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为探究大米粉添加对糯米粉品质及汤圆口感的影响,将0%、5%、10%、15%、20%和25%的大米粉加入糯米粉,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和粘度糊化曲线,将添加不同比例大米粉的糯米粉制作成汤圆品尝口感。结果表明,大米粉添加量10%及以上时,粘度曲线上出现明显的大米峰;当大米粉添加量15%及以上时,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制作的汤圆口感明显发硬。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国,稻谷年产量约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5%,其中籼稻占稻谷的绝大多数。由于籼米支链淀粉含量高,是米粉生产的优质原料。作为传统食品,米粉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米粉本身爽滑柔韧、味鲜可口,备受人们青睐,现已从传统的地方风味食品发展为工业化产品。米粉一般以大米为原料,传统工艺一般为水  相似文献   

3.
改善方便米粉入味特性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为原料,对波纹米粉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米质通过调节挤压参数使粉丝碘呈色度(IOD)控制在1.3~1.6品质最好。米质要求直链淀粉含量在18%~20%最好,不同的米质可以通过品种配比调节或添加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来达到相应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对籼稻贮藏时间进行快速分类鉴别的一种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对国内部分不同年份储藏籼稻的主成分进行分析,应用主成分判别分析建立了一个近红外光谱判别分类模型,用于不同年份储藏籼稻的分类鉴别.模型对校验集稻谷的类归属的正确率为96.7%,该研究方法对不同年份储藏的稻谷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5.
对10种不同产地的粳米、籼米以及糯米的自身理化性质与其食用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与分析。通过理化试验、质构试验以及RVA糊化试验进行分析测定。大米的理化指标有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值、粗脂肪含量,水分含量;食用品质包括峰值粘度、最终粘度、起始糊化温度、米饭的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回弹性与咀嚼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大米蛋白质含量与米汤的干物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直链淀粉含量与米汤碘蓝值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粗脂肪含量与米饭膨胀体积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大米经过RVA糊化,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粘度,最终粘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回升值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起始糊化温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回弹性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脂肪酸值与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成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发现不同品质大米差异显著,其中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米饭品质最关键的因素,其余理化指标也与米饭的食用品质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快速筛选优质大米,建立大米自身品质与其食用品质直接联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东地区收获期一致的22个不同品种的大米为研究材料,探讨原料大米外观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米垩白度与食味品质之间为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大米长度与食味品质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为负相关;食味品质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为负相关。由此可知,稻米外观品质对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垩白度低、粒型长度较长的大米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7.
建立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用已知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用烘箱干燥样品代替自然平衡水分,实验结果表明,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快速测定方法与标准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相对标准偏差5%,重现性较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7,呈现良好线性,操作简单,能对大批量样品进行有效、快速、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激光近红外在食用植物调和油检测上的优势及在调和油检测中应用,利用激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调和油的组成进行定量分析,为调和油的定量检测提供参考。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对纯品油脂进行测定和分析,选出有代表性的纯油品和调和油品,再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调和油进行图谱采集与对比,对光谱进行筛选与预处理后对光谱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油脂中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的模型拟合系数0.9952,并且对其中主要油脂预测准确性较高,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4、15、25、35℃储藏15~18个月3个粳稻品种新陈度与mixolab热机械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储藏15个月后,≤25℃储藏稻谷的米粉酸性指示剂(甲基红和溴百里香酚兰)提取物显示绿色,而35℃储藏稻谷的米粉酸性指示剂提取物显示黄色。随着储藏温度增大,差异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米粉糊化焓值增大。