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一、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条件.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后的现实情况来看,要实现土地的合理流转,必须创造以下几个条件:一要进一步延长土地承包期,让农民拥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稳制”才能“活田”这是辩证的统一,只有进一步延长土地承包期,继续保持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长期分离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实行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制度改变力“耕者有其田”的农民所有私营制;土地改革基础上实行以土地、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入股分红的互助合作形式的农民私有合营;经过高级农业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化实现了集体公有公营;  相似文献   

3.
“名田宅”、“专地盗土”与“分田劫假”是战国秦汉时期有关土地问题的三个专门辞语。笔者认为,这三个辞语是了解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三个重要环节。战国秦汉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从公有到私有的演变时期。这三个专门辞语可以说最恰当不过地表达了这个演变的开始、特点和结果。从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建立“名田宅”制度到公元9年王莽颁布“王田令”指责当时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分田劫假”,相距时间大约为三百六十年。  相似文献   

4.
台湾股票市场管窥刘群早在日本殖民时代,台湾就有股票市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为弥补“国库”的空虚,开始发行债券。1953年台湾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征收地主土地的同时,发行了许多土地债券,其不足部分由台泥、台纸、农林和工矿四大公...  相似文献   

5.
也谈“自田”兼论与唐代田制有关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敦煌、咕鲁番出土文书中的户籍残卷及手实残卷上经常看到田段四至有“自田”、“自至”及“自(艹園)”等字样。所谓“自至”即至自田或至自(艹園)之义,与“自田”的含义同。关于“自田”的性质,中外史学界颇有不同的看法,长期争论不休。对“自田”如何解释,牵涉到唐代的田籍究竟根据什么原则登记各户的土地,均田制是否真正实行过,以及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形式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这篇文章里笔者打算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正于通人学者。由于一般现存唐代典籍中均无关于“自田”的直接记载,只能主要根据出土的户籍、手实进行一些猜测性的推论,所以这些粗浅看法也具有不可靠性,并且很可能随着出土文书的增加而被证明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耕者有其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土地包干到户(家庭承包经营),使人民公社解体,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权,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土地制度还需继续改革,应该实行土地产权多元化,即把土地分为“有限的国有制”(包括城市用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军事用地、矿区用地等),“  相似文献   

7.
在庄浪这块黄土地上,诞生的百万亩梯田建设的伟大实践,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结束了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科学开发宜农未利用土地资源,全面有序地开发整理土地,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庄浪县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从2000年开始,庄浪县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建造水库、兴修河堤,增加储备土地资源面积,为后续的土地开发整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05,(10):23-23
钟祥市:依法民主协商 湖北省钟祥市磷矿镇陈安村有近160名劳力在广州东莞等地打工。2004年9月,有84户弃田外出打工农民回家讨要土地,由此引发土地纠纷87起。村“两委”问计于民,选出素质高、有威望、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24人组成纠纷调解小组。调解小组在学习掌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所有纠纷进行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农户弃田经过、目前在外务工现状、基本要求,区别情况,按省里的有关规定,分别制定调解办法。  相似文献   

9.
魏章官 《开放潮》2002,(9):41-43
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期实现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没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或者说没有土地使用权结构性的调整,就没有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制”有方,但“活田”不足。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省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土地流转不适应、缺规模、引导不得力等现象。今后怎样使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承包权的流转有新突破呢?“瓶颈”必须突破 土地使用权流转,就需要突破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瓶颈”,建立新的土地经营机制,也就是说要进行土地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土改档案与口述资料为基础,以闽西四保的个案研究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明清时期华南地区族田的形成和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自明末开始,四保地区经历了土地共有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大约一半左右的私人土地逐渐转化为团体共有的族田。这一过程不仅对乡村的阶级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区关系。一方面,私人地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团体地主所取代;另一方面,由于族田经营的特殊性,当地出现了与“阶级分化”、“人口分化”都不尽相同的“共同体分化”。  相似文献   

11.
<正> 早在日本殖民时代,台湾就有股票市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为弥补“国库”的空虚,开始发行债券。1953年台湾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征收地主土地的同时,发行了许多土地债券,其不足部分由台泥、台纸、农林和工矿四大公司的股票补偿。当时,地主希望得到的是新台币,而不是硬搭配给的股票和债券。因此,多数地主仅留一两张股票作纪念,其余  相似文献   

