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中,农村养老保障环节非常薄弱,迫切需要加强。文章依据相关统计资料对全国农村老年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近几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探索的实践,提出建立农村老年津贴制度,并建立起老年津贴精算模型,对领取老年津贴的起始年龄、老年津贴标准、老年津贴增长机制等多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津贴制度的财务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依据"财政可承受、制度可持续"的原则,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解决上亿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农民工养老社会化面临的诸多困难使得该制度的推行举步维艰.本文认为,制约农民工养老社会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现已形成的低层次均衡难以打破,针对这一困境,文章提出了统一指导思想、分摊改革成本、规划发展步骤的举措,从而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探讨了设计非正规就业者社会养老制度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研究了高流动性农民工社会养老制度应该具有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整合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十八大精神的要求,也是近期改革的重要任务。现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分散,管理分割,存在机构重叠、重复建设、重复参保、待遇攀比、规模效应低的问题。应当以人人持续享有适中的养老保障待遇为目标,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起由国民基础养老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老年收入保障与高龄津贴构成的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模式的选择及其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紧紧地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随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是大势所趋。为此,当务之急,应从建立不同制度的衔接机制、降低农民工养老保费标准、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强化企业社会保险责任、提高农民工参保意愿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实践表明,在以经济回报为目标导向的第一代进城农民工中,只有少数真正实现市民化。同时,随着步入职业周期尾声,更多的第一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养老。通过分析传统农区第一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与返乡情况,发现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传统养老形式改变、缺乏完善医疗体系以及精神文化娱乐不足是返乡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此,传统农区应从加强农业集约化生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养中坚农民主体、建设农村养老产业以及健全医疗服务体系等方面来应对返乡农民工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州市141份随子女迁移农村老人的调查问卷,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村家庭养老、子女异地迁移和“新农合”制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龄老人与健康情况欠佳的老人倾向于不随子女异地迁移,原因在于“新农合”异地报销受限的制度设计,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制度,必须解决好农村医保跨地区转移和老人户口随子女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琼 《全国商情》2009,(24):77-78
农民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群体,该群体所面临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形势下建立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体现“人本位”思想,坚持“小统筹、大账户”的筹资模式;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养老保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9.
到2030年,中国需要将4~5亿农民工市民化.在现有经济发展条件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依赖农民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内在地提升市民化能力;政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中国应该走内生主导外生推动的市民化道路.基于各省差异化进城农民工比率的实证结果显示,城市政府承担的教育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5项市民化成本占本省一般预算支出比率平均为2.7%,城市政府具有市民化的财政能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现实意义重大,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其中突出的农民参保意识与缴费问题、地方政府筹资与负担问题、农民工参保与养老接续转移问题、基金管理与保值增值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述,并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