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粤商成长与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借鉴吕一博等人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假设影响新粤商成长的5个维度和18个因子,通过对15家企业的董事长或CEO的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广东区域经济的特点与新粤商成长的所有维度相关,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广东区域经济与国内其他区域经济、新粤商与其他所谓"商帮"的区别会越来越小;新粤商若不能适应本土以外的经济环境,则其作为"商帮"的群体实力、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会日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以地缘为纽带的同乡团体无疑是各地商帮活动的基本载体与组织形式,近代中国著名商帮——宁波帮自然也不例外。通过对上海四明公所的演变和宁波旅沪同乡会的创办及其活动的阐述,显现近代宁波旅沪同乡团体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力,在宁波帮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按区域划分、由个体组成、代代传承的商帮,尽管在"重儒轻商"的封建社会里发展缓慢,但是一个商帮的兴衰历程却往往跨越几个朝代,其市场生命力比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要顽强.商帮的兴衰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他内在的规律和外在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十大商帮的兴衰历程,分析各商帮兴衰的共性,并从"顺天时、占地利、得人和"方面提出促进闽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粤商是诞生和发展于岭南地区,然后扩散到国内各地区、世界各国家的商帮。岭南的历史文化滋养了粤商;近代中国的开放推动了粤商的崛起;20世纪前期民族工商业的振兴,使粤商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粤商在成长、发展、壮大和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冀州一带农耕面积较小,而人口数量又较多,农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增长人口的需求,而且冀州人生活的文化群落具有大气、豪气、意气、侠气的地域特色,他们自古以来就受到经商文化的深刻熏陶,并形成了独特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再加上京津地区以其独有的地域优势对冀州经商人才形成的吸引,大批的冀州人前往京津地区开展经商活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旅居商帮。文章就对旅居京津冀州商帮的形成原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遵循文化—行为—商业模式—绩效—商帮兴衰的逻辑思路,根据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理论与内生制度变迁理论,对晋商和潮商的文化信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商业模式进行系统比较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两者商业兴衰的内生变迁过程.研究发现商业兴衰的关键在于文化信仰: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信仰,农耕文明导致晋商推崇官本位思想和保守经营的信念,进而形成忠于当权者的“官商结合”商业发展模式,但晋商最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海洋文明作为潮商的主要信仰,在艰难的商业环境中逐渐孕育出潮商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精神品质,进而形成了服务社会公众的市场导向型商业发展模式.文化信念差异导致了晋商和潮商面对民族危亡时的行为倾向差异;在新的历史时期,持续创新仍将是潮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儒商精神是儒家伦理和价值观在商人的商业经营管理和其自身人格两个层面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勤俭、敬业、和为贵、诚信不欺等四个方面。豫商长期受儒家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在中国商帮文化中独树一帜,卓然不群,形成了在组织、管理、发展和凝聚方面的独到之处,这与豫商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商业文化基因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相比崛起于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等商帮,豫商很晚方为学界关注。当然,豫商的影响不及晋商、徽商,这是历史和现实的主客观因素和环境所造成,但这一切并不影响豫商精神的形成和豫商特性的不时闪现,豫商独特的经营之道深深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①第三产业发展特征与外资及城市化在珠三角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9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第三产业发展对城市化的依赖特征逐渐增强。今后努力协调珠三角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引导地级市的乡镇企业和农村人口集中,促进珠三角形成合理规模结构的大城市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一、《粤商研究》栏目介绍粤商与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曾被合称为中国的“五大商帮”。历史发展到今天,粤商已铸成怎样的精神和风采它在我国尤其是广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总之,有关“粤商”,有太多的领域值得我们去挖掘,有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取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区域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各大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的“多极并进”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取向就是要立足自身实际,谋求内部整合;依托“长三角”,积极与流域各经济板块开展合作;与“泛珠三角”开展合作,并借此与东盟沟通。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最新权威统计数据,从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竞争力等八个子系统层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动静结合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双层次因素分析法对珠三角城市群9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类测度和逐项竞争力排序;结合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对城市群进行了Q型系统聚类分析,将珠三角城市群按照综合竞争力强弱情况分为四类,在分析各城市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珠三角城市群整体发展目标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扩大内销可以对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提供巨大国内市场空间、促进“研发-生产-销售”完整产业链条的构建、转“候鸟”经济成为“榕树”经济等助力作用。但是受到自主品牌缺失、诸多无形市场障碍存在、国家进口设备税收政策负影响、传统内销管理模式制约严重等因素制约,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应当通过扶植自主品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国家进口设备税收政策、推动内销便利化等措施促进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  相似文献   

14.
外资北上:珠三角与长三角吸引FDI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1年开始,长三角吸引的外资FDI数量超过了珠三角。北上的外资主要是新增的外资,港澳台资的区域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原因是,珠三角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吸引了港澳资本,长三角广阔的市场容量对新增外资产生了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发展回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主题公园是我国90年代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地区是我国主题公园最集中的三个地区。重点对珠江三角洲的主题公园发展作一回顾分析,内容包括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现状特征、市场特征、存在问题和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可能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选择出2条典型旅游带,6个典型旅游区以及对应的16个典型旅游省市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论中的负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及西部三大典型区旅游流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的负熵值在诸多年度都小于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系统的负熵值,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流对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西向转移对西部三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为:对泛西安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最大,成渝地区次之,云贵地区影响最小;而西部三大区域的旅游流对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为:成渝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云贵地区次之、泛西安地区最小。根据研究结果,最后得出各区域在发展入境旅游时,都应该争取更多二手客源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对珠三角地区2001—200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货物周转量、人口规模、GDP和贸易伙伴国(地区)的GDP对贸易额增长有促进的作用,而贸易伙伴国的人口规模却对贸易额增长起着阻碍作用。因此,珠三角地区要转变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贸易模式,大力提高物流体系的效率,降低商品流通领域的贸易成本,以改变目前珠三角地区近距离为主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与不同收入水平及人口规模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5年苏浙沪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长三角形成以上海一服务业、苏浙一制造业为特征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2)长三角区域间存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由此本文认为基于产品差别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为地区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02—2011年间双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产业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测度两地区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速度发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普遍高于珠三角地区。同时,还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对两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双三角地区应明确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以及转变地区贸易发展方式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建设项目中,要正确认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加快建设的紧迫感;必须把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放在整个交通工作中全面考虑,统筹协调;要提高交通规则的连续性和地方政府的广泛参与性;要加强城际轨道交通与所连接城市的协调;要开辟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而且建设与管理必须公开、规范、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