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珅 《中国邮政》2009,(8):48-48
当前,邮政企业在进行普遍服务的同时,还面临着增加网点的需要与成本投入大、收益回报小的矛盾。第6期《中国邮政》杂志《渠道建设整合助推业务发展》一文,介绍了贵阳局借助和依托政府资源、利用行政力量巧妙开展“邮政进社区”这项“利民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成本投入。此举既拓展了邮政营销渠道、树立了邮政品牌形象,又赢得了政府部门对邮政发展的理解和支持;既体现了普遍服务的责任和宗旨,又有效提升了邮政企业适应市场、应对市场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邮政企业的健康发展。此举少花钱多办事,事半功倍,值得各地邮政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
柳寿峰 《中国邮政》2009,(11):42-43
“得渠道者得天下”,营销渠道就是邮政企业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的通路。邮政企业应从渠道建设和管理入手,建立和完善企业营销体系,促进企业经营服务和营销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集约化线上营销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广东邮政信息技术中心打造集约化线上营销平台的建设方案,通过改善网点营销服务能力,构建邮政紧密型客户关系,增强邮政网点获客能力,提高邮政网点运营数字化水平,提升邮政网点综合服务和营销效能。  相似文献   

4.
邮政网点是邮政企业最基层的运营单元,是邮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沿阵地,也是邮政企业为客户提供交互式体验的主要渠道,更是展示邮政形象、吸聚民众人气、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网点赢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邮政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高低。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全球的广泛应用、消费者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以及来自金融、物流等行业的激烈竞争,加之邮政网点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邮政的网点发展受到许多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读者观察     
精品网点能代表邮政形象吗?这几年,国内销售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建店狂潮,不仅是数量上的扩张,在内容上也有所创新,所谓精品店、旗舰店大行其道,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邮政企业也积极借鉴,利用电子化支局和标准化网点的建设改造,也建成了一些硬件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的精品网点,为邮政局所增添了时代气息。邮政网点一向是邮政形象的集中体现。那么,有了这些精品网点,就能说邮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吗?邮政的传统形象也能由此彻底改观吗?欲了解更多观点,请访问本栏目的“数码链接”:W W W.C H I N A P O S T…  相似文献   

6.
陈徐 《中国邮政》2013,(1):14-15
近年来,电子商务风靡全球,消费群体和客户需求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中国邮政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转型发展成为中国邮政的重要战略任务。邮政网点作为邮政企业经营的基本单元,是邮政企业最重要的服务平台和营销渠道,无论涉及什么样的转型,都离不开邮政基础服务平台营业网点的转型。因此,邮政转型必须从网点转型切入,把邮政网点转型作为邮政企业转型的立足点和关键点,以邮政网点转型推动邮政企业方方面面的转型,最终实现邮政企业的整体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3年是“营销年”,2004年是“渠道建设年”,在广东邮政,“营销”和“渠道”这两个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接近;联动营销,渠道制胜,广东邮政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准确、贴切——渠道建设好了,对联动营销以及整个邮政业务的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联动营销开展得如何,又能直接检验渠道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李铃 《中国邮政》2005,(11):41-41
近年来,各级邮政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和形象,投入资金加强网点建设,打造精品网点,这是一件好事。但笔者认为在宣传和执行中要避免一个误区:对部分网点进行改造、装修等,只是企业发展中应该做好的工作,切勿对“精品”过度热衷,因为邮政还有很多网点等待我们去改变面貌。  相似文献   

9.
周伟  康健  杨涛  白海龙 《邮政研究》2018,34(5):32-35
文章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城市邮政网点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城市邮政网点转型的方向和目标,从自有网点、代办网点和线上渠道三方面探讨了城市邮政网点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郭禹呈 《邮政研究》2024,40(2):77-84
实体网点是企业展示形象文化的第一窗口,更是沟通客户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国邮政始终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在实体网点的规划选址、平面布局、服务功能和水平上要进行科学论证。文章围绕金融网点转型发展需要,对 J 省邮政金融网点的区域位置、产权归属、房屋面积、储蓄余额和改造年限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重点通过客户因素、同业竞争因素、交通因素、形象因素和成本因素等方面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