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乃枫 《魅力中国》2014,(14):126-127
舞台表演是美的艺术,美的艺术是需要借助角色羡来表演.美的形态、美的旋律来完成的。表演在歌唱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有重要作用。抉句话说,歌唱便是一种表演性艺术。情感是歌唱艺术的核心,情感的表现,体现了艺术的魅力。演唱者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要让别人陶醉。首先自己先陶醉。演唱者只有塑造艺术形象,才能获得预想的艺术效果,将歌唱技巧以及自身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去表达声乐作品。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这种艺术表现。将精神与情感结合。充满感性色彩,具有感染力,能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2.
尹楠 《黑河学刊》2011,(1):126-127
声乐反映客观现实生活,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是以听觉的形式和意象再现生活情景,人们通过视觉表演和听觉来体会声乐中所表现的真实生活。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以后文学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人们歌唱种类的一个珍品,也是声乐艺术中最富有内涵、最其表现力的一种演唱形式。群众性合唱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增加群众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协作精神,提高音乐修养,丰富想象力,扩大视野等具有重大意义。这几年,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我们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群众合唱艺术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倩 《魅力中国》2011,(10):340-341
歌唱是一门古老的音乐艺术,它通过最富表现力和魅力的人声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是再创造者在熟练地掌握声乐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体现一定的内容、思想感情及意境,并塑造和刻画鲜明而丰富的音乐形象。它既要求创造者把作品的内容、情感及艺术魅力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也要求把作者的意图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并准确地传递给每位欣赏者。这不仅取决于歌唱者本身的演唱技艺和素质,而且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歌唱者在演唱时的综合艺术表现功底高低的反映。构筑完美的综合艺术表现需要从多方因素共同配合,要从挖掘作品本身的内涵入手.歌唱是情之所使,兴之所至.它使人们充分抒发心灵的百般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只有在歌唱时充分加以情感表达,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灵魂与内涵。想要在歌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需要演唱者自身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所蕴涵的情感内涵。歌唱时.如果能将情绪调动起来.充分表达情感,各发音器官也会处于积极开放状态,歌唱中的情感表迭能起到调节发声器官的积极作用。所以,歌唱时注意调动情绪和情感的动机性功能.做到‘声情并茂’对声乐演唱的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华多杰 《魅力中国》2014,(21):144-144
发展声乐艺术,提高演唱技术水平,是声乐教学工作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好的歌唱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只有声情并茂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林 《魅力中国》2013,(16):125-125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给予人们视觉盛宴,以及心灵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安慰。它展现了舞者内心深处的世界。“情动于衷”,就是舞蹈的源泉,只有以“情”作为出发点。通过肢体语言.再加上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技巧,才能够表迭出舞蹈作品的内涵,才能够构成舞蹈艺术的核心,才能够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然而,现如令的许多舞蹈都不能称之为“舞蹈”了,因为这些舞蹈中没有投入舞蹈者的感情,只是机械的肢体动作表演。本文章将通过讲述情感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来证明情感在舞蹈表演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再论述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张东 《魅力中国》2013,(31):124-124
随着现代声乐舞台表演的不断发展,肢体语言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声乐舞台表演中,使得声乐舞台表演水平的不断提升。因为融八了肢体语言,促使声乐舞台表演更加完善。不仅能够使表演者生动的演绎出声乐舞台表演的内涵,同时也促使欣赏者充分的理解声乐舞台表演的内涵。本文通过声乐舞台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探讨了肢体语言对声乐舞台表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聂文超 《魅力中国》2013,(26):98-98
中国声乐艺术是中国音乐界里璀璨的一颗明星,它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下的艺术精粹,在中国音乐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当中,声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有了独特的传统声乐艺术,才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本文就声乐艺术在中国舞台中的表演缺陷着手研究,探讨声乐舞台艺术表演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9.
崔巧云 《魅力中国》2014,(17):70-70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舍性艺术.它历史渊源,内涵博大,它以一种雅俗共赏的形式深植人心。它是集音乐、歌舞、表演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于一身,在舞台上展现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必备的基本功。掌握基本功夫,实际上就是要掌握戏曲表演艺术上的全部表演能力和表现手段。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必须要具备扎实和娴熟的的基本功,才能塑造鲜活的舞台人物.来感染听众。  相似文献   

10.
