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河北省1990年~2004年数据,测算出农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值。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的增长。分析成因,增加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加快转移是提高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就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程度较大,后者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同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高,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结构也逐渐合理化,但由于我国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人力资本的积累效应还没有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农转工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农转工人员在进城之初不但获得了城市户籍 ,而且还获得了一份由政府安置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由于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农转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农转工人员即便是通过建设征地变成了城市居民并被安排了工作 ,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 ,在最初以及此后的城市生活中始终处于劣势。这种状况决定了农转工人员的边缘化生存状态 ,而且此种状态还有可能继续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4.
农转工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农转工人员在进城之初不但获得了城市户籍,而且还获得了一份由政府安置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由于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农转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农转工人员即便是通过建设征地变成了城市居民并被安排了工作,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在最初以及此后的城市生活中始终处于劣势.这种状况决定了农转工人员的边缘化生存状态,而且此种状态还有可能继续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5.
《商》2015,(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女性与男性也有着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在近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是成为研究生与博士生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在婚姻适龄的情况下,进入婚姻的人口越来越少,婚龄越来越大。本文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出发,分析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带来的对初婚、生育观念、婚姻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省级人口预期寿命数据和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对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是:在我国,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受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约0.019,健康指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约为0.067,而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处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相似文献   

7.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影响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目前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在对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五普数据,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口受教育状况,结论是:(1)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年人口比例很低.(2)两性之间受教育程度以及文盲、半文盲率的差别是显著的,且保持了某种历史的连续性.(3)我国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老年人才资源达到百万之众.(4)越是年轻的老人,接受的教育越多.(5)城乡之间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女性老年人口差距所致.(6)汉族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少数民族.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五普数据,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口受教育状况,结论是(1)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年人口比例很低。(2)两性之间受教育程度以及文盲、半文盲率的差别是显著的,且保持了某种历史的连续性。(3)我国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老年人才资源达到百万之众。(4)越是年轻的老人,接受的教育越多。(5)城乡之间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发展的差距主要是女性老年人口差距所致。(6)汉族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少数民族。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分析了广西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研究了女性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以及受教育文化程度对性别比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带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科教兴国"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当前比较贫困的地区,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教育方面均要落后于中、东部等地区,但是近年来借助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契机,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使得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研究受教育程度与经济的发展是否相互促进的关系,以西部地区的受教育程度作为解释变量,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回归分析来阐述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根据当前西部教育发展的现状,为促进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对云南省人均受教育程度对人均GDP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文中选取了1996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根据人均受教育程度对经济的贡献具有时间延迟性的特点,对原来的回归模型进行了优化,最后得出了比较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杜鹏  李龙 《人口与发展》2022,28(1):59-67
针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影响未来30年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结构、2050年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多少等问题进行分析,在运用人口普查以及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历史演进做出回顾的基础上着重预测未来趋势。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从八成不识字到八成受教育的历史性转变,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距趋于缩小;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可达10年,基本具备高中教育水平,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教育不平等的状况将会显著改变,受过高等教育比例快速上升。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的时代同时也是老年教育水平大提升的时代,这可以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等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和评价辽宁省经济增长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本文运用就业弹性理论,对辽宁省总的就业弹性和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对就业总量增加有一定的拉动作用,符合奥肯定律,但拉动效应不大;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最强;第二产业仍然有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转轨不断深化的宏观背景下,辽宁省就业总量变化和就业结构变动同高速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经济转轨对辽宁省就业问题所产生的冲击和长期影响,并提出了促进辽宁就业合理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协调发展,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基本目标,对构建辽宁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取规范分析、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以就业弹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模型,剖析了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走势,认为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较强的非协调性,提出发展"三产"提高就业弹性、保证"二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发挥财政再分配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朝影 《致富时代》2014,(4):112-112
本文主要对我国国民受教育情况的变化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国民受教育程度为被解释变量,以工资收入、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基础措施建设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国民受教育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旨在就有关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促进国民受教育程度提供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CGSS(2015)微观调查数据,测算了受教育程度对收入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的收入满意度越高,但同时存在性别差异.相比男性,女性不论是从受教育程度还是年龄、健康状况或是工作职位等方面,其对于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均明显低于男性.实际上,教育作用于居民的收入满意度,其机制研究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成为一个人生存和发展,一个社会和谐稳定,一个国家立足于民族之林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公民的受教育权分析和论证,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受教育权。其次概括公民的受教育权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再次总结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现状及在法律保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揭示我国教育现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最后基于以上理论提出对改善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现状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模型对我国1986年到2000年间的初高等教育就业人员比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初高等教育就业人员比例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影响,但是高等教育就业人员比例的产出弹性比初等的低,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就业人员比例的增长转化为GDP的比例小于初等教育的比例,说明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和社会需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脱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