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织中的公权与私权领导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研究表明,魅力型领导是组织的重要资产,值得下属追随。而事实上,很多时候领导魅力背后隐藏着膨胀的利己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领导魅力越大,可能使组织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魅力型领导的两面性问题研究尚处于概念演绎和理论阐述阶段,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本文在区分魅力型领导公权、私权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组织中公权和私权领导的研究思路,以期为该领域的实证检验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
国外组织情境下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外组织情境下魅力型领导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阐明了魅力型领导内涵的基础上,从魅力型领导的形成、效能以及影响因素等视角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魅力型领导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社会管理创新,须以法治为道。公权与私权的冲突是法治的现实难题,以法治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规范公权与保障私权相结合的法治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制衡。  相似文献   

4.
刘敏 《魅力中国》2010,(29):143-14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民间文化的保护面临着危机,对其保护的模式使人们使人们首先想到了知识产权制度在该领域的延伸。公权和私权保护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使用公权予以保护,不能将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硬生生的套在著作权法上使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是保护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5.
陈宪 《沪港经济》2005,(11):41-4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私人社会不 发育,因为我们不承认私人产权,且没有 市场经济体制;公共社会也不发育,因为 政府不是公共型的政府,且没有多样性的 非政府组织。改革开放义无反顾地将中国 带入了市场经济,由此也就开始了相应的 私人社会的发育。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中 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70%,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对于中 国的老百姓来说,私人产权和其他公民权 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尽管人们仍 然认为公权(这里的公权大多是行政性权 利,而非公共性权利)在许多领域还大于 私权,但私权的迅速发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本来应当与私人社会并存,并作为 其“基础设施”和制度保证(或秩序空间) 的公共社会,发育则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6.
赵程 《魅力中国》2011,(20):157-157
公权和私权的冲突在任何社会中都有,但是在当代中国私权和公权的冲突表现得尤为激烈。随着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权利保护的意识都越来越强,公权力和私人权利的社会冲突也越来越厉害,诸如血腥拆迁事件实际上就是公权对私权的侵犯。要如何限制公权力,从而保障私权利,也成为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私权能与公权角力吗?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使公权受限,私权扩 大。一个更加清晰的法治政府向我们走近……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城市拆迁引发的公权与私权的对抗冲突不断,折射出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与民主制度建设的脱节,如何规制无边界的公权,维护合法私权,进而确立公权力与私权利平衡的机制,关系到我国民主、法治的建设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来自不同组织的172对主管—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魅力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创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魅力型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的显著提高;创造自我效能感在魅力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即魅力型领导会激发员工的创造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员工创造力的提高。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及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10.
精神型领导是国际学术界领导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主题,它反映了在当前组织情境和社会背景下组织在内在地激励员工充分体验和发挥自我并实现卓越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绩效方面对领导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对国外精神型领导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精神型领导的概念界定、结构与测量、与其他类型领导的区别,以及作用模式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述评,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精神型领导是国际学术界领导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主题,它反映了在当前组织情境和社会背景下组织在内在地激励员工充分体验和发挥自我并实现卓越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绩效方面对领导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对国外精神型领导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精神型领导的概念界定、结构与测量、与其他类型领导的区别,以及作用模式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述评,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员工被同事攻击的现象在组织中较为常见,其对员工和组织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虽然有研究发现伦理型领导对员工被攻击具有影响作用,但是这种影响的中介机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诠释。基于工作动机理论和道德排斥理论,工作意义和关系冲突构成了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被攻击的潜在中介机制。通过对201名生产一线工人的调查问卷发现,伦理型领导与员工被攻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工作意义和关系冲突在两者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为减少组织内员工被攻击现象,组织应发挥伦理型领导的作用,并密切关注员工的工作意义和关系冲突状况。  相似文献   

