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作用在自然基底上形成的综合 性区域景观体系,在区域尺度上对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做 区划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人地关系。以粤东 福佬民系这一族群所在区域为研究对象,选择主导土地覆被这 一敏感性指针,对区域景观类型特征进行描述与度量,最终依 据区划原则划定沃土之乡、荒埔之乡、山野之乡、丘谷之乡、 海滨之乡五大景观分区。进而在区域和聚落2类空间尺度下, 借助景观指数及图式语言,探明了粤东福佬区域内5类典型乡 村景观特征。在风景园林学科背景下,探索了一套新的乡村景 观区划研究路径,为区域尺度的传统乡村景观特征研究提供了 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景观”是指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分开来讲,景观是由“景”与“观”两部分构成的,前者包含自然景色和人文景物,后者指人们所处位置对自然景色与人文景物进行观赏的视点,景观是指在“观”的角度上,以审美的意识,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可视的手法,对人们生存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构造物进行论证和设计,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是人类的栖居地,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 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 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 设区域。珠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典型的珠江口地区,以该 区域城镇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珠海西部河口湿地为研究对 象,对其植物景观群落的观赏性、耐盐性、抗风性、耐涝性、 耐旱性和耐污性等特质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对典型河口湿地景 观植物种类及立地条件开展调查,对河口湿地植物立地影响因 子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综合 评估现阶段该区域湿地景观植物的适宜性、观赏性,并提出今 后适宜河口环境的景观植物种类,为河口湿地景观植物选择提 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郑勤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199-203,210
基于2007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斑块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数,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尺度定量分析盘锦市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锦市的优势景观类型为水田,面积最大,广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其次为沼泽地,分布于西部以及西南沿海地区;城乡用地、水域和旱地的面积亦较大。区域景观格局基本上呈现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镶嵌分布的特征。(2)城乡用地景观的斑块数最多,为1 002,水域和水田的斑块数也较多,分别为131和98;滩涂景观斑块分离度最小,为0.06,其次为水田景观,为0.18;未利用土地的斑块分离度最大,为111.51。(3)盘锦市生态环境效应指数为0.42,低于邻近城市营口的0.51,而高于锦州的0.38,在生态环境质量上没有太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探讨了乡土景观的含义,论述了解读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提出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现在大地上的投影.因此,乡土景观是包舍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这种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湿地乡村地区是我国普遍存在且分布极广的一类特殊地理单元.文章在综合分析湿地及其周边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的危机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基于生态系统安全的一体化景观格局是谋求湿地中的乡村("图")和乡村中的湿地("底")融为一体、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前提,也是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的关键.诸暨白塔湖湿地正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分析其"图-底"危机的基础上,从控制和引导湿地乡村人类各项活动的视角,提出了土地利用模式、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管理三位一体的景观格局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8.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是对中国 优秀园林文化的传承。通过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四字景题的分 析,探索植物景观景题造词方法及规律,提出了四字景题创作 “画面感、意境美、重植物、合尺度”的基本评价标准及景题 创作方式。认为在景题创作时可以借鉴诗词、楹联和古典园林 景名,收集与归纳景题常用字词等,运用诗性思维,使植物景 观具有“景面文心”的特点。以期在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方面对 风景园林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辽东半岛东侧的北黄海沿岸湿地,类型多,结构复杂,在我国海岸湿地资源中占有一定地位。湿地景观的形成和变化也很有特点。沿岸自然条件的差异控制着湿地景观的特征和分布,并促成了湿地景观的保护和开发要分区进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自然森林"--城市绿化的良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自然森林”即日本著名生态学家宫胁昭教授提出的“环境保护林”,这是植被恢复的一种新理念。进一步可概括定义为:以后期自然生长为主,应用“模拟自然”的手法所营造的在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上与区域顶级群落相接近的人工森林。“近自然森林”是以生态学群落演替和潜在自然植  相似文献   

11.
