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国家土地管理机构级别已上升到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一个部,可见,党和国家对土地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土地管理事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保护和节约了大量耕地。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差异的逐渐缩小,土地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表现在:1.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加速了农地的非农化转变。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生产用地锐减。3.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民兴起“建房热潮”,将吞噬大量耕地与优质农田。4.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抛荒弃潮”的现象进一步蔓延趋势,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到农村的方方面面,就产业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根本性原因而言还是土地问题。所以,笔认为,当前土地地管理的重点是把握农村土地问题,难点是解决形成农村土地问题的本质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出台“三联动”的背景 “三联动”(即落实社会保障、土地处置与户籍转性三者的整体联动),是为了解决历史形成的、因非农建设被使用土地的农民的社会保险落实问题,由市镇保工作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等六个部门在2003年12月提出的原则性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孔令通 《活力》2012,(10):182-182
一、性善析要 性善论——这是一种具有引导性质的哲学理念。孟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阐述“人性”问题的哲学家,创立并完善了“性善论”思想体系。“性善论”不仅仅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孟子仁政学说道德归宿和理论依据。孟子指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如果一些地方打着“社区建设”、“农民住楼房”的幌子.依靠大规模举债和大量出让土地的办法来增加“农民福祉”,那么,这些做法.就不仅是“寅吃卯粮”,而且超前到不顾一切地大吃子孙饭的不理智地步。以出卖土地和银行贷款应付铺天盖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需.  相似文献   

5.
张俊华 《活力》2010,(23):42-42
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绥滨县绥滨镇向日村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努力解决“两个剩余”(剩余劳动力和剩余时间),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业分工分业。使农民多业并举,多路进财。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农民增收多元化.经济发展科学化,进一步加快了现代农业进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数量的41.48%,农民最实在的资本便是土地,把土地资源转化为资本,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逐步发展,但现代农业需要高投入,解决农民融资“门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为此,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推行的基本步骤为政策先行—部分试点—最后立法。2018年最新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分别成权,这一改变为土地进行流转抵押带来了更多法律上的支持。但是在土地抵押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法律上的相关问题,文章以西安高陵区为例,分析土地在抵押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进郊区“三个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是上海市委市府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三个集中”提出已有多年时问,但除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初显成效外,另外两个集中进展不甚理想。其原因错综复杂:重要方面在于既要处理好农业人口与土地的关系,解决好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要处理好承包土地的流转使用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资金的来源问题。因此,农民居住集中是“三个集中”的最大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福州市辖福清市镜洋镇的一批土地先后被依法征用。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维护和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了这个镇面临的同时必须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事要事来抓。  相似文献   

9.
任丘 《中国企业家》2014,(5):112-113
至圣先师孔子日,“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后人多以为“食色性也”是孔子的言论,其实不然。“食色性也”出自《孟子·告子》篇,是告子和孟子辩论时所言,只是对孔子言论的一种理解罢了。不管是“饮食男女”,还是“食色性也”,都指出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基本需求,除了吃饱穿暖之外,就是男女性事了。  相似文献   

10.
谈到农民,许多人的脑海里会浮出两种印象:一是农民愚昧、不开化.甚至落后到不知道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二是农民的生活过于艰苦。前者推理到极端.便有了忧国忧民之士的无穷担忧——你要是把土地分给农民.他们会把土地卖了换酒喝,这样一来,数亿农民皆酒鬼,不就天下大乱了吗?后者则有另一种极端——既然农民生活在底层社会之底层.就只有被怜悯的份儿。如果你说农民有时候过得也还不错.甚至比城里好。不说你别有用心.至少是特对不住农民了。  相似文献   

11.
杨恩泽  张春艳 《活力》2009,(8):113-113
本文从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出发,论述了孔子“重义轻利”、孟子“贵义贱利”的伦理道德思想,“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强调义重于利,但孔子所强调的是人们要通过劳动等正常手段谋利,致富。阐释其在当今市场经济中道德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浙江“第三次土地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三个月过去了,这枚炸弹在浙江的田野上又引发了一系列的爆炸:不愿种地的农民把自家的土地存进了“土地银行”;企业、村民、村集体把农民的一亩三分地集中起来变成了“股票田”,一条条的田畦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成片的各色大棚迅速在田野上蔓延……有人甚至断言:“第三次土地革命”,首先从浙江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战国中期诸侯蜂起,百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政"思想占重要地位,旨在劝告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要施仁爱,孟子思想中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为当时统治者争取民心,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当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及根本所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空间维度的大幅度扩展,近些年来涉及农村土地征用的情况越来越多。现行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规定.除了农村集体和个人为兴建乡镇企业或者村民住宅外,《土地管理法》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加强国有土地管理,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我厅于2004年组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开展了全省国土资源资金审计。这次审计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按照“审计重心前移,审计重点分化”的工作思路,采取“三维立体交叉”的审计模式,取得了突出效果。审计资金总额108.98亿元,查出违法违规问题金额49亿元,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逐项逐条研究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落实审计建议。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意见》,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土资源资金收支管理的通知》,省国土资源厅制定了《黑龙江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实施办法》,全省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格标准,全省各业用地定额、投资强度、征用农地补偿安置标准等30项具体制度与措施也相继出台。目前,我省土地市场逐步趋于规范化,国有土地资产流失问题基本得到遏制,拖欠土地补偿费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审计机关在促进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信 《活力》2008,(11):5-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决定》揭示了现阶段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改革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从我市看,完成“三大历史任务”,改革的突破口、聚焦点和重中之重是,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大政策前提下,要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何王  蔡姜 《审计月刊》2006,(12):27-28
在被征地农民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偿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对土地政策执行及国土资金征管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当前农村征地补偿过程中存在圈占土地、截留、挪用和克扣补偿费用及补偿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既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又导致了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规范农村征地补偿管理,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国有财产的物权化,依其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存在不同安排。对于土地采用“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方式,而国有土地的保护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代表人.监督人问题和内部人侵害惩治问题,而这些超出了物权法的内容,需要单独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外企业文化》2011,(6):70-73
孟子曰:“仁者无敌”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情、理、法”是被我国传统观念视之为管理的最高原则。“情、理、法”乃是“仁、义、礼”的通俗化说法,代表孔子思想的三种不同的层次,构成立体的观念构架。  相似文献   

20.
李井水 《乡镇论坛》2014,(23):15-15
当前.晒粮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每到收获季节.由于缺少晒粮场所。农民朋友只好到公路上脱粒、晾晒粮食.乡村公路“粮满为患”.造成了许多问题。在公路晒粮,群众也实属无奈。近年来,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的日趋收紧,一些麦场、地头都被农民种上了庄稼.晒粮的空间越来越小,晒粮难成为农民新的“老大难”。部分农民怕车辆碾到粮食.在路上设置了酒瓶、石块、木头等障碍物.使公路的有效通行路幅缩减了一大半.交通事故、行人摔伤现象时有发生.司机、行人怨声栽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