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资产减值目的是为了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主要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等内容.本文介绍了新企业准则中资产减值的含义和范围,对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在实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本文针对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在实际中应用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薛太照 《中国外资》2009,(20):62-62,64
企业资产减值目的是为了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主要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等内容。本文介绍了新企业准则中资产减值的含义和范围,对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在实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本文针对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在实际中应用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姚焕军 《时代金融》2013,(2):107+111
本文以2002~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价格模型研究了固定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会计信息具有减值前盈余和净资产之外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相比旧准则阶段,新准则阶段固定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更强,这说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禁止性规定是符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和资本市场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38项具体准则中新增了一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具体准则。本文就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理论依据与特点进行探讨。一、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理论依据与特征国务院发布并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某些上市公司利用现有会计准则的漏洞,大玩"减值冲回"游戏,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而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准则的实施,将结束这一游戏,也会对上市公司的短期利润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资产减值准则与原相关会计处理的差异,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以及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为了系统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对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商誉减值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2006年出台新的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该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调整,针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新准则的应用,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资产减值确认基础难以划分、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难以确认,商誉减值测试存在困难、资产计提的标准多重等。本文就资产减值在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汪小华 《会计师》2010,(9):10-12
<正>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和实施,盈余操纵受到了一定遏制,但仍有许多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政策来人为操纵盈余。本文以资产减值准则和盈余操纵的博弈关系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进行规范。不仅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助于实现会计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也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避免利润操纵的有力举措,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与《企业会计准则》等旧会计准则规定相比较来说,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准则里所规定的资产的范围更为广泛,同时新准则在计提减值准备的确认时间、计提范围、计提金额的计算以及核算等方面都比旧准则有比较新的变化,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曾真 《中国外资》2011,(18):112-112
<正>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该准则充分借鉴了资产减值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指明了中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原则,与现行的2000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规定(以下统称"旧制度")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巳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并鼓励其他企业实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资产减值准则”)就首次单独用一整套的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了规范。新会计准则巳大体实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整体趋同,  相似文献   

13.
一、新旧准则中资产减值的比较(一)概念及适应范围不同。新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了定义:资产减值是指企业的资产因外部因素或内部使用方法及范围发生改变导致价值降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现象。旧制度对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都要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实务中许多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却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14.
与《企业会计准则》等旧会计准则规定相比较来说,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准则里所规定的资产的范围更为广泛,同时新准则在计提减值准备的确认时间、计提范围、计提金额的计算以及核算等方面都比旧准则有比较新的变化,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资产减值准则,就资产减值测试判断成本、可收回金额计量成本和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新准则下的资产减值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冬梅 《会计师》2008,(5):8-10
自2001年以来,资产减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鉴于此,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号发布的39个《企业会计准则》中专门有一项就是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第8号准则。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变化作一个简要的归纳,再对准则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准则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莫冬艳 《会计师》2009,(10):95-96
<正>资产减值准则的变革截断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一大途径。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条新规定无疑截断了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途径,从而有效地遏制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并允许减值准备的转回。虽然这个规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资产的定义和稳健性原则,然而无论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认为这个规定在客观上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做了大量的修改:取消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提出了资产组概念、规范了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程序等。从2007年开始,新准则已实施两年,那《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如何呢?本文以2001--2008年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信息为样本,检验了《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首先,我们发现《资产减值》实施后,资产减值信息与经济因素的关系加强了。其坎,我们按照资产减值的经济原因将资产减值信息分解为正常的资产减值和超常的资产减值,我们发现在控制了经济因素和稳健性因素后,《资产减值》实施后的资产减值信息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比《资产减值》实施前降低。这说明了《资产减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从而使资产减值信息更加具有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陈建 《财政监督》2011,(17):35-3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范,该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行为、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近年来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思想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指出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财务和利润操纵产生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纲 《会计师》2009,(11):67-68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CAS8)中关于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产生实质性差异最大的规定,对这一规定产生的影响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资产减值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