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国颖 《中国经贸》2011,(16):118-119
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进行产业转型。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依托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产业集权无疑是资源型城市突围的首选。即结合本地资源以科技创新为平台,培植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产业集群成为区域发展新的战略模式,集群政策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地方发展经济的新工具.资源型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的一种特殊类别,利用集群政策来促进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推动资源型产业、资源型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军 《开发研究》2012,(2):44-47
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世界性问题,深入分析了东营市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营市利用产业集群推动该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和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有效途径;产业集群的多样性和特色正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文章对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的内涵和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日益迫切。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在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苏为例,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的角度对全省产业集群的类型作了归纳,即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下转型升级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群、依托中心城市和产业基础的双轮驱动动型产业集群和由市场与政府共同推动下的跨区域产业集群。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对通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工业化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而产业集群发展则依赖于集群的创新发展水平。因此,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是取得集群竞争优势,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为例,在分析近年安徽省工业化进程和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统计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产业集群创新与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协同关系,并依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体系得出产业集群创新推动区域工业化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文章从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的基本理论出发,从3个层次具体探讨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的路径,最后提出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应该解决的相关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背景下浙江产业集群转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驰  顾杰锋 《北方经济》2008,(10):33-34
产业集群对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造成很多生态问题。本文通过产业集群和工业生态园的比较分析以及浙江产业集群转型的优势分析,认为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生态工业区是产业集群转型实现对环境零排放或零污染的一种值得推崇的途径,并对浙江产业集群转型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创新理论跟踪研究中山大涌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升级过程,发现地方政府是创新性软环境的主要推动力,为实现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大涌与周边镇构建区域发展联盟,从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宣传、品牌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整合资源,共同构建一个协同型发展的创新软环境,建立"新鲜产业空气",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报告》2007,(56):1-14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推进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国外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要经验有:在利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0数据,选取广西各地市的10个主要经济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西14个地市划分为4类区域经济,结果与广西经济发展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东省2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个能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和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多指标聚类分析,将全省21个地市分为4种经济类型.针对现行将珠三角7市作为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分类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蓝旭鹏 《改革与战略》2012,28(4):155-158
低碳化是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转型方向,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文章认为,要实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完善制度安排,提高低碳旅游发展的保障力;坚持资源规划与产业链构建并重,强化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扩容以低碳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形态,增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资源依赖型地区产业转型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资源依赖型地区数量多且分布广,现阶段此类地区开发阶段不同,所以进行产业转型的路径存在差异,其过程任重而道远。针对我国资源依赖型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问题,基于此,科学全面的探讨适合此类地区实现产业转型的五个战略,并进一步分别从地区资源开发阶段和地区利益相关主体两个维度,制定出符合资源依赖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城市群在分步扩容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错配效应究竟如何?当前是"稳步吸收新成员,在扩展中谋发展",还是"停止吸纳新成员,在发展中求进步"?文章以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准自然实验,以合成控制法为评估工具,检验并比较区域一体化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劳动力错配的影响,进一步讨论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并探索区域一体化影响劳动力错配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2010年长三角扩容有助于改善城市群内部地区劳动力错配,且影响效果呈现"新进城市 > 整体城市 > 原位城市"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检验证实了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长三角扩容通过加快劳动力流动和提升最低工资标准两种途径矫正劳动力市场扭曲,改善了劳动力错配,中介变量机制效应存在差异。文章研究结论对推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成渝经济圈和成渝机场群正迎来重要的转型机遇。然而,成渝机场群在走向世界级机场群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在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对如何实现成渝机场群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成渝机场群的发展特征,总结了机场群目前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交通联运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建设意见,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机场群的融合发展和可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17.
城市竞争力是构成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升关系到城市发展大局。通过对华北地区28个城市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对各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提取4个主因子,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并排名,找出各城市的竞争短板和竞争优势。最后利用系统聚类法将28个城市分成4类,分析每类城市竞争力情况,并提出建议,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推进各城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型经济成为都市发展重要推动力的背景下,如何构筑完善的创新体系已成为都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亮点.川崎市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工业大都市,拥有日本最大的企业孵化基地和新产业创造基地.面对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产业空心化趋势,该市选择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知识经济,培育和构建创新集群以及符合世界潮流的新产业,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川奇市变迁过程的分析中发现,建设创新基地、培育创新能力和创建新产业,以及政府和企业的作为等,对实现创新型都市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进而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空间载体。为了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间合作潜力,文章基于各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整理并提取可能的合作组合,借鉴Bogetoft and Wang(2005)提出的DEA合并效率测量方法,以"事前"评价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绿色经济合作效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从整体层面看,大部分城市合作组合都是技术效率和协同效率提升,但规模效率下降;合作效率提升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带动的,合作效率下降则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导致的。从个体层面看,珠海和江门,珠海、江门和中山,珠海和中山等组合的合作潜力被看好;合作效率提升最多的前10种资源流动路径的样本城市大部分是综合实力略微靠后的城市,这说明综合实力较弱的城市的合作潜力可能较大;合作潜力较高的组合基本都是双边合作,说明双边合作的获益潜力更大。将样本城市进行分类研究,一类是在资源流动前已处于技术边界的样本城市,另一类是在资源流动前处于技术边界以下的样本城市,结果和上述分析一致。研究表明,城市间合作问题纷繁复杂,涉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各城市本身发展存在差异性,寻求合作需因时而异、因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江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金玲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20-25
文章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建立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等方法对江苏13个地区金融发展及其差异情况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江苏区域金融具备“数量型”发展特征,转变金融增长方式,提高金融效率是江苏区域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