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氨氮排放贡献率、经济贡献率和环境效益等三方面对江苏省太湖流域28个地区和化工行业内部七个类别的氨氮排放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将上述地区和类别分别归为三类,即低氨氮排放贡献率—高经济贡献率、同高或同低的氨氮排放贡献率与经济贡献率、高氨氮排放贡献率—低经济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氨氮减排的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2.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2001~2010年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数据,以产业结构演进对节能减排贡献程度为主要目标,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法和灰预测GM(1,1)模型对产业结构进行计算预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对降低能源强度的贡献率,在2005年能源强度基础上仅为16.39%~18.43%,在2010年基础上达到84.74%~95.33%.因此,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0~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GINI系数为衡量指标,测算了人均CO2排放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了人均CO2排放水平随时间的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回归的Shapley Value分解方法,对中国人均CO2排放水平地区差异形成原因进行了考察,探究各影响因素对差异程度的影响水平,从而为有效缩小地区差异和制定CO2减排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结果表明:人均能源消费量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平均贡献率为72.80%,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人均CO2排放水平省际差异的第二大贡献因素,其平均贡献率依次为8.01%与10.20%,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其结果有所不同。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因素分别是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二者都是影响人均CO2排放水平省际差异的重要因素,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5.17%与3.81%。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资源诅咒"假说,利用1999-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绿色创新及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绿色创新的激励机制主要源于煤炭的污染性、而非能源的稀缺性,各地区的绿色创新主要面向"减排"、而非"节能";(2)我国资源充裕地区的绿色创新动力,主要依赖于投入相对更多的研发资金与人力资本、采取相对更严的环境政策及措施;(3)绿色创新对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传统创新对资源丰裕地区的相应贡献率,绿色创新对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其对资源贫乏地区的相应贡献率.结论认为,绿色创新下的资源禀赋并非"资源诅咒",而是"资源福音",这不仅是"适者生存"的必要手段,更是破解"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基尼系数来源结构分解方法,对2001~2008年间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结构(包含货币类、证券类以及保障类等三大分项金融资产)及其地区差距进行了重新研究.虽然货币类资产占比最大并且对金融资产总量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高,但从2005年开始货币类资产的地区分布状况并未决定金融资产总量地区差距的走向;证券类资产占比的上升及其自身地区差异的扩大对2005年以来中国金融总量分布地区差异有重要影响;保障类金融资产的地区差距在样本期内有缩小的趋势,并且其对总资产差距的贡献额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1.提高有关中小企业发展对经济贡献的认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1979~2007年,我国出口年平均增长18.1%,其中人世以来的6年间,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上升到28.8%,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从1%上升到21.5%,6年平均贡献率为13.25%,出口成为拉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并网发电现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力量,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转变用能方式具有突出意义。文章分析新能源并网发电减排效益创造机理,依据发电侧和电网侧的有效投入提出新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减排贡献分析方法,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算分析。案例研究表明,电网通过新建送电线路、改扩建变电设施、配套通讯装置等工程,有效促进新能源并网发电,减排贡献率约为1%,随着减排量计入期增加,电网的减排贡献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温室气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在经济"新常态"和国家确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的背景下,温室气体减排责任需要进一步调整。文章在分析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现行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存在着责任主体错配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调整地区温室气体减排责任主体的建议。包括转变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方法,突出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核算;加强能源就地转换,提高温室气体减排的效率;加大温室气体减排的投入,创新投入机制,设立温室气体减排专项基金;以碳排放交易为基础,建立能源生产地和能源消费地的温室气体减排交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CO2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经济和能源消耗大省——江苏省为例,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了江苏省2003-2013年经济增长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效应是CO2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且具有促进作用,累积贡献率为64.29%;能源强度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累积贡献率为-22.90%;产业结构效应抑制CO2排放,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效应促进CO2排放,但均贡献微弱,贡献率依次为-6.24%、3.38%、3.19%.  相似文献   

11.
李斌  赵新华 《财经研究》2011,(4):112-122
文章将环境污染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纯生产技术效应、纯污染治理技术效应、混合技术效应、结构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治理技术效应和综合效应,并运用37个工业行业2001-2009年三种主要废气排放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气减排的贡献,得到如下结论:纯生产技术效应、纯污染治理技术效应在减排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工业废气减排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相对2001年甚至还加剧了环境污染;结构生产技术效应和结构治理技术效应都对废气减排起到了促进作用,环境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业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市化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水环境问题,节水减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着眼于评价节水减污战略措施的实施环境,以珠江三角洲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现状经济指标为分析背景,运用比率经济指标,对工业废水回用和建筑中水利用这两类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节水减污措施进行了经济合理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回用和建筑中水利用这两项节水减污措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工业废气的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对各地区的气体污染物排放负担、工业生产贡献进行比较和模型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各地区气体污染物的负担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环境政策的差异造成的,据此,从提升清洁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污染治理和污染源管理等方面,提出更为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节水减污是以源头控制方式解决工业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工业结构调整则是实现工业节水减污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我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测度方法,提出了工业结构取水量和工业结构节水指数两个工业结构节水水平的测度指标以及工业结构废水排放量、工业结构COD排放量、工业结构废水减排指数和工业结构COD减排指数四个工业结构减污水平测度指标,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现状与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以节水减污为目标取向的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背景下,基于2011-2017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将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绿色增长作为中国工业增长的衡量标准,借助EBM模型构建“工业绿色增长指数”以测算分行业绿色增长水平,进而运用GMM两步迭代法检验在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影响过程中,不同创新形式的作用差异。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均有激励作用,但对工艺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大;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能促进工业绿色增长,但产品创新的贡献更大;两种创新形式在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但产品创新的中介作用略大。这表明,产品创新是工业企业应对环境规制、实现工业绿色增长的最佳战略选择。研究结论不仅解锁了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增长的中间过程机制,同时也对绿色转型中工业企业如何在环境规制约束下选择创新形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推动低碳产业集群的建设已经成为可持续的必然要求,集群内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构建低碳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它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子系统、服务创新子系统和环境创新子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促进集群创新机制、扶持引导集群核心企业、培育净化区域文化环境等支撑政策,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在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农业也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九节一减",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等环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trade of manufactured goods takes the main posi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this paper identifies Shandong industrial pollutant discharge by three indices,which are industrial effluent discharge,industrial SO2 emission,and solid waste disposal.Furthermore,it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rade terms of pollution content transfer on nine identified industrial sector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ncrease in industrial effluent discharge,industrial SO2 emission,and solid waste disposal has paralleled the growth of the GDP in Shandong.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brings obv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Compared with that in 1998,the increase in the pollution content of exports in 2007 indicated that more environmental costs were generate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ndong.There is a need for optimization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in Shandong,especially the need for increasing import of the pollution intensive products and decreasing the export of the pollution intensive products.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ufactured goods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will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adjust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亮  宋周莺  余金艳  黄建毅 《经济地理》2011,31(8):1277-1282
从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属性出发,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架构起一般性的框架分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模式,指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应摆脱资源依赖,回归到城市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等一般属性的建设上来。同时,以石油城市克拉玛依为例,分析其产业转型条件和机遇,研究其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要做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特别要依据新的国际环境和地域环境做好城市发展战略。而在新形势下,克拉玛依应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基础、中亚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机遇以及国家政策优势,推进构建产业结构的多元性,确立新的城市功能,借此推进城市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再检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建立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理论模型,利用1985—2008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协整分析分别建立了工业三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回归模型,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EKC"倒U"关系;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要素和污染治理都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