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7,(10):89-95
基于悖论视角,本研究探讨领导者-追随者伦理倾向匹配对追随者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对304份匹配数据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及响应面分析发现:领导者-追随者伦理倾向一致时负向影响追随者非伦理行为,规则倾向一致相较于结果倾向一致,对追随者非伦理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领导者-追随者伦理倾向不一致对追随者非伦理行为具有非对称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在伦理倾向匹配和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信任在领导成员交换和追随者非伦理行为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因此,企业要减少员工的非伦理行为应实现优化匹配,重点发挥领导者的正向作用、注重追随者的个体伦理差异,重塑企业的信任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研究者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关注,用道德许可来解读员工非伦理行为成为近几年组织管理研究的一个新兴研究主题.组织中的道德许可指的是员工因过去或未来工作中的行为,而允许自己减少工作中的伦理行为或增加工作中的非伦理行为.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回顾并评价了道德许可的概念发展、测量方法、与相似概念的异同和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道德许可在组织管理的现有研究,包括前因、结果和调节变量.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道德许可在管理领域的研究:开发中国情境下道德许可的测量量表、探索组织或团队层面的跨层作用、探讨组织情境的调节作用、丰富道德许可对道德存疑行为作用的研究以及研究个体特征和情境对许可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领导情境是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展开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领导情境一方面影响着治理结构的建构和运行,一方面影响着领导者和追随者的情感、 认知和行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的情感和社会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领导的行为也要因时制宜,领导情景的变化是推动领导变革的重要变量,在特定时期的领导情景还决定着领导变革的限度.本文将从领导情境的视角分析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李鸿章是如何既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非伦理行为是企业界与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但以往研究大都建立在消极因素导致非伦理行为的假设之上。近年来研究发现,个体会有意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来维护所在组织的利益,学者将此种行为命名为非伦理亲组织行为。该构念自提出以来,便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前沿研究成果尚缺乏系统梳理。为了更好地追踪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研究进展,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综述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概念内涵、结构与测量方法,从个人、组织、领导三个层面总结了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前因变量与形成机制。同时,从个人、组织、社会三方面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作用结果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郭志文  吴嘉惠 《福建质量管理》2017,(19):219-220,218
近年来,诸多学者积极探索管理者伦理决策机理,旨在发现提升企业社会响应能力及进一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途径.这些探索涉及诸多方面,包括管理者的道德决定论、 管理者非伦理行为的一系列影响、 管理者的态度以及伦理敏感性等.但在管理者伦理敏感性的构成要素、 如何加以测度和作用机理方面并未做出明确的研究.管理者伦理敏感性是指当管理者处于伦理情境下进行伦理决策时,其对伦理问题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本文通过对伦理敏感性文献的综述与整合,分析管理者伦理敏感性的内涵、 测量和影响因素,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所得的243个配对样本的数据,探讨了辱虐管理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辱虐管理与非伦理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职业伦理标准调节了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员工非伦理行为间关系的中介效应,表现为职业伦理标准越低,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越强.结论:辱虐管理会通过破坏领导认同而导致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增多,而职业伦理标准会抑制领导认同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员工的道德能力是影响其伦理决策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285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从个体的道德能力角度剖析伦理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机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伦理型领导是否通过增强员工道德认同和道德勇气来减少员工非伦理行为。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员工道德认同和道德勇气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并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风险认知影响着个体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方式,从个体层面来说,包含了个体的经验、 认知、 信仰等;同时,也涵盖了社会层面的风俗文化、 价值观念等.风险认知是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前提.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自然情境下风险认知的内涵,结合对风险认知的研究范式和灾害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总结灾害社会工作的介入原则,提出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提高员工的亲组织行为.然而,近年来研究指出,员工的亲组织行为并非总是道德的,即可能出现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探讨了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理,尤其是关注了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与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采用211份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正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2)组织支持感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道德认同负向调节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并未显著调节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经由组织支持感的间接效应.本研究丰富了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中介机制和权变条件,同时对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员工非伦理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类组织中,并可能对组织及其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危害.本研究基于自我控制资源理论视角探讨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拓展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前因理论研究,并可为管理实践提供指导.通过对403名员工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员工角色超载可能会导致非伦理行为的增加;角色超载对非伦理行为的这种正向影响可能通过情绪耗竭的中介传递;组织支持在角色超载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呈现一定的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以物质利益为衡量尺度的理性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的理性,即个体行为始终以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为目标使博弈论成为分析和预测理性行为个体的有力工具。而与此同时,道德的价值问题成为转型期的争议焦点:道德的空洞是否涉及经济领域的利益得失?伦理意义上的道德是否具有可量化的经济价值?这便要涉及博弈论的道德情境,考虑博弈论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领导力发展研究和实践皆注重于领导者个人,即通过改变领导者个人的素质、能力或行为来提升领导者的领导力水平.在当前的新兴时代背景下,企业实现发展不能仅依靠领导者个人,而是需要调动广大追随者的力量.有鉴于此,本文提出追随者中心视角下的企业领导力发展并对此进行初步探索.在指出当前对追随者的认识误区基础上,本文分别从领导者影响追随者和追随者的自我修炼角度展开了具体讨论.本文从追随者中心视角来理解企业领导力发展,为领导力的实践和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商业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个体的权力感成为当今管理实践中重要的议题之一。权力感是对自己影响他人能力的感知。对于权力的追寻是个体心理世界的基本目标和需要之一,然而权力感与个体拥有的结构权力有时并不完全匹配。为了能更好地认识权力感和结构权力之间的关系,并且深化对于组织管理情境中权力感如何发挥作用的认识,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权力感的概念、前因、影响结果以及具体到组织管理情境下,权力感对领导者和员工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领导者与追随者权力感的整合互动模型,并为未来如何开展权力感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区别于社会学习理论对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非伦理行为的解释,文章聚焦社会影响理论,探究道德明晰在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非伦理行为中的中介作用,并考察员工权力距离在以上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道德明晰在伦理型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2)权力距离显著调节了伦理型领导与员工道德明晰的关系;(3)权力距离显著调节了道德明晰在伦理型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分析与理论推演,本文通过建构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探究个体人格特质与差异追随行为之间的机理关系.该研究模型反映出:(1)个体人格特质与差异追随行为,即主动性人格与积极追随行为;传统性人格与被动追随行为均为正性相关的间接关系.(2)个体的促进型追随动机调节焦点、防御型追随动机调节焦点分别中介主动性人格与积极追随行为、传统性人格与被动追随行为的间接关系.(3)在关系与权力导向的本土组织文化情境下,个体的追随动机调节焦点会受到LMX和员工组织公平感知等情境因素的调节而呈现差异,即LMX和组织公平感知正向强化主动性人格与促进型追随动机焦点调节的关系;反向弱化传统性人格与防御型追随动机调节焦点的关系,LMX和组织公平感知愈强,其正向强化和反向弱化的调节效应愈强;反之则愈弱.  相似文献   

