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夸张可分为隐喻性夸张和非隐喻性夸张。夸张是一种独特而又普遍的语言现象,其字面含义与说话者的真实含义存在很大区别,真实含义的理解依赖于字面含义,但是夸大或缩小了字面含义。语境或认知框架的激活和意象的突显是理解夸张的关键,语义映射是夸张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下面这副对联就字面意义来说并不准理解.但寥寥52个字,却含有12个外国文学典故。你知道这些典故和它们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3.
伴随意义(connotation)或(connotativemeaning),也称为内涵意义或评价意义,对这一术语在语言学界中有众多看法和理解。有人认为,伴随意义是指字面意义外的各种补充意义,用来表示各种感情和表现力色彩;有人认为,伴随意义是指字面意义以外的感情、修辞语义内容;有人把  相似文献   

4.
成语的意思是由其出处、含义、色彩等因素组成的意义整体,意义整体的核心是成语受出处来源制约形成的本义。后起义和适用范围、感情色彩均由此派生。理解成语,既要看出处,又要看意思;既要看本义,又要看后起义;既要看词义,又要看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综合诸种因素,始能准确把握。仅看字面意思,割裂肢解,望文生义,必会造成理解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听力理解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会话含义是指语用含义或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遵循会话含 义的基本概念、原则,有助于听力理解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传授有关会话含义的理论知识,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话语含意,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6.
商务英语语篇中存在大量的隐喻,这些隐喻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隐喻的理解包括隐喻的识别和隐喻意义的推断。隐喻可以通过语义选择优先限制中断法来识别,隐喻意义的推断需要运用会话含义理论,超越话语字面意义去建构其始源域意义。  相似文献   

7.
听力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能力,要正确理解听力会话中的真实含义,掌握并运用相应的语用学理论推导不同语境下说者的真正意图,是理解句子和话语交际价值的关键。本文以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为基础,将其运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以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交往准则。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人们有意无意地违反“合作原则”的四准则,会话含义及英式幽默由此产生。本文截取了作者在英国生活时的几段真实对话。以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来阐释英式幽默。理解英式幽默需要进行语用推理,同时这也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英语成语是劳动人民语言文化的结晶,是语言文化中的精华。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它涉及到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是语言中最难掌握的部分。英语成语大多寓意深刻,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其真实含义,我们只有学贯中西,才能正确地 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指某些具有特定形式的短语,常作为固定短语或句子被人们用于口语当中,其包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短语中各个单词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习语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不同的文化之间又存在着差异,使得习语有时难以理解和正确使用,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获得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根本要求,而且最主要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从说文解字的角度阐述了"和谐社会"每个字的字义及整体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每种文化都具有约定俗成的价值观。这是我们理解习惯行为与习俗的基础,同时也使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达成一种文化默契。缺乏文化默契,就无法理解文化赋予语言的附加意义,而只能从形式上、字面上分析语言。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语言形式,即只重视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讲授,而应该实施跨文化教学,即用目的语对学习者讲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以加深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数词习语除了具有其本意外,还具有比喻、夸张、委婉、对照等修辞意义,其来源主要是圣经、文学作品及社会生活等。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夸张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必然产物,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夸张在本质上并不违反"质准则",并能实现语言的三大功能,但其语用侧重点不在"表事"而在于"表情".因此,夸张能被人们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5.
民间谚语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范畴而深入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层面,它凝结着丰富的民族历史、生活经验、文化理念、审美情趣、集体无意识等等形而上的内涵。民间谚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与其说是语言问题,不如说是如何理解一个民族特定的历史与文化的问题。把民间谚语分为不同的层次,由易而难“透过字面,体会文化;通过形而下,到达形而上”,应当是对外民间谚语教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辩证思维孕育了汉语的对偶句。对偶因其形式优美、寓意深刻、易于诵记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对偶句的语义结构,采用直译、省略、转移等英译方法可实现汉语对偶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由后缀"性"构成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这类词表义简洁、使用经济、功能多样。翻译时应结合句子结构和意义,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再现汉语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汉互译中,译者常遇见的难题是英汉两种语言间词层的不对等现象。如何处理这种现象、准确地确定词义成为了译者的重要任务。译者可采取音译法、直译、直译加注法、意译法等翻译方法,最大程度地使译文表达趋同与原文。  相似文献   

19.
隐喻在人类语言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纽马克提出了7种翻译隐喻的方法,并依据使用频率的高低依次分类。经过比较发现,直接等喻法、变通换喻法、补偿释喻法、译意舍喻法易于英汉隐喻互译,更利于跨文化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