与4℃和15℃低温储藏比较,高温储藏增加mixolab测定米粉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减少恒温阶段米粉团蛋白网络弱化度,增加淀粉糊化粘度峰值、谷值及回生程度。稻谷新陈度(T620)、米粉糊化焓值(△H)均与mixolab参数呈现多元一次方程关系,决定系数分别是0.9996和0.9957,标准误差分别是0.26和0.07。以T620和△H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重要的mixolab参数包括稠度峰值扭矩(C_1)、稠度谷值扭矩(C_2)、糊化峰值扭矩(C_3)、淀粉回生最终扭矩(C_5)、C_1和C_3的扭矩时间(TC_1、TC_3)、C_2和C_4面团温度(Tem C_2、Tem C_4)、β。说明可用mixolab参数预测T_(620)和△H。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构建稻谷储藏过程中典型霉菌(黄曲霉、黑曲霉与杂色曲霉)污染的无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稻谷分别接种3种霉菌后,黄曲霉菌繁殖速率最快,对比霉变过程下稻谷在400~1 000 nm波段信号发现,光谱反射率随霉变时间延长关联下降,其中黑曲霉对应的光谱信号变化幅度最为明显;结合PCA结果,不同霉变阶段性下稻谷光谱信号存在差异;霉变稻谷中黄曲霉、黑曲霉与杂色曲霉含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76和0.8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5、1.19和0.95 lg(CFU/g),能够做到对3种霉菌的准确预测。该结果可以为稻谷霉变的无损预测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江苏省2020年新收获稻谷的质量现状,抽取了覆盖全省产粮大县(市)的1 252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依据《GB 1350—2009 稻谷》和《GB/T 17891—2017 优质稻谷》规定的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新收获稻谷三等及以上占比99.4%,粳稻出糙率平均值为82.0%,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7.8%,水分平均值为14.4%,不完善粒平均值为2.8%,谷外糙米平均值为1.2%,互混率平均值为0.6%;达到《GB/T 17891—2017 优质稻谷》三等要求的稻谷样品69份,占样品总数的21.4%。总体来说,2020年江苏新收获稻谷整体质量及优质品率较往年均有所提升,主要优质品种有华粳系列、南粳系列、淮稻5号、金粳818、苏秀867、丰两优香1号、两优688。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稻谷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选择100份粳稻谷样品,检测食味品质指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质量品质指标水分、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垩白、千粒重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值、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出糙率、垩白、千粒重都有显著负相关性,其中与蛋白质的负相关性最强;出糙率与整精米率有显著正相关性;不完善粒与出糙率、整精米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不完善粒呈极显著负相关。各指标间存在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同一指标在不同范围内显示的相关性程度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稻米适度加工不仅能保留营养物、提高出品率,还能降低碾磨能耗,符合国家政策、健康消费、节能降耗的导向。本文以华南地区主要的籼稻品种——美香占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基本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直链淀粉、粗纤维)、矿物质、蒸煮食用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籼稻基本成分(直链淀粉除外)、矿物质与碾减率成反比,直链淀粉、蒸煮食用品质与碾减率成正比。综合考虑籼稻营养价值和蒸煮食用品质等因素,建议籼稻碾减率控制在8%~12%。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早籼米、粳米、马铃薯、绿豆和甜藤粉等为主要原料,经单因素试验及感官评价对复合营养方便米粉的配方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米最佳浸泡时间为2.0 h,最适颗粒粒径为80目,最佳熟化温度100℃、时间4 min.以早籼米35 g、粳米30 g、马铃薯10 g、绿豆10 g、甜藤粉0.4 g及黄原胶2%为原料加工的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无添加糖类婴幼儿米粉酶解后的DE值及其对辊筒干燥工艺产品的影响,选取α-淀粉酶4000 SG、常温、底物浓度50%、酶添加量0.0056%和酶解时间30 min作为最佳的酶解条件,并在此酶解条件下确定辊筒干燥工艺参数为蒸汽压力0.6 MPa,转速1000 r·min-1,验证了无添加糖类的婴幼儿米粉生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粳米干米线的工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鑫 《现代食品》2020,(6):88-91,99
粳米米线的研究可以拓宽米制品的品种,提高粳米的附加值,具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可以满足人们对米线日益扩大的需求。本文基于籼米米线加工技术,结合米线加工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水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玉米粉添加量、水分含量和老化时间作为影响因素,以米线的感官品质、断条率、蒸煮损失和最大拉伸应力作为参考指标,优选出最佳工艺方案为水溶性大豆多糖6 g·kg^-1、玉米粉75 g·kg^-1、水分含量38%和老化时间18 h,以期为米线加工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粮食储藏与加工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点.碾米技术可有效改善大米陈化问题,提升大米的食用品质及商品价值,并已广泛应用于大米储藏、加工等领域.为深层次探索碾米技术在粮食储藏与加工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剖析了粮食储藏与加工面临的问题,阐述了4种关键碾米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提升碾米技术的加工效率对未来研究方向进...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空调控温技术在稻谷储藏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择两座装入安全水分稻谷的高大平房仓做稻谷储藏控温试验,其中一座采用空调控温技术控制仓温和仓上层粮温,试验过程中对外温、粮温及稻谷品质变化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空调控温技术可保障稻谷安全储藏,能够减少稻谷的水分损失,保留了粮食食用品质,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