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把比较优势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强调依据资源禀赋状况确立主导产业;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变动的,强调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践中要立足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比较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高媛  李阳  李莉 《辽宁经济》2006,(1):52-53
目前,学术界有关产业竞争力的部分论述中.大多将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等同起来。笔者认为,要深入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必须首先明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范畴不同,比较优势是静态的.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动态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努力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杨秀蓉 《特区经济》2008,(3):191-192
事物是动态发展的,湖南家具业对外贸易目前的比较优势并不是永恒的。只有升华静态比较优势,并从产品、品牌、人才及多元化的外贸方式上培育动态的比较优势,方可培植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杨帆 《浙江经济》2002,(1):26-27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论”。人们普遍认为,居于经济学主流地位的“自由贸易”思想,是以静态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而主张国家保护的德国历史学派才主张“培养动态比较利益”。实际恰恰相反:比较优势或者比较利益,从来就是动态的,不存在什么“静态比较利益”。只不过在具体问题上,人们一般要从现实存在的比较优势出发,有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比较优势衰减理论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形成强力支撑,结合对经济转型理论梳理,切实考察内蒙古中部地区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按照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筛选区域动态比较优势,包括高端新兴产业、虚拟经济、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模式、城市经济广泛的协作与合作空间,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独特的区住特点,以及内涵丰富的多元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域综合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区域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比较优势衰减理论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形成强力支撑,结合对经济转型理论梳理,切实考察内蒙古中部地区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按照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筛选区域动态比较优势,包括高端新兴产业、虚拟经济、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模式、城市经济广泛的协作与合作空间,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独特的区位特点,以及内涵丰富的多元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域综合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区域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一、静、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及比较 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比较优势原则一直成为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精髓,并在国际贸易活动不断的发展中被赋予新的特征.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当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它们共同构成了以比较利益学说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的比较优势(或生产率优势,或假定生产率相同前提下的自然禀赋优势)是构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生产和输出那些劳动生产率上占有优势,或密集使用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政策应用争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诺贝  段愿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6):139-142
文章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政策应用争论的系统梳理,从理论脉络上勾勒其基本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各种理论对比较优势原理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对比较优势的形成原因、作用、内涵等有不同的解释,这是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随经济发展而演变的反映.研究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现实演变,对于发展中国家利用、转换本国的比较优势,从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本国产业结构、培养国家竞争优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出口配额许可证等措施的实施,稀土价格飞涨,出现白银价的高价稀土,甚至出现稀土泡沫现象。在这种现象下,中国的稀土出口是否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文章结合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陷阱的理论,分析了稀土行业现状,得出高价稀土同样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并且更加不能自拔,并提出运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动态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杨宝仁 《北方经济》2010,(12):70-73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布局合理化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对阿克苏地区所辖8县1市种植业及林果业进行动态比较优势分析,评价并确定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支柱产业,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条件的。而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我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发展产业闻贸易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国外需求结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我国产业内的贸易。  相似文献   

12.
王昌林 《改革与战略》2012,28(12):38-42,58
离岸服务外包是国际服务贸易中一种新兴的重要形式 . 文章分析了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对离岸服务外包的适应性,并在分析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从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出发,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应该是一种“积极改变”的策略,需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以产业政策和发展策略在更高级的产业领域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从比较优势看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龙祥 《亚太经济》2006,27(1):13-16
本文从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揭示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动因,并从产业间与产业内比较优势的角度对“后雁行模式”形态进行分析,认为东亚地区将逐步形成网络型复合分工结构。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外贸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本文详尽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自身存在的严重缺陷,同时,也对我国外贸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不适应性作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比较优势战略不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也是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应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参与国际贸易;大卫·李嘉图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 "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理论,使每个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可能;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认为一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的丰裕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理论与“贫困化增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是西方国家分工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践行比较优势理论时却遇到了贫困化增长问题,本文分析了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并认为解决贫困化增长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化。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理论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科学性是不用质疑的。比较优势理论所构建的模型依赖一系列假设前提条件是经济学中通用的分析方法,在将其运用于实践时将这些前提条件还原即可。战后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比较优势陷阱的产生不是比较优势理论的错误,而是这些国家将贸易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混淆了,并且没有动态地运用它。  相似文献   

18.
论复合比较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论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应该以比较优势抑或竞争优势为基础。本文旨在从内生和外生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进行扩展,从而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之下,为贸易理论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基础。最后,从发挥复合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欧玉芳 《特区经济》2007,224(9):268-270
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长久以来,为自由贸易学说提供理论依据的就是比较优势学说。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理论基石。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之间应按照“两优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