖产品,售后服务比我的差。”美国人看看就走了。到第二个中国人的生意前,第二个中国人说:“你来我这里买就对啦,其他家的货都是假的,只有我这里是正宗的。”美国人仍是摇摇头走到第三家中国人的摊位前,第  相似文献   

5.
商业秘密     
小张把同学小李的一件T恤衫弄坏了,小张主动到店里买了一件同样的T恤衫赔他。小李问:“买多少钱?”小张说:“50元。”小李说:“我那件是500元的。”小张不信:“你先看看衣服吧,哪里不一样?”小李将两件衣服仔细比较了一番, 颜色、样式、大小,生产厂家都一样, 看不出不同来。  相似文献   

6.
“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大约七八年了,居然身无分文,自信并不是一个笨蛋,也不像书呆子,怎么就那么穷呢?”一位朋友感慨道。 这种感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代表性。在网上“你对自己关于金钱、资本、财富、知识如何评价”的调查中,超过60%的网友表示不满意,认为自己理财知识比较出众的只占5.6%。  相似文献   

7.
1美元的价值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买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相似文献   

8.
肖刚从外地打工回乡后,就在家里办了一家小型包谷酒厂,由于他的技术不精,导致出酒率不高,酒质也差,加之包谷酒价格偏低,投入两万元的他很快以惨败而告终。初次创业,就遭此重创,肖刚好不懊恼,一天,肖刚正在地里干活,他的一个同学从城里来看他,话题扯到肖刚的小酒厂上,肖刚难过地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时不听你的劝告,以致弄到今天这个样子。”好友坦诚地对他说:“我这次从城里回来就是想帮你一把的……”肖刚的这位朋友是城里一家铁厂的采购人员,肖刚在他的支助下做起了废铜烂铁的买卖。乡下亲戚朋友多,肖刚就下乡去收购,由于在价格上占便宜,一个月少说也能净赚到一千多块钱。肖刚很是高兴,一天请那位在  相似文献   

9.
环环相扣     
《新智慧》2000,(17)
百货公司经理核查新售货员的工作情况,问道:“你今天接待了几个顾客?” 售货员答:“一个。” “只有一个吗?卖了多少钱呢?” 售货员答:“五万八千多美元。” 经理大为惊奇,要售货员详细解释。售货员说道:“我先卖给他一枚钓钩,接着卖给他钓竿和钓丝,我再问他打算去哪儿钓鱼,他说到南方海岸去。我说该有艘小船才方便,他于是买了那艘6米长的小汽艇。他又说,他的小车也许拖不动汽艇,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服装行业是一个低门槛行业,入行非常容易。的确,进入服装行业是一件不难的事情,但是,经营好一个服装店,让其创造丰富利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君不见,今天还在营业的店铺,明天便寻觅不着踪迹了吗?如何才能开一个又有钱赚又开心的服装店铺呢?本期策划就为大家讲述服装店创业的方方面面,让有志在服装行业发展的读者朋友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一个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他的一个朋友到英国作访问学者,他的太太到英国陪读,不久他的太太怀孕了.自从他的太太怀孕以后,他们家会定期收到来自各个厂家的有关孕妇用品的广告、准妈妈的培训班的招生、孕妇的保健知识等.到他太太快要临盆之时,又收到很多妇产医院的介绍;孩子出生之后,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又收到婴儿用品的推荐……他们一家对此感到很奇怪,他们刚到英国来,也不认识几个人,这些厂商是如何得知他太太怀孕了呢?是谁透露这个消息的呢?这引起了学者的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靠制作印有广告内容的扑克牌,47岁的陆桐半年时间赚了50多万元,今天我们来听听他的生意经。5年前,我所在的企业破产了,我也成了有闲人,玩扑克成了我每天主要的消遣。有一天到一个朋友家想玩牌,家里没有,朋友掏钱要去买,掏了半天钱没掏出来却掏出来十来张名片来,旁边一个人说,这名片能当扑克玩吗?另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 可总是只有一家店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子里买同样的东西。是这家店的价格比起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你要问他卖的价格和别人都是一样;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好很多?也不是,质量差不多,很多东西估计和别人在同一个地方进货;是有买赠促销手段吗?更不是,小本生意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润。原来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个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的少收一角钱。例如顾客问好豆腐是1元一斤,挑了块豆腐,他把豆腐放到电子秤上一称显示1.7元,他就会说:“就收1.6元吧。”就这小小的一角钱让他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火红。  相似文献   

