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航  李平  杨丹辉 《财贸经济》2016,(5):91-105
按照直观理解,出口与产能过剩成反比例关系,出口旺盛时企业将扩大产量并提高产能利用率,反之则为避免滞销而控制产量,导致产能过剩加剧.然而,这仅是出口波动对产能过剩的“销售效应”.对于一些企业不排除存在“竞争效应”,即出口疲软时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内竞争,进而为降低成本可能加大既有产能的使用负荷,反而可缓解产能过剩.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检验了出口波动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发现出口波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中小企业或非国有资本比重越高的行业中,出口与产能过剩的负向关系越明显,“销售效应”占主导;反之,在“竞争效应”作用下,二者关系越可能为正.因此,外需冲击对不同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存在差别,粗放拉动出口未必对化解产能过剩有预想的效果.借助外部市场治理产能过剩,应向不同规模及不同所有制的出口主体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内手机行业在高速发展之后,增长已经相对缓慢,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手机企业必须向海外拓展,这是必经之路。但是,中国手机企业在核心技术掌握等方面依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促使中国手机出口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手机产业的健康成长,并且以手机出口不断增长为动力促进其它通信类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口商品数量大幅收缩,我国经济产能过剩的矛盾变得尤为突出.文章首先阐述产能过剩的内涵及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其次对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及激化产能过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谨慎投资、扩大内需和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等视角提出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的正向作用.尽管从理论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比,更能够化解企业过剩产能,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短、总量小,尚未对消化过剩产能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在使用多个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测度方法等分析后仍然是稳健的.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合理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军 《财贸经济》2016,(11):110-125
近年来部分学者指出,不论国内体制是否扭曲,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而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更愿意在国内销售.本文依据上述观点提出“出口—产能假说”,并探讨和评析了该假说的成因、机理与局限,同时实证研究了其对于中国企业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产能利用率较高(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内销),与“出口—产能假说”相违背,可能原因在于国内存在的内需不足、外需依赖、国企低效和体制扭曲等问题.本文还发现产能利用率是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成因之一,且自身较高的绩效水平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出口选择.本文的研究首次从企业层面揭示了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其出口决定中的作用,且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抑制新一轮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能否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新发展格局下探究如何提升产能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服务业外资参股的政策调整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传导途径。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生产率、促进出口扩张和减少非效率投资途径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服务业开放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对于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高行业资本密集度企业和低融资约束企业而言更大。此外,本文还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企业贸易模式和贸易方式转变的影响,发现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推动出口企业从间接出口模式向直接出口模式转变,以及从非一般贸易(纯加工贸易、混合贸易)方式向一般贸易方式转变,并通过贸易模式和贸易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变化驱动因素的理解,为我国通过服务业市场开放化解产能过剩困境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国胜  刘政 《财贸经济》2016,(12):116-132
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2005、2012),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扩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并结合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渠道考察了相关机理.研究发现:企业的属地经营加剧了产能过剩并使得中国的产能过剩具有省级市场的属地特征,企业在省际之间的市场扩张能够抑制产能过剩.考察相关机理后发现:中国在省级市场内部存在诱导企业过度进入并加剧投资的影响渠道,这使得市场内生的产能集中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省际市场扩张能够强化企业竞争并影响其产能决策,市场内生的产能集中机制因而能够在全国发挥抑制产能过剩的作用.据此,通过以省级政府为重点完善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在全国开展跨区经营、将全国性销售指标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依据等措施,完善中国产能过剩的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国际装备产能合作的展开,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加快国际装备产能合作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现状及优势为基础,全面分析了推动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并提出了基于共生机制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强 《连锁与特许》2007,(12):18-21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手机产能已超过5亿部,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这个庞大数据的背后,却是供大于求的现实。