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具身认知的起源——具身哲学以及具身理论,回顾了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历程,探讨了具身现象的神经机制,认为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具身实验研究正在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具身认知的起源——具身哲学以及具身理论,回顾了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历程,探讨了具身现象的神经机制,认为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具身实验研究正在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张冉妮 《理论观察》2023,(4):112-117
具身认知理论在身体观上的深入探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了积极启发作用。一方面,具身认知理论包含着丰富的体知思想,高度重视身体的参与和身体的体验,有助于促进教育主体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身心一体观将身体、环境、认知置于相互耦合的统一体当中,以身体体验促进个体认知世界的建构,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传统文化自觉,实现“身,融于情境;知,立于具身”。  相似文献   

4.
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温度一社会情感的隐喻被用于解释物理温暖和人际间温暖之间深层次的心理意义。该隐喻源于依恋,由早期生活经验积累和整合而成。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该隐喻是个体通过身体经验、借助图式逐渐映射到人际关系上的。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也表明脑岛是该隐喻形成的神经基础。“温暖”这一隐喻连接了个体与群体,可以通过启动干预的使用(如温度)以促进一些心理疾病的康复;身体温暖能够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增进人际间距离。因而具有社会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传递多种感官信息成为可能,进而使得体验营销的外延得以扩展,并向虚拟体验营销演进。然而,现有的体验营销理论无法解释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感觉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机制。鉴于此,本文尝试将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具身认知论和多感官交互与整合理论引入虚拟体验营销研究,以期为消费者虚拟体验研究奠定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红色旅游客群年轻化的趋势下,红色旅游更应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红色博物馆是红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例,从具身视角出发,运用社会网络文本分析法,对大数据视野下游客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红色旅游感知形象进行分析,在前人基础上,构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旅游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利用IPA分析法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具身体验要素的重要性和实际表现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体验品质的优化对策,以期提升游客的红色旅游体验品质,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雷淑娟 《理论观察》2009,(2):122-123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认为人类从范畴的形成直至推理的延伸,所依靠的是其自身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知,并在反复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抽象的意象图式,经过跨域的隐喻等转换、映射机制来认识身体以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身体部位"laeng"在壮汉英三本词典的主要义项的对比研究,旨在揭示词义的衍生机制。具体来说,研究"laeng"的认知域和范畴化特征与语用以及社会文化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量”和“质”或者“数量”和“质量”是哲学的基本范畴,是人类思维必然要运用的最具—般性的大概念.在哲学史上,无论是最早在亚里士多德范畴表,还是晚近的康德范畴表,“量”都市排在第一位的范畴,“质”是紧随其后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比研究中英文本体隐喻中的容器隐喻,可以得出,容器隐喻是把具体的容器投射到抽象的可表达思想、活动和状态等的容器上。中英文在容器隐喻的结构和概念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因文化差异而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隐转喻视域下,基于体验哲学、认知隐喻理论、认知转喻理论,对英汉经济新闻语篇中"head"与"头"进行认知解读,探究"head"与"头"人体隐转喻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试图探讨英汉语言中人体隐转喻的认知共性和个性,说明人类具有普遍意义和共性的认知模式对语言意义理解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在语言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给外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语言学习中的范畴理论、原型理论、隐喻概念、图形与背景理论和图式理论等,对于促进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随着技术的更迭,人们对"认知"的观念不断改进,从"二元论"到后来的"具身认知理论",从唯心解释与理解到以科学实验为支撑、以科学解释为理论,"认知神经科学"的体系不断形成与完善。"认知神经科学"的目标就是寻求认知形成的脑机制,并且f MIR等技术的出现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已经惠及医学、教育、计算机算法等各个方面。医学上,对于重大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假设与突破为这类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启发与引导;教育上,人脑的运行规律为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提供了新思路;算法上,受人脑运行规律的启发可以处理更广的数据集,并且可以将数据集自动分类,为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人工智能似乎不再遥远。本文对"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和历史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付琴 《魅力中国》2010,(7X):293-293
身势语在英语启蒙教学在中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具的直观、跃课堂气氛、想象力、趣味性和注意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不同,其经验主义语义观主张语言意义并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认知语义学在遵从人类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侧重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联系,注重学习者基本认知能力和其经验对习得新知识的影响.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原型理论,以及转喻、隐喻等概念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以及范畴化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的特点,分析了词义的演变过程和一词多义现象,探究如何能够拓展学生词汇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应用性,揭示了认知范畴化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隐喻已经从修辞学研究的范畴进入到了人类认知研究.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以隐喻思维去认知世界,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揭示这一过程,我们能更加合理地系统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系统结合,从而学习并保持知识,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层的理解和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多变性和石化现象是中介语的两大特点.本文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对中介语的多变性及石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范畴内涵定义的变化,类典型外延意义的变化和认知图式的变化是导致中介语多变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法的角度出发引入认知策略,通过利用身体动作和演绎法讲解具体语法项目对优化英语语法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人们交流思想感情除了用语言,还可以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这种非语言行为来表示.文章通过介绍英语身势语的特点和功能,使人们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身势语这种非言语形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