14.
开心加油站     
《全国商情》2013,(10):94-95
学英语一次打车跟司机闲谈说到2008年奥运会,我问师傅当初英语怎么学的,他万分委屈长叹一声:"哎!"我问:"怎么?您是怎么个学法啊,上学习班还是怎么?"他说:"让我们买磁带!这不磁带还在车上呢,我给您听听啊。"  相似文献   

15.
明白消费     
●一分钱一分货 这是商人吆喝买卖时的一句口头禅,它隐含的逻辑是“价高意味着质优”。这也是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个信条,但这是一个消费误区。 梁实秋散文《喝茶》中讲了他的一个买茶叶的故事。他初到台湾,粗茶淡饭,只想在喝茶上作豪华之享受。他到茶店去买上好龙井,店主取八元一斤的,他不满,店主取来十二元一斤的,他仍不满,店主勃然变色,厉声说:“买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钱,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梁实秋先生受到这位性格耿直的商人的点拨,从此买茶,但论品味,不问价钱。 同一种产品的价格是以供需关  相似文献   

16.
一位朋友新开了一家“实惠快餐店”,生意很是清淡。他对我说:“我的店卫生整洁,品种繁多,货真价实,经济实惠,服务周到,可为啥却门厅冷落呢?”为探究竟,我来到他的饭店。在一街两旁的六家饭店中,我几经查询才找到了这位朋友“实惠快餐店”。见此情景,我告诉他:“你  相似文献   

17.
“0”的价值     
会计算完工,乐得一拍桌子:“嘿,增加了9万元!”他拿起笔,在一连串数字后面添上一个“0”。 这个“0”疑惑地问:“我就能表示9万元吗?” “不错!”会计回答说,“你的前面是一个1,4个0,代表1万;添上你,就成了10万——这不是就多出9万!”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个同学开了一家服装店,几乎投入了他所有的血本,但因前来光顾的客人太少,所以收获一直不尽人意。前不久,他终于坚持不下去,被迫关门了。就在这时,我的另一个朋友找到了我,他也是做服装生意的。当然这个朋友跟我同学比,实力差远了,用他的话说就是“做小生意的”。的确,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在哪里做长久过,但是他却一直维系着自己的生意,让人捉摸不透。他之所以找到我,仍然是因为生意的事情,他想租我同学的那间门面做一段时间的生意。因为同学租的店面年末才到期,钱没赚上,如今店都倒闭了,还没有转租出去。但是想想有他这个生意惨淡的“…  相似文献   

19.
文强 《大众商务》2004,(3):22-23
西京市傍晚。张先生从出租车上走下来,匆匆地走进服装专卖店。当他一连从三家店里走出来的时候,一抬头,发现一家装饰别致而显高雅的西装专卖店。他走了进去,销售员张小姐迎上来。张小姐:“陈先生,你穿多大的西装?”张小姐打量着陈先生的身材。……张小姐:“陈先生,想必你一定知道,以你的身材想挑一件合身的衣服,恐怕不容易。起码衣服的腰围就要做一些修改。请问你所穿的西装都是在哪儿买  相似文献   

20.
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非常高兴,摆了一桌宴席,请我和几位好友。席间,我们少不了说些祝贺的话,然后,我问他:现在大学谈恋爱比较普遍,你有没有和女儿谈过这个问题?朋友点点头,说:“谈过了,我已经表明我的态度:不鼓励,也不阻止。”“那么……”我又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