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颁布施行的《物权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是什么式样,法律没有规定。《土地登记规则》第六十条规定:“土地登记卡”为土地登记簿。2000年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也没有设定林权登记簿,今年即将全面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没有设计林权登记簿。如果不设计林权登记簿,全面、完善的林权初始登记制度难以建立。没有林权登记簿,林权变动、更正、异议、抵押等登记将无所依附,林权证书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设计统一的林权登记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刻不容缓。结合学习《物权法》的一些体会,谈谈林权登记簿设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权制度是以《宪法》、《民法通则》和《森林法》为主体建立的。林权制度应以物权制度为基础进行类型化、具体化,而目前《森林法》正在修改中,所以这应该是完善林权制度的一个难得机遇。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了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所有权、林权转让与抵押、林地征用或占用的补偿等,这为林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也为林权的物权化奠定了法律基础。所以,研究物权法对我国林业相关制度的影响,对推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指导当前集体林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梳理《物权法》涉林内容,总结了《物权法》在推进贵州省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及贵州省落实《物权法》涉林内容采取的举措,分析了《物权法》推进贵州省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明晰产权工作基本完成,林权抵押贷款快速增长,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经营模式得到推广,盘活了林下经济,加快了林业补助资金的兑现。指出了《物权法》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阮均 《浙江林业》2008,(3):30-31
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将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物权法》对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所有权、林权的转让、抵押、林地征占用的补偿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林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为林业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奠定了法律基础。分析其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林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权交易中的法律风险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交易中心将成为中国市场交易活动的重要场所。林权制度是林权交易市场的制度安排的基础。但是,《物权法》实施以后林业法律面临配套修改问题,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滞后使林权交易面临各种法律风险。林权本身存在特殊性,不同的林权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内涵与范围不同,林权的行使方式与一般的物权行使方式不同,林权受到生态公益的限制,以及林权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均可能导致林权交易风险。  相似文献   

6.
王远长 《浙江林业》2013,(11):14-15
龙泉市在林权体制改革大潮下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为我国推进林权体制改革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近日,龙泉市又出台并实施《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以地方性政策的创新模式,巩固林改成果,深化林权改革,为破解林改瓶颈提供了一项值得借鉴并推广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林权登记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和《物权法》的施行,现行的林权登记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认为完善林权登记管理制度,要从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注重与相关法律相衔接,进一步完善有关规定,开发出实用的软件。  相似文献   

8.
以《物权法》的视角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权法》的视角,分析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实施相应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权的主体,强化林权的主体地位,保障林权主体的权益,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完善林权管理。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其影响都是深远的.尤其是在建设用地使用权方面的详尽解释与全面规范,使其理论涵义与现实意义更加清晰.通过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称谓的来源进行辨析,结合《物权法》的规定对建设用地使用权内涵及其取得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国有土地出租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土地出租的异同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与利用限制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物权法的视角透视和反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出其存在纠纷较多、利用机制不健全的缺陷,并提出应完善林权立法,构建良性的利益分配机制,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建议,以充分发挥林权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而为林改提供必要的法治支撑。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梳理沿海滩涂所有权制度变迁,提出解决沿海滩涂所有权冲突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土地改革后,沿海滩涂国有和私有并存,合作化后形成既有国有也有集体所有的格局,之后在1982年《宪法》中得到重申,在民法通则、渔业法、农业法、物权法等法律中得到确认和细化;国家曾有将沿海滩涂全盘国有化的倾向,但最终均回到既有国有也有集体所有的轨道上;进入21世纪后,由于对《海域使用管理法》中"海域属于国家所有"的解读,大量涉及沿海滩涂的用海活动按照滩涂属于国家所有来审批和实施。研究结论:沿海滩涂应部分属于国家所有,部分属于集体所有;将沿海滩涂一律视为国家所有有悖宪法、相关法律和历史传统,引发了无数冲突;应尊重历史和现实,公允对待沿海滩涂集体所有的主张,加快推进沿海滩涂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户角度出发,研究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根据实地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户收入变化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根据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林地块数、家庭人均年纯收入、是否有林权证、是否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是否有木材采伐等影响因素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的作用效果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林业相关部门要全面落实林权证发放工作、全面落实林改配套改革的实施、鼓励农户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最新林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中国实践中已经采用的"征用有偿、管护无偿""征用无偿、管护有偿""征用无偿、管护无偿"3种补偿模式,提出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6个具体措施,即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条例》;依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2007年《物权法》确定"征用有偿、管护有偿"的补偿模式;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方面的责任;修改《森林法》,明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开支范围;先补偿后征用;征用补偿实行分类。  相似文献   

14.
从三大效益角度分析伊春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改革都和效益分不开,改革就是为了追求最大效益的结果,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效益改革。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集三大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因而分析林权改革必须体现改革和效益的关系。对伊春林权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从经济、生态、社会角度来分析其改革的绩效,并从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制度两方面来分析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提出完善林权改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也是林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伊春林区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桃山、乌马河等林业局进行试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进行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通过对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分析其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其改革的不足,提出建立森林保险保障体系,实施政府对林地产品的规划,并建立健全与林权改革相配套的中介组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前期改革的实施情况和成效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托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课题的调查情况,以福建省永安市为研究对象,从林地经营的投入、产出,林地的流转,林改的满意度和政策需求等方面,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研究结果发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了林农的林业生产收入,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同时也导致林业投入的增加,林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和加强。最后指出提高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考证民国时期国家租佃法制与广东地方习惯规则之协调融合的关系,探析广东耕地租佃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再结合台湾与大陆农地制度的改革历程,试探借鉴当前《物权法》立法理念下农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的可行途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湖南省林地流转的冲突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省林改试点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林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与制度冲突主要有:早期非规范流转造成历史遗留问题多、流转市场建设滞后、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缺位。为此,提出林地流转制度建设建议:包括妥善解决非规范流转的遗留问题、建立规范有序的流转市场、成立森林资源收储中心,试行林木林地储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