据统计,国内市场的年需求量约为6000万~1亿部左右,手机产能目前已大大超过了市场需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关于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水泥等建材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国内产能过剩、急需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下,我国水泥行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企业从出口水泥及熟料产品,到承建国际水泥工程带动水泥技术和装备出口,再到直接在海外投资建厂参与国际水泥市场竞争,水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快速成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沿线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及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在更为严厉的关税措施抑制下,下半年钢材出口水平回落 中国钢材的大量出口,尽管有利于释放国内过剩产能,缓解钢铁产品供应压力,保持市场价格的高位运行,因而有利于钢铁行业,有利于局部,也有利于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实现境外一些企业的高额利润,但却不利于节能减耗,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淘汰落后,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并引发了多方面的国际压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出口的国内外区域特征及形成机制将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保障出口持续平稳发展提供经验证据.本文基于2000-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统计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地理分布规律,发现中国出口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呈现出口地集聚和目的国集中的显著特征.本文从出口溢出效应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出口企业调整在国内的区位分布,从而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达到20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34%,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达到44%,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国际手机制造业发展表现出持续强劲的势头;全球手机产量逾6.7亿部,同比增速超过26%。伴随全球需求持续增长和更新换代加剧,2004年中国手机产量达到2.3亿部,拥有全球手机产量34%份额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手机生产中心。2004年国际手机巨头和国产手机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断扩大,国内手机产能逐年增长,我国手机及套件产品出口额成倍增长,手机进出口贸易顺差扩大趋势日益增强。手机及套件产品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主力军。由于国内手机市场空间的压缩,必然造成全年手机内销压力增大和库存的增加,同时国外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为手机出口打开了巨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陶瓷产能增长迅速,陶瓷出口市场从集中向多元化转变,但同时也出现了陶瓷产品出口贸易摩擦增多、中小陶瓷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中国陶瓷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竞争力、陶瓷产品出口附加值等指标,得出了中国陶瓷产品出口虽然数量不断增加,但质量并没有获得较大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依然不强的结论.基于这一研究结论,提出了打造品牌强化比较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行业整合减少恶性竞争、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加速陶瓷市场多元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  程玲  刘晴 《财贸经济》2021,42(1):136-150
厘清企业出口与内销的关系,对于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等给中国企业出口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寻求广阔的国内市场化解国外需求冲击,而统一的国内市场则有利于内需潜力的释放.为此,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因素融入Melitz(2003)模型,以考察其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与内销的关系,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系统检验了两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市场分割迫使低效率企业以出口替代内销,而国内市场一体化则有利于出口企业增加国内销售比例,从而缓解出口对内销的替代.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是其重要的影响渠道之一.因此,促进国内区域市场一体化、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是助力中国出口企业实现内销转型,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贸易便利化环境的改善为企业提升产能利用率带来了新契机。文章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对产能利用率的理论框架,采用中国企业层面数据,检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产能利用率的微观影响。结果表明: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从贸易便利化类别来看,沿线国家口岸及物流效率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效应最大,其次为规制环境、金融及电子商务、海关及边境管理;从企业所属行业、所在地区与出口决策来看,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进口中间品高依赖度企业、内陆地区企业及非出口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效应更大;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产生的出口扩张效应、中间品进口替代效应、生产率改进效应是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产能合作是当前和未来促进中哈两国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方式,江淮汽车成功进入哈萨克斯坦,对于推进两国制造业产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对接哈萨克斯坦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选择恰当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和营销策略、培植核心竞争力以及积极应对哈萨克斯坦市场的激烈竞争是江淮汽车成功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应有效对接哈萨克斯坦经济战略,积极参与中哈产能合作;精准目标市场定位,优化产品结构;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模式,积极开展本地化生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但近年受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壁垒措施、国内缫丝产能过剩等制约因素影响,真丝绸商品出口遭遇连年滑坡,对主销市场出口普遍减少,需采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品牌建设、坚持产业跨界融合、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等措施,从而促进真丝绸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在对外出口货物的数量和种类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出口内容丰富的同时,我国出口形式也不断创新.企业的自营出口成为了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下文将针对自营出口的发展和提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许多企业纷纷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作为空调业黑马的奥克斯集团也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之路.目前,奥克斯集团正在大力拓展手机市场,但是面对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奥克斯是否能再现当初空调业的辉煌,创造出手机业的奇迹,本文将从市场背景和企业战略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