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同许多国内本土的专业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一样,博大正方也在同时经受着由于外方市场人才枯竭对我国人才进行“抢夺”,以及本土企业急剧膨胀的双重压力。而多数国内外包企业由于规模小,项目小,在没有订单时,并不需要太多人;一旦接到订单,却又急需大量人才。如何使企业、人才在外包市场中达到最优配置?如何在白炽化的市...  相似文献   

2.
薛翊 《河北企业》2023,(3):129-131
为了响应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号召,研究者和企业都必须将人才管理作为重要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四个大中型跨国企业的人才管理实践,探究中国企业的人才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我国人才管理的理论研究贡献一份薄力,也为我国企业发展本土人才战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孕育奶山羊     
时隔一年,《中国企业家》记者再次跟随一家本土VC一同“下乡”看项目,这次带我们下乡的本土VC机构也是来自深圳,叫东方富海。上次我们在文章中曾呼吁资本与人才一同下乡,这次“下乡”的不仅仅是资本,还有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人才的大力培养。通过对现有文化产业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适合本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对于推动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重点在于明确文化产业人才的核心地位;扶持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实现产学研结合;输入与输出人才;完善在职培训,构建终身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应对入世人才战法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入世是2001中国的三大喜年之一,然而入世带来的冲击波却是一个“喜”字可以形容的,且不说行业冲击,市场抢占,单是人才争夺战早已无声无息地拉开了序幕,外资公司猎寻中国本土人才,猎头公司对人才明码标价,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人才的大力培养。通过对现有文化产业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适合本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对于推动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重点在于明确文化产业人才的核心地位;建立柔性人才培养莫使,实现产学研结合;输入与输出人才;完善培训,构建京津冀文化产业一体化平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企业和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校企合作育人成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跨国水电企业本土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逻辑,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岗证赛融合三全育人理念,探索出“两层级,三维度”的培养路径,即从水电通用人才到专用人才两个层级,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三个维度进行培养,把握好“准入关”和“质量关”,帮助企业进入本土市场,实现属地化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症结剖析:因缺乏对世界商业规则的了解,中国企业还没有与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解决方案:让本土人才国际化。过去我们做市场开发,讲究把人铺上去,用机会牵引人才用机会造就企业。过去开发某一项产品,用非常规的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全球化的关键,谁能帮你找到那些关键人才呢?比之其他跨国公司,与SAP的全球人力资源总监讨论Angelika Dammann人才问题更加有趣,原因是,本土与全球的问题也是深深缠绕SAP产品多年的问题。在与中国本土企业竞争中,SAP频频被质  相似文献   

10.
广州麦当劳的人才本土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企业开发利用东道国的人力资源,使其成为企业员工的主体。人才本土化是海外跨国公司在经营、产品、研发、品牌、管理等方面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基础,也是跨国公司的海外企业与东道国的本土企业争夺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人才本土化是本土化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不少业内人士对酒店薪酬体系和薪酬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对于酒店行业,因其在薪酬设计上,不同性质的酒店会有较大的差别,呈现出不同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因此本文希望能从不同性质酒店的薪酬分析入手,结合迈点网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酒店业薪酬报告-广东地区》和我对广东十家不同性质酒店的调查,对广东本土和国际联号酒店的薪酬进行比较分析,希望从薪酬差异上为本土酒店薪酬体系的设计提供帮助,以助于国内本土酒店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留住人才,促进本土酒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记者:经调查发现,七成中国企业家认为,人才短缺是全球化扩张计划的主要障碍,缺乏受过良好培训的、能复制核心竞争力的经理人员。3年前,我们的调查也得到过“跨国人才本土难造”的结论,而且,人才瓶颈在很长一段时期还会继续存在。在你看来,解决的路径在哪里,通过什么努力能多大程度地缩短这种短缺?  相似文献   

13.
谭琴 《东方企业家》2004,(7):98-101
丹佛靳与中国可谓颇有渊源,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台电冰箱里就有丹佛靳的关键部件.虽然正式进入中国相对较晚,但丹佛靳后来居上.凭借工厂作为“敲门砖”.并切实为代理商着想,培训本土人才.丹佛靳要将中国打造成为欧洲本土之外的“第二家乡市场”  相似文献   

14.
段喜茹 《经营者》2013,(8):177-183
中国汽车产业想要强大,本土零部件产业的强大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跨国零部件企业正在试图通过人才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和制造本土化等各种本土化来进一步夯实他们在中国的竞争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才动态     
中国缺乏本土高管和技术人才中国欧盟商会11月22日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2007》显示,中国本土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欧盟企业在华经营所面对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6.
王素 《企业研究》2010,(1):65-67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推行本土化的扩张战略。作为人才流动、资本流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手,跨国公司无疑是人才全球配置的加速器。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的积累,跨国企业的人才战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本土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保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一套成熟完善的招聘体系应包括招聘战略,招聘流程、招聘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本文中,笔者将深入剖析外企成功实现人才招聘的“内功”和“利器”。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中华英才网日前联合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发布了“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稳定的人才战略和雇主形象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国有企业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成为求职首选。本次调查结果整体呈现上榜本土企业比例持续提升,国有企业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成为求职首选,以及大学生就业地点选择呈现分散趋势,由以往首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向更多二级城市转移等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单一的管理晋升途径,既不利于企业发展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员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本土企业员工的职业化水平的差距,是中国企业人均效益低下、各种优秀的管理制度难以落地生根的根本原因;推行任职资格体系,可以系统性地解决员工职业发展、人才选拔与培养、员工职业化水平提升,以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固有的人力资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杨 《经营者》2011,(3):106-107
克莱斯勒在逐步把信任分值放到本土人才身上。在北美长大的外国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深刻理解当前中国汽车消费者对产品的审视与挑选。郑洁虽无太多销售经验,但多年来的市场与传播经验积累,已经足以应付克莱斯勒现在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代》2011,(1):19-19
尽管大多数企业希望培养本土人才出任高层职务,但目前却存在一些与此背道而驰的趋势。可以说,目前在华跨国公司里的西方高管人数不会比十年前少。四方面孔依然在中国职场走俏。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几股力量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