12.
案例:2000年,滨海县(江苏省)政府为了提高农业的发展档次,规划建设一个“滨海县农业科技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该示范园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设定为八个农业科技生产项目,命名为八个不同名称的示范园。其中四号田规划设定为“无公害蔬菜示范园”(以下简称蔬菜园),五号田为“花卉苗木示范园”(以下简称苗圃)。此举引起了投资方董海洋的极大兴趣。2001年投资方来到该示范园区租赁承包其五号田的“花卉苗木示范园”,土地面积为53.12亩。当时该园负责人承诺,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的土地承租期限可达10~15年,但具体履行规定以一年一订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土地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9年中国国民党退到台湾以后,为了在台湾站稳脚跟,总结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自1949年到1953年,陆续实行了“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和“耕者有其田”,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搞了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土地改革。后来,他们又进行“土地重划”和“实施平均地权”,搞了第二次土地改革。对台湾的土地改革,国内一直研究得很少。现在,仅依据所能找到的一些材料,依次对其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有关西周的土地关系,至今仍有许多问题令人困惑。其中,西周金文中的“贮”(本字作“(?)”,全文作(?))字究竟表达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何谓“贮田”,歧见迭出。清道光年间《毛公鼎》出土,人们对“贮”字的含义就“竞相考订力,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而王国维的考释也达七八十年之久。1975年周原董家村出土了载有“贮”字或涉及土地问题的裘卫诸器,更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热烈讨论了一阵子。1983年王玉哲、李学勤先生发表了有关文章,此后,讨论几乎沉寂了下来。直到1987年才有林甘泉先生的《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的具  相似文献   

15.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之受田宅律文,其实施对象是汉初军队系统的复员人员,而非全国人民,是“法以有功劳行田宅”精神的具体体现;“授田”授予前属于国有,授予后即归被授者私有。“授田”现象在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有过,有的是土地国有制,有的则是土地私有制。汉代国家一方面承认民户对土地的所有权,同时对土地的转让、买卖和继承予以一定的限制,其方法是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的限额,因此,汉代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限田制。刍稿税与田税是不同的税种。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的大量材料证明,汉初田税是以亩为单位,按实有亩数计征,这与刍稿税按顷计征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土资源部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不久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是: 一、宗旨。该标准的实施将改变土地整理中缺乏标准和以次充好等问题。而占补平衡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占良田,补次田”的问题也将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明清     
笔者所见1995年明清经济史论文约170篇,另见专著6种,史料集1种。以下就所见作一简要介绍。 土地关系 近年关于明代土地关系的研究趋于沉寂,本年度土地关系研究亦集中于清代。刘淼《从徽州土地文书看地权关系演变》认为,徽州明初的土地买卖中开始出现田皮、田骨权分离的萌芽,中叶已渐明显,而田皮却比田骨出现晚,反映出真正意义上的田皮权是从田骨权中日渐分化出来的,清代大、小买田是明代田骨、田皮权分割的继承和必然结果,大、小买田的存在促进了土地买卖、典当租佃关系的发展,对土地经营权和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下乡了解税改后政策落实情况。过去我们都是重点查“一事一议”和向农民筹资筹劳是否规范,对于农业税征收问题,认为这是经过反复核实的,不可能在这上面出什么问题。最近却发现,从中央到地方的税费改革文件,讲了多少遍的“农业税据实征收”,在不少地方都没有得到落实,而是落到了“半空”里。农业税“据实征收”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一句大白话:农民种了多少田,就按照实际面积交几亩田的农业税。这样一条既明了又简单的规定,在落实中出了什么问题?原来,农村里由于乡镇建设的开展、路道建设和水利建设,都需要占用部分土地,因而每年都会产…  相似文献   

19.
沈锡权  傅丕毅 《发展》2002,(8):46-47
土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命根子”。近年来,浙江乡村正发生一场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契约形式,把承包的土地交付他人经营,自己进城入厂做买卖,走上一条与祖先截然不同的谋生道路。一位多年来致力于浙江农村经济发展调研的专家指出,土地使用权流转不仅对进一步改变这个省的产业格局、实现现代化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股票田”2001年初,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改变了沿袭千百年农民交“皇粮”的传统。在这个改革推动下,浙江各地适时加快了土地…  相似文献   

20.
烟田土地流转是实现现代烟草农业规模化种植的重要措施,在深入分析酉阳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烟田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土地流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