赵雪莲 《魅力中国》2014,(2):104-104
舞蹈它同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一样是要欣赏者用眼睛感知和品味的艺术。在音乐的背景、灯光、服装等其它艺术效果的烘托和渲染下,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表情来向观众传输一种特殊的语言,向人们和社会展示凝炼的生活。应该说这是舞蹈艺术的最本质的属性。大自然中的人用他们自然的、原始的动作去创造生活,也创造了艺术立足的母体。尽管那动作还不是艺术,但任何艺术都可以而且只能到生活中去寻找根基和原形,既便是天堂里的神话也自然是一群被人们神化了的人们的事。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她的根也深埋在人们的生活中。甚至可以说它比其它艺术形式更直接,更贴近生活,或者说更容易从生活中找出它产生的胎记。如果把每一幅美术作品看作是凝固了的生活瞬间,那么舞蹈就该是流淌的生活过程中的一段或部分。因此舞蹈的创作和表演除了需要它的根须要具有更强的吸取养份的能力外,要求它的他作者和表演者同样要有很强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舞蹈演员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一方面尽可能全面地领会创造者的创造意图,知道他要说什么;另一方面又必须了解自己的观众,知道用什么方式方法,用什么“语体”色彩来表述编导思想观众才能和谐地跟上你的书写速度,并在这和谐中体味出舞蹈者“书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芦晓星 《魅力中国》2013,(23):106-106
作为一门立足于舞台的演唱艺术,声乐演唱包含了两个有机部分:“表演”和“歌唱”。成功的声乐演唱者应完美结合“表演”和“演唱”。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歌唱功底深厚,还有着优秀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更好的论释一首作品.更精彩的完成一次“二度创作”.就要求歌唱者在舞台上做到“神形兼备”。以充分的艺术表现力带着观众“身临其境”,并给予观众艺术美的享受。本文对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及其培养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每一个声乐演唱者都能够关注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去进行培养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刘剑 《魅力中国》2013,(34):138-138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声乐艺术的情感培养十分重要,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音乐作为打动人的艺术,更是如此。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歌唱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同时使观众也体会到这种情感。艺术表现的目的就是传达思想、表达情感。无论哪一门艺术都是运用各种手段,表现社会、时代和人的情感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陈静 《魅力中国》2013,(19):135-135
随着人们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声乐艺术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分别论证了在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达和声乐技巧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了情感表达和声乐技巧必定要在声乐艺术中有机结合,本文最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蒋诏宇 《魅力中国》2013,(26):18-18
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声乐艺术,能够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艺术与声乐美学的结合是艺术表演者一直追求的东西。本文从声乐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声乐蔓学对声乐艺术的作用.为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邓广荣 《魅力中国》2014,(18):96-96
技术不等于艺术,技术是艺术的精神载体,它是将艺术家的情怀、情感、一系列想法通向艺术品诞生的纽带和桥梁。艺术不是仅凭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它是才能、智慧对技术的控制与选择,这便是工匠与艺术家的区别所在。好的艺术品,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怡悦人们的心情,启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品格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技术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只是艺术的精神载体,只有当它被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时才显出耀眼的生命光芒。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声乐演唱与表演的过程中,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使得演唱者的声音与情感完美的融合,达到一种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效果,从而来提高自身艺术表现力的目的,而这种特殊的方法,就是声乐发声技巧。声乐发声技巧是一个优秀歌唱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演唱者在运用这些发声技巧不仅仅只是发音的准确,更加重要的是做到与作品的内涵融合,并将其想观众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声色变换、声音快慢、声音强弱等三个主要发声技巧来研究声乐发声技巧与作品表现的结合,旨在为后来的演唱表演者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曲波 《魅力中国》2013,(32):380-38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声乐文化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吸纳国外的音乐文化经验而发展成为新兴的音乐文化。探讨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中的时代风格,对我国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音乐艺术时代风格概念的阐述出发,探讨了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中的时代风格以及中国现代声乐艺术的审美理想。文章旨在为人们正确的分析我国现代音乐艺术的时代风格,为相关人士更深入的了解我国现代声乐的时代风格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有机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极其丰富的艺术门,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作为其中最为璀璨的瑰宝,在充盈我国艺术宝库的同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艺术享受和娱乐的乐趣。民族声乐是中国独有的演唱方式,从广义角度而言包括戏曲、民歌和曲艺等,因此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的唱腔艺术在漫长的发展中,以其紧密的联系性为彼此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发展动力。文章以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声腔艺术之间的异同和在现代化发展模式下二者的有机融合为研究基础,重点就传统戏曲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融合运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璇 《魅力中国》2010,(26):292-292
声乐艺术是综合性的抒情艺术,它是以声乐文学的词情作为抒情的基础,以声乐曲作的曲情作为抒情的发挥,最后,以演唱的声情来作为抒情的体现。从而构成了词情、曲情、声情的抒情结构。而作为具体的声乐作品,则以不同的曲式结构构成了抒情的结构内容。本文从宏观整体结构和微观曲式结构着手探讨了声乐艺术的抒情表现规律。  相似文献   

20.
蒲雯丽 《魅力中国》2010,(29):259-259,174
歌剧和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有来自内容、情感、体裁、音色、音量、表演形式等方面的不同,歌剧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而艺术歌曲是产生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制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当我们演唱这两种不同的声乐体裁时,就要弄清楚它们的内容与形式上的区别,才能较准确到位地演泽出它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