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家世小说《荆刺鸟》中的女主人公梅吉的艺术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表现梅吉在角色扮演中所经历的痛苦与辛酸,及其母亲、女儿的命运,以及她与上帝争夺男性的失败,探讨小说中所表达的女性把握自我命运的否定态度,以及西方文化中男权秩序对女性命运的主宰。  相似文献   

2.
男权思想仅仅体现在劳伦斯的后期作品中,其前期作品并无男权意识,其前期作品的主题是强大女性对男性的压迫以及备受压抑的男性屈辱与恐惧.劳伦斯的前期作品可诠释其前期作品女性统治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权力与妥协--《佛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符号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学符号学中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深层关系是当前外国文学研究不常用的方法。本文尝试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对乔治·艾略特的《佛洛斯河上的磨坊》进行阐释。通过分析,文本的深层结构显示:在维多利亚时代,家庭、性爱及女性群体都成为传播男权意识形态的“媒介”,主流社会通过这些“媒介”界定了男性理想中女性的角色、地位及气质,迫使女主人公接受传统女性概念,把她的行动限制在男权文化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最终导致男权意识在女性心理上的内化,从而彻底阻碍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从背弃到妥协是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意识与主流社会意识对抗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学燕 《全国商情》2009,(16):140-141
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国70年代以后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深入普通女性的生活,揭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诸多不平等中艰难的自我成长的历程.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解读她的代表作小说<柴藤>中的泰勒·格雷亚等主要女性人物,揭示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反抗传统束缚的心声和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喜福会》描写了几位母亲在旧中国的悲惨婚姻生活,她们都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们来到美国后,教育女儿们要肯吃苦,多学本领,才能实现梦想。但西方社会仍然是男权社会,女儿们对丈夫温柔顺从,但婚姻中仍然危机四伏。母亲教诲女儿坚持自我,维护尊严,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婚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国社会所认可和赞美的女性形象是具有忍、柔、美的女性。而活跃于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女作家张爱玲则向我们展示了同时存在的另一类女性形象——女巫:就是被男权社会所压抑扭曲变形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史记》描绘了生活在封建君权、男权统治的极端核心的皇家女性形象,寄寓了司马迁对人事沧桑太多的感悟。本文着重考察西汉帝王后妃的婚姻生活,可以发现君权、男权摆布下宫闱女子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选择的痛苦     
通过普拉斯、德拉布尔等英美当代妇女作家的作品,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社会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妻妾成群》中的颂莲与《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小姐形象分析,揭示造成两位女性人物悲剧人生的共同的社会根源:在男权社会中男权意识与婚姻重压她们的精神和肉体,最终葬送了她们的幸福,使这些原本天真纯洁的女性不得不进行苦苦地挣扎.甚至绝望地报复直至精神崩溃。  相似文献   

12.
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性格复杂的悲剧女性——爱碧,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武则天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低等动物,母爱是天性。虎毒不食子,作为母亲,杀死自己的孩子,她们是可恨的,但是在当时特有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她们又是可怜的,不能简单地批判她们离经叛道、心狠手辣、蛇蝎心肠,其实她们是男权社会的反叛者,是残酷现实社会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3.
约翰·邓恩作为一代玄学派大师,作品以奇思妙喻著称,然而作为一位男性作家,他在很多诗作中都将女性置于从属地位,甚至在一些作品中公开地轻蔑女性,这些都使他成为男权作家的代表。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观点分析邓恩的诗作《别离辞:莫悲哀》、《歌》和《跳蚤》,揭示其强烈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14.
希腊神话中男权意识建构下的妖魔化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权意识形态通过性别制度和话语霸权秩序构筑起男性社会的文明大厦。在这样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中,女性只能以一种异化分裂的形式存在。古希腊神话作为世界神话中的一朵奇葩,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古希腊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真实镜像,并揭示了父权制度建立以后,男权意识通过对妖魔化女性形象的建构来维护其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受社会的制约并为社会服务。因此,社会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印记。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中的女鬼形象,若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和审视这些在传统男权文化语境下的身影,会发现她们折射出的只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两性话语的差异主要是社会因素造成的,是男权中心社会意识的产物。在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下,女性要求与男性平等话语权。在家庭,夫妻之间说话也应讲究礼貌策略,保持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女性小说《爱玛》被认为是女作家简·奥斯丁六部小说中最成功的作品。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意识角度浅析爱玛形象,进一步全面和立体地解读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同时阐释出奥斯丁公开向男权社会提出抗议,反对女性做"房间里的天使"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8.
阎真特别关注当代女性尤其是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他的长篇小说—《因为女人》写出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特别是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但是他的知识女性“悲剧观”至少在三个方面是有局限和矛盾的。这三个方面包括:知识女性悲剧的“生理决定论”,孤立单一的女性角色论和女性摆脱困境的出路。对待当代女性性别角色及其命运的认识,我们需要凭借一种整体的、立体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采用单一的、偏激的认知角度来看待女人。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学和以男权话语系统为主的传统文学一样,都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的语言艺术。但由于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特殊,因而女性文学也显得“另类”。该文从性别差异入手,分析了女性文学所展示的女性性别意识自觉的演变和特点,认为女性只有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并养成自主的品格,建构女性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铁凝作为80年代女性作家的典型代表,其女性主义的观点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具体的呈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们自身的缺失注定了女性悲剧的一生。本文以《玫瑰门》为例,从表现、原因、意义三方面具体分析铁凝在作品中是如何虚化男性,从而体现对女性的观照,旨在说明这种“虚化”的作用以及对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