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地域性与复杂性 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表达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 方的根本差异性所在。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避免“千村 一面”,以陕西关中地区现已公布确认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 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提出传统村落 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内涵、分类体系和提取路径。从大地 格局景观、选址布局景观、空间形态景观、街巷格局景观、 院落布局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6个方面,开展关中地区传统村 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提取与谱系生成,从而构建起传统村落 景观“人-地”关系语境下的知识网络,使其具备探索、分析 和解决“在地性”风景营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人居环境领域,传统园林景观的“实景”之外,“虚景”也逐步进入了研究视野,如声景观、光景观、气味景观等,其相关研究成果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以及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回顾了虚景的相关研究,陈述了景观要素与虚景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热景观”的概念。热景观是园林虚景的一部分,既有可度量的环境性能(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也包含了人的主观热舒适感觉,同时,还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诗画意境联系在一起,是住区热环境与风景园林学科的交叉领域。探讨了热景观与住区热环境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提出了热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可能的成果应用。热景观的发展拓宽和丰富了景观的维度,也让我们能够以更全面的视角来建设风景园林、评价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宋敬  张卓  叶涛 《技术经济》2022,41(5):39-51
风景园林可以被理解为将自然的、历史的、人文 的、生命的信息会聚于地表之具体形态的艺术。对土地的关 心既提供了翘起深层景观认知的入口,也是塑造丰饶景观体 验的出口。在去地域化背景下,从认知和操作角度围绕土地 展开论述——认知角度上,通过“整体的”“媒介的”“物 质的”“生命的”4个关键词阐释土地之于风景园林的多重含 义;操作角度上,以“梳理褶皱”和“刻画表面”为切入点, 通过案例剖析,探讨如何基于土地启发设计,并为场地开启富 于地域特质的遐思。  相似文献   

14.
地域性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城市滨河景观的亮点所在。本文从地域性文化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河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可以从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设计要素三个方面对城市滨河景观进行设计。并以云南双江南勐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其特殊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从城市滨河景观的建筑、铺装、水体、景观小品及植物等角度探讨彰显滨河景观地域性文化的设计方法。现代滨河景设计中通过对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深度提炼与创造性的表达,可打造出富有地方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郊县土地生态开发的内涵和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城市郊县土地生态开发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论文紧紧围绕“生态”中心,着眼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景观生态学以及区域成长理论,对大城市郊县这一特定空间地域的土地生态开发内涵及思路作了宏观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激增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城市湿地景观恢复与营造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针对国内外城市湿地景观的应用概况,提出了城市湿地景观恢复与营造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合理的空间布局、保证水体景观的平衡控制和自然净化、保持驳岸景观的生态性、构建合理的植物群落及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注重地域文化的重塑与创新等。这对改善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及休憩空间,促进人们了解城市湿地的生态重要性,从而保障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自然山水对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具有根本性作用,探究传统智慧中基于自然山水格局的都市区域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至关重要,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是综合性、区域性考虑的典范。首先研究关中自然山水空间内外层次与组织结构,然后将研究区分为外圈边界关隘层、中圈水利农田层、内圈城市本体层,从结构、模式、分区、选址、朝对关系、借景、轴线等角度讨论结合关中自然山水格局的区域景观营造方法。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山、塬、原、滩、河嵌套穿插的山水空间,4类关隘景观,6类水利农田景观区,“高敞-六爻”模式的空间规划原则,以南山为阙的朝对关系,融合南山峰谷与功能需求的非均衡复合轴线景观等。对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统一的方法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区域空间规划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山水园艺轴公共区域的种植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以绿为底,突出重点,从人工到自然”的种植设计思路,采取构筑园区生态网络、营建河流湿地廊道、生物生境再生、恰当的后期养护管理以及园区建成后生态、动植物等相关专业的跟踪观察等手法及措施,以期能减小此类大型博览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持久发挥其良好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世园会“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明确了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概念,从植物景观素材及其观赏特性出发,阐述了植物景观的构景形态、植物景观的空间特征.从影响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因素、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形式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明确了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概念,从植物景观素材及其观赏特性出发,阐述了植物景观的构景形态、植物景观的空间特征.从影响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因素、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形式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