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巨额外汇:买美国国债还是买美国企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经济前沿》2006,(5):56-60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余额2005年底达到创记录的近5000亿美元,形成一个悖论: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中国资本输出路线图:居民把钱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用部分存款购买央行票据,央行则用这些钱买美国国债。中国高储蓄率、高额外贸增长,在持续补贴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的福利。其实,购买美国国债具有风险低、分散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好处,但收益率偏低。理性的做法是按市场规律办事,政府买美国国债,同时鼓励企业并购美国企业,但具体什么时候买,买什么企业,由企业说了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始终保持着高额的美国国债持有量,因此,面对美元贬值、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强对美国国债问题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的成因,主张现阶段中国应在保持一定量美国国债的基础之上,适量减持美国国债,并针对控制和规避美国国债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锐 《资本市场》2012,(11):62-65
<正>自从2008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首次超过日本以来,中国在美国第一大债主的席位上已稳稳当当地坐了4年,尽管如此,在对全球主权债券的选择与配置上,中国政府对于美国国债依然情有独钟。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5月,中国已经连续两月增持美债,总计增持256亿美元,从而使得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余额  相似文献   

4.
国债期货交易是规避国债利率风险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于1976年起源于美国。中国的国债期货交易是1992年12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推出的,由于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风波不断,于1995年5月17日被迫关闭。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具有必要性,但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国债现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当前应完善国债现货市场,为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导致公共债务日益膨胀,已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3年1月末,我国累计持有美国国债1.26万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国债能否按期偿还、偿付能力如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长期看,持续走低的经济增长率和上升趋势明显的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无疑会使美国国债的偿付能力不足。针对美国国债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国应有所警惕,从更深的层次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陈苏广  陈景 《经济导刊》2011,(11):33-34
2011年9月22日,美联储发表声明,到明年6月底,购买4000亿美元剩余期限为6-30年的中长期国债,同时出售等额的剩余期限为3年或以下的中短期国债。这种以"卖短买长"的操作模式购买国债的方案被华尔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具有内在的经济根源和外在的现实动因。具体来说,中美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结构特征是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的经济基础与根源;美元流动规律与保持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是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的外在压力;世界投资渠道不畅与大国经济特征促使中国被动增持美国国债;力争和平崛起则是中国增持美债的现实动因与隐性政治战略。缓解美国国债风险的关键是中美双方调整各自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中方要努力探索将持有美国国债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地区国债发行量较少,农民很难购买到国债,与农民购买能力、购买意愿不相匹配.本文分析了农村国债发行的现状,剖析农村国债发行在发行宣传、销售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农村国债发行工作、改进国债品种、提高国债销售状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2011,(5):28-30
此次日本大灾难,对于日本来说,由于债务水平过高,人口老化,日本长期展望将很不乐观。对于全球来说,日本遭灾将导致其大量减少购买美国国债,将使得美国国债市场在未来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也会进一步加重全球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6):F0002-F0002
第一财经日报12月16日讯:一年来,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首现单月零增长。昨日,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今年10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7989亿美元,总量与9月持平,继续居各国之首: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笔者所在的中国民光国际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光公司)用闲置的资金购买一些法人股和国债,目的是更好的利用资金,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在2007年之前,民光公司根据资金闲置时间的长短,将购买的国债作为短期投资,购买的法人股票因暂时不能上市交易而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外汇储备有很大比重集中在美国国债上,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元兑主要关键货币的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会大规模缩水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假设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和中国转而投资欧洲债券两个方面分析其利弊,并提出我国增持美国国债所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对保险公司外汇资产的影响。如果人民币升值,则外汇资产贬值。以日本为例,1981~1985年期间,日本经常收支项目的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贸易顺差来自美国。但是日本企业并没有将这些钱都拿回国内,而是将绝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其中,对外长期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长期国债上。根据日本银行的统计数据,1985年,日本对外长期直接投资额为440亿美元;对外长期证券投资额为1457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14,(6):64-69
<正>总体看来,美国保险公司的收益率近两年在5.5%左右,均高于美国5年和10年的国债收益率,就算在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美国寿险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也达到3%左右。投资标的海外投资不动产的实践国外保险资金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投资不动产。直接投资包括保险公司直接出资购置或直接投资兴建经营性地产。间接投资方式则包括购买房地产行业的债券或股票,投资不动产信托基金,购买抵押贷  相似文献   

15.
王远飞 《经济师》2011,(11):71-72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评级。作为美债的最大持有国,我国舆论近期透露出一股对在美资产安全的忧虑。近年来中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未减持。文章将从美国国债的概念、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历史与现状、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利与弊等方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疑虑做一个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16.
正西方媒体曾对美国政府关门炒作得沸沸扬扬,热闹表象背后隐藏着金融垄断财团利益与舆论造势。美国债务上限风波背后的深层原因与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安全。美国国会达成协议仅仅将债务上限推迟到2014年2月,短短数月后美国可能再次搞债务悬崖战术令世界各国惊恐不安。实际上,早在2013年5月美国政府就已经超过了债务上限,但是,美国政府先是忙于"重返亚太"刺激南海、东海紧张局势,后来又忙着借口  相似文献   

17.
荷兰式招标与美国式招标:一个概念的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竞争机制引入国债发行,逐步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招标方式来发行国债。与以前采用的政治动员加行政分派、承购包销等发行方式相比,这一市场化发行方式的采用显著地提高了国债的发行收益。从2003年起,财政部对记账式国债发行的招标规则又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原来以单一价格作为中标价格的做法,而采用美国中长期国债发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贷款的信用风险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因此银行将大量资产用于购买国债.但是2003年末和2004年上半年,国债市场的频繁波动使越来越多的中国银行认识到国债也不是一种无风险的资产,国债给银行带来稳定的利息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损失.2007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这一利率的推出意味着交易性国债价格的波动将进一步加强,银行由于持有国债所带来的风险也随之更大.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有中国特色的国债风险管理体系将是未来中国银行业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发行1550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文章通过具体数据分析特别国债发行的背景、影响讨论特别国债发行的意义,并探索特别国债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金融危机负面冲击,美联储于2008年10月份启动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2010年11月份再度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拟于半年内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购买国债。目前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良好,特别是2010年12月份公布强劲经济数据后,2011年1月6日美国再次重申将继续实施第二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