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在陕西,人们对西安市蓝田乳制品厂及其“公王”牌奶粉并不陌生。近两年,全国大多数企业处于经营低速营运、产品销路不畅的困境,而“公王”牌奶粉的市场不仅没有萎缩,而且沿周边稳步扩展。在今年的“3·15消费日”活动中,陕西省技术质量监督局、食品工业协会公布“公王”牌奶粉在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连续三年的加密抽检中均合格;中国消费者基金会通过对区域十万多人次的调查,给予“公王”奶粉“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的称号。西安市蓝田乳制品厂从质量—民牌—名牌的产品运营程式中体现出的兴企新思维给了我们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2.
<正> ‘质量立业,名牌兴企’使西安市蓝田乳制品厂一 跃成为陕西省乳品骨干厂家,市级先进企业。建厂十多年来,该厂生产的‘公王’牌全脂牛、羊、豆奶粉分别荣获市优、省优、国家名牌、国际金奖等荣誉,产品销量雄居陕西省同行业第三,主导产品‘公王’牌奶粉以高品位的质量和包装,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受到外国朋友的称赞。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西安市蓝田乳制品厂在市场疲软、奶源滑坡、价格涨幅多变、投入产出悬差等困难面前,着重探索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思路,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职工收入,降低成本为最终目的,推动了企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现阶段经济运行规律的新路子,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重组企业结构,寻找经营之路 西安蓝田乳制品厂自1977年建厂后,因受市场因素影响,企业大起大落,加上原经营者盲目扩充规模发展商业综合公司、咖啡厅等第三产业,1990年在企业  相似文献   

4.
<正>在临沂商城发展史上,有一个传奇人物不得不提——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兰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士岭。王士岭的传奇,体现在他的敢于突破和勇于创新。多年来,他高瞻市场发展行情,瞄准物流产业走向,将一个小小的村居企业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他敢于突破,弄潮商海,两度获评"中国市场领军人物",被称为临沂商贸、物流的  相似文献   

5.
<正> 在城市市场,大多是名牌奶粉的天下,而在广大的农村就是杂牌奶粉的天下。过去杂牌奶粉夹杂在名牌奶粉中鱼目混珠,以低劣的质量形成的低廉的价格铸成了杀手锏,这一点必须想法击破。 阜阳“毒奶粉”事件在近期被广大媒体曝光后,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众多奶粉企业也陷入了一场企业或者说是行业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6.
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风波不断,企业发展形势十分严峻。飞鹤作为国内老牌知名奶粉企业,在多次奶粉风波后依然屹立发展。本文将以飞鹤奶粉企业为例,利用swot分析法来进行企业发展形势分析,并针对其状况对其发展战略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释了相关概念,然后从婴幼儿奶粉的进口量迅猛增长、国产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持续降低、"洋奶粉"的扩张速度持续加快、我国婴幼儿奶粉的"海淘"现象持续升温四个方面指出了为什么说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已经陷入了消费者危机,对造成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消费者信任危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出应对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消费者信任危机的建议和措施。相信这些建议和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尽快走出消费者信任的危机,实现"重振奶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面对越来越多的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奶粉质量产生问题的各种根源已然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完善我国的奶粉市场,重拾消费者的信赖,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面分别分析了我国奶粉质量安全的状况及应对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尤其是对奶源的监管,以及生产过程的监管;提高企业对婴幼儿奶粉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惩戒力度,让他们对法律心生敬畏,生产出高质量的奶粉,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吃上安全健康的奶粉,提高顾客的信任度;消费者要增强保护意识和提高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人大代表、兰田集团董事长王士岭曾说过:社会是一个人生的舞台,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人生舞台上最成功的人,应该是那些充分认识自我、摆正自己位置的人。人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排除自身障碍,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对于他而言,这个舞台就是兰田集团,就是临沂商城,是一个从"买全国卖全国"走向"买全球卖全球"的商业市场。他所带领的兰田集团也在积极探索,不断转型,紧紧扣住市场经济的脉动,一步步实现超越。更难能可贵的是,企业在发展转型过程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4)
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争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内外各路人马竞相争斗,在国外品牌奶粉的强大攻势下,我国奶粉企业渐趋下风。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婴幼儿奶粉市场,从市场营销角度入手,分析国外奶粉在营销方面针对中国国内消费者所制定的营销策略,从而得出我国奶粉企业如果想要挽回消费者信任,重夺市场就需力争上游,借助他山之石从而攻玉,以他人之长补己短。  相似文献   

