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李秀英 《老区建设》2013,(16):27-29
为了深入研究铅山县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选取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总人口等14个指标,对铅山县1996-2011年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揭示铅山县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铅山县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归纳为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并建立了耕地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黔南州2005-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黔南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依据,建立相关数理统计模型。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相关理论,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黔南州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黔南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黔南州二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与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相关性。针对黔南州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笔者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黔南州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长了8.63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可比价)增长了约14.86倍,同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在结构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文章将对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趋势、波动性与结构的相关变动作概括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房地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到目前为止,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房地产业的投资总额从1987年150亿元增加到2008年3.06万亿元,增长了近200倍,与之相比,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6倍,同期的GDP增长27.9倍,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远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充分表明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5.
刘永艺 《浙江经济》2014,(16):30-30
今年上半年,舟山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态势,大多数指标增速快于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其中,GDP、第三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速位居全省首位。但同时舟山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2012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工业经济持续低位运行之际,服务业的较快增长成为浙江经济逐季回升的重要力量. ——"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624.44亿元,增长9.3%,对GDP贡献率为51.1%,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扩投资"的重要途径.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0865.6亿元,增长24.1%,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3.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值得关注的是,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的项目投资增长31.7%,高于服务业投资增速7.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定量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的关系,对于制订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无疑会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本文通过运用协整技术建立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的回归模型,以1952—2004年数据为建模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区域生产总值(GDP)就相应增加0176个百分点。最后就促进投资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声立香  陈华 《山东经济》2012,(4):113-118
城乡金融的不平衡对农民收入增长有多方向的影响。研究显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产生了制约作用;同时,二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投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但教育投资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广东教育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指出了教育投资要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但广东教育投入在GDP所占比重却远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加大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当前,柳州市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在力度与幅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技改投入逐年增强,技改项目逐年增多,技改水平逐年提高,工业总产值、增加值与企业利润、职工工资水平逐年提高,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以技改投入、固定资产投资、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江苏省1985-2005年的GDP及固定资产投资两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在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GDP约增加0.81个百分点,并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和双向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运用MATLAB工具对1991-2008年我国GDP、财政收入与投资额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及财政收入的回归模型.其次,分别建立年份对GDP与财政收入的拟合曲线,预测出2009--2010年的GDP与财政收入值,进而推出未来两年的投资额预测值.  相似文献   

13.
区域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陕西省西安市和榆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明显,西安市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榆林市已进入全面工业化发展阶段。根据1990~201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西安市和榆林市的耕地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西安市的耕地面积年均减少3 549hm~2;榆林市1990~2005年间的耕地面积年均减少17 480hm~2,2005~2015年期间的耕地面积则年均增加13 905hm~2;人均耕地面积也存在类似的变化趋势。西安市的耕地生产力及耕地产出率明显高于榆林市。1990~2015年,西安市的耕地面积与三大产业产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990~2005年,榆林市的耕地面积与三大产业产值呈负相关关系;受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2005~2015年二者则呈现正相关关系;此外,西安市和榆林市的耕地面积变化和人均GDP均存在显著的对数关系。建议西安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缓解人地矛盾紧张的现状;榆林市应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并提高耕地质量、注意节约用地,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波动的相互影响关系对协调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等计量理论方法对房地产投资的波动与GDP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现一定的显著关系,进而对房地产调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2013,(11):76-76
2013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2%,比8月份回落0.2%。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产)为309208亿元,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63.6%,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5.8%,  相似文献   

16.
"十五"以来,内蒙古房地产投资每年以41%的速度迅猛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达到13.3%.2007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48亿元,是2000年的8.4.倍.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1%提高到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增强.同时,内蒙古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固定资产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其主要的劳动手段,固定资产的投资间接得影响到了一个经济体的产出。本文通过模型间接的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研究了其对GDP的影响.从计量经济学的检验结果看无论是公有经济还是个体经济对GDP都存在线性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固定资产投资对一国社会总产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宁波1985-2014年间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两大指标,采用VAR模型对宁波市的经济增长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经济增长情况不但受到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作用,还受到其自身波动的作用,且经济增长自身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持续增长均有正向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2012,(5):76
GDP同比增8.1%投资同比增20.9%消费同比增14.8%进出口同比增7.3%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同比增长8.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同比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7865亿元,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现代计量经济方法,选用辽宁省的税收收入(TAX)以及GDP等数据,通过分析辽宁省税收总量与GDP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一个简易的税收预测模型.同时把税收模型与辽宁省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联系起来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得出结果: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辽宁TAX与GDP之间不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Grange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他们二者存在着TAX对GDP的单向因果关系.此外,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阐明了影响辽宁省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除了GDP之外,还有财政支出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工业总产值等.最后,文章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