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转换,城市必将面临产业转型的严峻考验.在全球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如何走出转型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在应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正在逐渐凸显.尽管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迄今为止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尚未形成系统性成果.本文在低碳经济引领下,以朔州市为例,从制定转型路径、打造低碳产业体系、构建城市低碳能源利用体系、园地制宜建立碳汇体系、构建全民低碳生活模式方面,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为其他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魏维 《时代经贸》2013,(20):184-184
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本文从推广低碳建筑,发展低碳交通、土地利用模式的优化以及增加绿色碳汇四个途径分析长沙土地利用途径,从而控制碳源和挖掘碳汇两个角度来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以达到土地的低碳利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本文从推广低碳建筑,发展低碳交通、土地利用模式的优化以及增加绿色碳汇四个途径分析长沙土地利用途径,从而控制碳源和挖掘碳汇两个角度来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以达到土地的低碳利用。  相似文献   

4.
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入手,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模型,寻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地域空间,是进行“碳中 和”核算与政策制定的主体。除了减少固定能源与交通碳排放 外,增加城市碳汇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 沈阳三环区域城市碳汇(植被、土壤、水系、建筑物)不同组 成部分的碳汇能力,估算出城市碳汇固碳量为430.93万t, 能够抵消沈阳市年能源消耗产生CO2的7.34%。在明晰城市 碳汇固碳机理、固碳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增 加固碳面积与提升碳密度两方面的城市碳汇功能提升策略,旨 在为中国低碳规划与碳中和实现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城市低碳生活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市低碳生活是发展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我国构建城市低碳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出五个路径,即建立低碳生活观念培养机制;发展绿色建筑体系,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与碳审计体系;多渠道增强低碳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碳汇载体;健全城市公共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7.
低碳社区是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和载体,对于推动城市绿色化发展、地区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城市更新是“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落实的重要措施。通过天津市三岔河口片区现场调查研究及文献资料梳理,从设计理念、管理方式、建设手法三个方面,归纳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的主要行动及典型做法,进而落实到研究社区的构成要素和低碳社区建设方面,建构以天津市三岔河口片区城市更新实践为例、低碳社区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手法与指标体系。通过梳理研究基地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计算社区构成要素的碳排放量及植物的碳汇量。依据研究区上位规划与现行节能减排条例,结合低碳社区建设指标与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提出减少碳源与增加碳汇层面针对不同社区构成要素的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需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契合城市产业特征,利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形塑符合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循环低碳经济之路.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思路应以城市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前瞻性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力促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基于城市资源禀赋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城市低碳产业的联动效应.无锡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典型城市,可以根据城市产业特点,通过完善低碳产业战略规划、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培育低碳新兴产业、扩大低碳优势产业来构建和深化城市低碳产业体系;通过提供低碳技术创新保障、低碳金融制度保障、低碳合作制度保障和培养及引进低碳人才等途径优化城市低碳产业环境,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经济是世莽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立足于低碳经济这一趋势对城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行阐述,并从低碳生活住宅区环境规划、住宅区绿化道路系统规划、总体设计能源系统规划三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型城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OT分析法,对兰州发展低碳城市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发展优势在于区位优越,科研实力较强和新区建设带动作用明显等方面;而发展劣势主要是高碳产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碳汇能力低下等;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国际技术转让与合作,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等方面;而发展的威胁主要为低碳壁垒更加严格,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增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兰州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主要为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增强碳汇能力;制定配套政策,建立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价值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五位一体”等系统推进的路径,探索生态文明框架下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中我国GDP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市的低碳发展数据,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法和Theil指数分解法分析了大样本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并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层次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城市的整体低碳发展水平不高,高值城市以东部地区的轻工业城市或综合型城市为主,低值城市则以中、西部的资源型城市或重化工业城市为主;城市整体的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较大,低值城市的空间差异最大、高值城市的空间差异最小、中值城市的空间差异居中;城市低碳发展的区域分异主要由层次间的差异引起;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人均GDP是影响城市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整体和中、低值城市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的排序结果为碳排放系数>能源效率>人均GDP,而高值城市的排序结果是能源效率>碳排放系数>人均GDP。提出:可参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解各城市的碳减排量,对各层次城市宜采取差别化的低碳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既是碳排放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国家和区域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借鉴DPSIR模型构建了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earman秩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35个重点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跃迁的良好势头,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及利用仍然是决定现阶段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北京市1998--2009年人均碳排放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倒“N”型,而不是常规的倒“U”型。北京市碳排放之所以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不同的升降趋势,是因为除经济增长外,其他因素,如产业结构、时代背景、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等也对碳排放造成影响。为了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实现建设世界城市和宜居城市的目标,北京市应合理控制经济发展速度、努力推动节能减排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  相似文献   

15.
实现低碳城市客运交通目标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第一,构建市民低碳交通伦理,提高市民低碳出行的文化认知;第二,采取低碳工程措施,以科技手段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的减碳;第三,拓宽投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客运交通低碳化的资金瓶颈;第四,制定科学的城市公交规划,使公交优先方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从低碳产业的外部性出发,探讨了补贴对低碳产业发展的影响。首先,通过假定补贴政策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分析了补贴增加的福利总额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其次,假定对低碳产业生产者进行补贴,将会使整个低碳行业生产者收益增加,推动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最后,提出了构建低碳产业的补贴政策要根据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分步实施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时代技术赋能型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趋势,对我国实现低碳转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2006—2019年我国223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①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在引入PSM-DID、空间DID等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②智慧城市通过数字技术创新的直接路径和“数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路径影响城市碳排放;③在人力资本、资金、物质越集聚的城市,数字技术赋能路径对城市碳减排的正向调节作用越显著。上述研究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城市实现数字赋能与低碳引领的双轮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低碳经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世界热议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做出了一系列努力,2009年11月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并做到"可统计、可监测、可报告";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并且要求承担试点工作的5省8市将各地低碳试点方案纳入当地"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如何有效推进试点,早日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适合在其他省市复制的低碳发展模式,顺利实现减碳目标,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必须尽快破解的难题,也为国际社会所密切关注。通过追踪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界定低碳经济及其微观基础,指出低碳经济的实现机制是技术、经济和生态三重属性的授权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安建设低碳型国际大都市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路径选择。西安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西北唯一低碳试点省份的中心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其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文章系统分析西安建设低碳型国际大都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西安城市发展现状,阐述西安低碳型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和阶段目标,最后给出建设低碳型国际大都市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