16.
服务-销售双元行为是指员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同时积极寻求追加销售或让顾客进行额外消费的行为,以寻求服务与销售活动之间的协同效应,同时提升服务与销售绩效。目前,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管理领域学者还没有对这一研究主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本研究在阐述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的内涵和测量方式基础上,对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的实证文章进行了梳理,发现:员工个体因素和组织情境因素是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的主要成因;上述关系的中介机制主要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视角;服务-销售双元行为的影响结果具有“双刃剑”效应,在提高员工绩效的同时也会产生角色冲突认知等消极影响。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建议未来需重点探讨服务-销售双元行为在信息技术情境下的影响因素,挖掘其间的中介调节机制以及拓展研究层次等。  相似文献   

17.
情绪型违纪行为是指在情绪的作用下造成的违纪行为,按照个体的情绪状态,违纪行为可分为激情型、应激型和心境型三种类型.情绪型违纪行为有危害性、突发性、情境性和非理性等特征,行为体现出某些大学生心理与社会成熟度的不足.综合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其内在成熟,有利于促进其行为的理性化,防范情绪化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员工作为企业重要的创新主体和知识载体,已然成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这类员工的创造力对企业整体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个人创造力并不完全依赖个体特征,还深受个体情境体验的影响。文 章分析了具身认知视角下个人特质、躯体活动、个体情绪、创新情境和任务特征等因素对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并从个体层面和组织环境层...  相似文献   

19.
<正>一决策行为的研究背景决策是指处于风险或不确定情境时,决策者对若干备择项进行加工分析与选择,从中寻找最优方案并解决最终特定问题的决断过程。决策过程被定义为人类智力的核心成分,是决策者认知加工的高级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本身的认知、情感、预期、态度、动机和人际互动等因素都可能对决策认知过程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并最终导致个体决策行为差异。Kahneman与Tversky发现,决策者在面对决策问题逻辑  相似文献   

20.
周思雯 《管理学家》2021,(17):67-69
基于防护型行为决策理论,探究企业安全事故情境下组织伦理氛围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关怀型和规则型组织伦理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投入,负向影响风险感知,自利型组织伦理氛围与之相反;风险感知对工作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风险感知在组织伦理氛围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据此,企业应营造积极的组织伦理氛围,在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降低员工的风险感知,提高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