13.
谦卑是一种重要的品德,很多领导理论都强调了谦卑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但国内关于谦卑型领导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介绍了谦卑型领导的概念内涵,分析了谦卑型领导的影响效应,并将谦卑型领导理论和同其相似的"自下而上"领导理论进行了对比,最后对此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当前动机研究前沿——调节焦点理论应用于领导影响机制研究,试图揭示领导通过引导下属调节焦点来影响下属态度及行为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调节焦点理论及其在领导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然后通过对前人观点的整合构建了一个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领导影响力模型;接下来,借助这一模型,系统地探讨了领导通过行为示范、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和反馈来引导下属调节焦点从而影响下属的过程,以及由于领导对下属促进型/防御型调节焦点的激发而可能导致的下属不同态度及行为结果。  相似文献   

15.
科技型企业是当今经济市场的核心力量,其员工绩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魅力型领导作为组织因素影响着企业成败,却鲜有学者探讨其对销售绩效的作用机制。文章以科技型企业员工为样本,从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两条路径探讨科技型企业魅力型领导对销售绩效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魅力型领导对销售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它会通过工作嵌入和团队凝聚力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员工销售绩效产生影响。据此,在科技型企业中,魅力型领导要想有效提升销售绩效,需要在领导过程中注重增加员工的工作嵌入度和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人本管理的基础是基于价值观的领导."以价值为本的领导学"是沃顿商学院豪斯(House)教授在多年来对领导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型领导理论,以价值为本的领导能够赢得下属对领导者的强烈认同,对领导者提出的组织愿景认可,可以产生强大的组织凝聚力,从而激发团队完成组织愿景的动机,以及跟随者在自我责任的激励下愿意做出自我牺牲等,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立了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这三种所有权类型。集体所有权是以财产归属为中心的立法模式的产物,兼具公权、私权属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展开,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需要打破财产的制度、地域限制,重新厘清财产的公、私属性,实现资源配置社会化。就集体所有权而言,需要厘清财产公私双重属性,实现相应的私权功能和公共功能。  相似文献   

18.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是组织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早期文献大多围绕领导行为本身展开讨论,新近研究开始从下属归因的视角探讨领导行为有效性问题。然而,这些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归因内容,采用了不同的作用机制,论证了不同的作用形式,使得学界对领导过程中的下属归因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一个旨在系统地理解领导过程中下属归因作用的整合框架。该框架包括归因对象、归因内容和归因后反应及其机制。具体而言,该框架指出:(1)在“对何”归因(即归因对象)方面,下属会对积极、消极和中性领导行为进行归因。(2)在做出“何种”归因(即归因内容)方面,下属会归因于情境和归因于人。其中归因于人按性质(积极和消极)和指向(下属、领导和下属–领导关系)可分为六类(自我肯定型、自我指责型、善意服务型、恶意自利型、高质量型、低质量型)。(3)下属对领导行为的归因会通过情感、动机、评价、互惠、资源五种主要机制产生影响。在此框架的基础上,文章从深入融合归因理论、丰富下属归因的作用形式、拓展下属归因的作用效果及完善下属归因的作用机制四个角度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启发学术研究并指导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9.
康德权利法哲学注重讨论先验理性下私权和公权以及世界公法的存在依据,公法部分主要论国家公权,万国公法,世界法,经由一套严密的先验逻辑论证人类必将走向永久和平。这是大自然的有意安排,也是人类理性的必然趋归。  相似文献   

20.
古罗马公法和私法的分野、公权和私权的划分,促生了市民社会的发达及私权意识的萌芽,缔造了奴隶制社会法治文明。而中国社会传统的家国一体、国社不分,以国家本位为根本,致使市民社会力量萎缩,私法发展缓慢,私权受到压制而陷入专制主义。文章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应培育市民社会,壮大市民社会的力量,使之与国家力量趋于平衡;其次应提升私权的意识,明确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限制政府权力不断膨胀,谨防公权力任意干预私权利,使私权在中国得以勃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