11.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奶粉行业在发展的同时遭遇了巨大的冲击,国内乳制品企业市场份额严重下滑,利润空间远不及进口奶粉企业,且质量问题事件频出,信用危机严重,由此引发了进口奶粉不断提高价格,使进口奶粉价格远远偏离了其内在价值,严重打击了国内奶粉行业的发展。本文将从国内奶粉行业发展现状,浅谈国内奶粉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之道及如何让打破国外奶粉产品价格垄断。  相似文献   

12.
陈茹 《大经贸》2002,(12):78-81
离奇的奶粉案广州珠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珠江化工"),2001年开始从国外进口可做工业原料用的奶粉。而且在短时间内,珠江化工的奶粉进口量就排在广州关区的首位。2002年初,整个广州关区的奶粉进口量也有明显的上升。广州海关关税处根据关区内奶扮进口异常情况对奶粉进口价格进行了风险分析,发现存在瞒报价格风险:一是奶粉国内外差价大;二是不同企业进口相似产品价格相差大;三是奶粉零售价与进口报价相差大:四是从价格资料库中找到的3条相关的资料价格也与进口报价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引起了广州海关的关注,对奶粉价格的稽查成了最紧迫的任务,由广州  相似文献   

13.
<正>危害成千上万的婴儿生命的"三鹿结石奶粉事件"震惊中外!从三鹿集团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发现高含量的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到全国阶段性查出包括知名企业蒙牛、伊利等22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婴幼儿除母乳外最佳的食品。但是,自"大头娃娃"和"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的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想生产出质量可靠、安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强生产管理至关重要。在"中国智造"的大背景下,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因此,主要阐述当前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生产过程管理、原辅料库存管理、溯源管理、车间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讲述MES系统在提高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封闭供应链:破解三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鹿奶粉重大食品事件浮出水面后,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蔓延到了22家乳制品企业,由此暴露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问题,引起了一场奶粉行业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至今,中国奶粉经历了限购、企业价格失控及产品品牌失控等多重打击,国产奶粉举步维艰。国外品牌凭借研发基础、纯净奶源、悠久的历史以及营销策略的优势,长期垄断着我国婴幼儿奶粉的高端市场,为了让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价格回归理性,肃清奶粉行业乱象问题,国家也发布了一系列严苛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联的法规、法规、标准,加强产品的抽检监控,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稳定国内婴幼儿奶粉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宝妈宝爸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奶粉产品,在缺乏对奶粉的专业认识,难以作出购买决策。本文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出发,剖析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市场现状的看法。笔者提出把控策略,帮助完善婴幼儿奶粉市场营销理论,以帮助企业、管理部门完善相关奶粉的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配方奶粉对于0~36个月的婴幼儿至关重要,食品安全是首要任务,原料质量是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本文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质量的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给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希望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晓田  陈曦 《商》2012,(14):183
三鹿奶粉事件出现以后,引起了众多的争议,一时之间关于奶粉事件在中国大地上成为一个热议话题,国民对国产奶粉产生了一种质疑,奶制品企业纷纷跳出来澄清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关注三鹿奶粉事件背后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问题,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剖析三鹿集团怎么从一个中国企业500强的龙头企业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0.
7月1日,国家发改委确认对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等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一家穿着"洋外衣"的奶粉企业成本只有100元,却堂而皇之的能卖到800元,这本身就是个问题。"这些涉案公司有的不遵守其规定价格销售奶粉的经销商,直接进行罚款;有的公司告知员工,他们的价格控制行为违反《反垄断法》,要谨慎操作,不以书面沟通,避免留下文字证据。但在经营活动中,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