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美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日益严重的冲击,科学测度外部冲击是正确研判形势并实施合理应对策略的前提。结合中美货币政策周期不同步特征,本文定量刻画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在中美不同利差区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模拟美国加息政策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加息政策将导致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在短期内波动加剧,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因此,为应对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中国应坚持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分配性效果非常显著,同一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数量性效果对不同的经济主体、不同地区影响程度很不均衡,从而产生区别对待效应或部门歧视问题。货币政策的分配性效果已经成为影响数量性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志 《南方金融》2007,(11):15-18
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金融构架,相应地,货币政策实施的金融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巨大挑战,成为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与欧美国家基准利率已经降到零不同,中国经济不是在零下界的区间里面,所以我们可以综合运用手段来调节经济。如果说通货膨胀继续向下走,经济如果仍旧不景气,货币政策仍旧有余地。——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  相似文献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随着当前中国经济过热趋势的显现,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伴随中国经济长达10年时间的“稳健货币政策”将适时淡出。虽然从紧的货币政策需要其它政策的密切配合,但政策的着力点已经转移到货币方面。如何解读从紧的货币政策?如何从紧?江苏金融部门如何执行和顺应这一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6.
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经为提高中国经济的短期增长贡献了几乎全部力量。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必须建立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变之上。  相似文献   

7.
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发现如果中央银行要实现开放经济下不同目标制的最优货币政策,浮动汇率制成为稳定国内经济,有效应对国内外冲击与实施独立和内向型货币政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要退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为关键的并不在于经济数据及经济复苏如何,而是在于这种货币政策退出之后对不同利益关系者的冲击程度。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至2014年美国连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应地作出了调整。本文从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出发,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出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取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开放经济DSGE模型,对比分析国内外冲击下不同货币政策对应的经济波动方式和社会福利损失,并构建"经济波动相关性指数"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经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无论是在国内冲击还是国外冲击下,理论上都存在着同一种最优货币政策,且不同货币政策的福利效果有所差别;其次,从全样本时段来看,设定中国实施的货币政策为盯住汇率制时相关性指数经验值最高,但分样本时段的研究显示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的时变性,体现相机抉择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