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SOM)的碳动态研究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对海陆交错带的相关研究则较少。本研究选取位于广东深圳湾的三个红树林群落土壤剖面,测定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SOM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13C)等含量。结果表明,地表100 cm土壤碳库分别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碳库量较大,达673.2 Mg/ha,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obovata)群落为371.9 Mg/h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群落为325.2 Mg/ha。这三个剖面SOM的13C介于-29.4‰至-24.1‰之间,指示其来源主要为C3植被。不同于传统的SOM的13C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桐花树和白骨壤剖面底层的SOM的13C随深度增加而呈现亏损,而木榄+秋茄SOM的13C在整个剖面则基本稳定。红树林SOM的13C的垂直格局可能反映了大气CO2的13C的历史变化、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13C的差异,和土壤对植物组织的选择性保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此外,诸如潮汐作用、群落演替阶段以及生物干扰等,也会对红树林土壤的碳动态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还表明,在红树林有机质沉积过程中,土壤含水量通过作用于土壤分解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控制SOC含量,同时间接作用于土壤同位素分馏过程而影响SOM的13C。  相似文献   

2.
方文君 《价值工程》2012,31(13):44-45
以上海市临港新城土壤(20cm~50cm)中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中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采取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插值法绘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图。土壤有机质呈现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加,沿海周边又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20,(3):217-218
本研究以浙江省开化县为研究对象,用2004年全县境内76个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及同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IND53和归一化绿色植被指数GNDVI融入BP神经网络,对开化县境内森林碳储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开化县平均碳密度为37.616Mg/hm~2,碳密度最大值为144.691Mg/hm~2,碳密度最小值为0.000Mg/hm~2,标准差为26.685Mg/hm~2。森林碳密度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部,整体呈现出沿东北方向的两边密集、中间稀疏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李玥樾 《价值工程》2019,38(2):179-181
近些年来,土壤铯(Cs)污染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静态吸附法,比较研究了中国四种典型土壤在不同温度下(288K、298K、308K)对溶液中Cs吸附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土壤对Cs均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且在任何温度下,其吸附量为黑土>紫色土>褐土>红壤。随着温度的提高,每种土壤对Cs的吸附量较高。四种土壤对Cs的吸附等温线均可以用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季节温度变化可能对土壤吸附Cs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辽西朝阳地区现有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壤农化分析的常规方法对各林分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了各林分类型对上述指标的影响。通过对各林分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除锦鸡儿纯林的速效N含量比油松纯林有所降低外,其它阔叶树种纯林、油松阔叶混交林的土壤N、P、K、有机质含量都比油松纯林高,且林内土壤的N、P、K、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林外裸地。综合分析各林分类型对土壤N、P、K、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改良效果较好的是油松山杏、油松锦鸡儿、油松刺槐、油松大扁杏、油松五角枫混交林和大扁杏纯林。  相似文献   

6.
以艾比湖流域胡杨生长的典型地段——阿其克苏河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实验室实测土壤各理化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土壤含盐量和含水量等,研究土壤理化特征及对胡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含盐量越高就会越抑制胡杨对养分的吸收,越不利于胡杨的生长。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有利于胡杨生长,但不是绝对的;在研究影响胡杨生长的各因素时,不能单方面地考虑某一因素,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胡杨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鉴别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它对探讨研究土壤的形成、分布、分类及肥力等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在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时,常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此法中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对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而在平时测定中,往往都要对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通过多年的试验工作和经验总结得知,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不需要进行标定,即可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鉴别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它对探讨研究土壤的形成、分布、分类及肥力等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在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时,常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此法中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对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而在平时测定中,往往都要对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通过多年的试验工作和经验总结得知,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不需要进行标定.即可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桂林会仙湿地在受不同强度人为活动干扰情况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会仙湿地土壤有机质水平空间分异为原生湿地〉垦后湿地〉退化湿地〉非湿地;垂直空间分异差异显著,表现出表层土有机质含量均比下层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退化指数定量反映了在不同强度人为干扰情况下湿地土壤有机质的退化程度,即原生沼泽退化程度随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加剧而加深。  相似文献   

10.
桂林会仙湿地土壤有机质空问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桂林会仙湿地在受不同强度人为活动干扰情况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会仙湿地土壤有机质水平空间分异为原生湿地>垦后湿地>退化湿地>非湿地;垂直空间分异差异显著,表现出表层土有机质含量均比下层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退化指数定量反映了在不同强度人为干扰情况下湿地土壤有机质的退化程度,即原生沼泽退化程度随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加剧而加深.  相似文献   

11.
王飞  张蕊  刘子剑  王鹤  张鑫  洪梅 《价值工程》2012,31(24):18-21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模拟氮素在不同沉积物的潜流带中迁移转化途径,选取粗砂、细砂、粉砂三种介质,以浓度为65.5mg/L的硝酸钾溶液为原水,研究硝态氮在不同沉积物的潜流带中的环境行为;再通过补充碳源,研究碳源对氮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沉积物介质中,氮的迁移转化不同,主要受介质孔隙度和介质中有机质的制约。由于粉砂介质中孔隙度较小,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且有机质含量较多,反硝化作用和异化还原作用强烈,所以硝酸盐氮下降的最多,而在粗砂介质中孔隙度相对较大,不利于微生物附着,且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反硝化作用和异化还原作用较弱,硝酸盐氮下降的较少。而添加碳源后,反硝化作用和异化还原作用增强,三根柱子中的硝酸盐氮都降到很低的值,说明碳源对潜流带中硝态氮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性温度效应问题是目前岩土工程领域颇为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温度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关系着岩土工程的质量,它在地热资源开发、热能贮存、核废料处置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背景。土性温度效应是研究该类问题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从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内部结构、热阻抗特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土性温度效应,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姜淑波 《价值工程》2010,29(32):130-131
本文系统试验研究了Base Seal加固剂加固土在最佳配合比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指标,分析了土壤加固剂加固土的强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Base Seal土壤加固剂加固土是一种适合东北寒冷地区的优良的公路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14.
尹俊涛 《科技与企业》2012,(10):197-198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性质较差,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必须高度重视其特性对工程安全和稳定的影响.因此,在路堤设计前,应通过土力学试验来研究了解它的一些工程特性.本文主要从土的性质、最佳含水量与压实度控制、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以及路堤不均匀沉降的控制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做好路堤的设计工作,对于路堤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恒博 《价值工程》2013,(17):65-66
南方地区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影响,使得高速铁路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问题显得非常突出。通过对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双曲线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软土地基工后沉降。应用该方法预测了南方某高速铁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工后沉降,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双曲线法预测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工后沉降数据利用率高、偶然性小、误差低、可靠度高、计算简便,能较准确的预测特殊地理环境下地基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6.
粉喷桩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喷桩是软土地基处理的深层搅拌桩,主要用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粘性土等承载力低的深层软弱地基处理中,近年在公路、铁路的路基处理中广泛应用,它有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的作用,具有施工工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文章主要介绍粉喷桩在遂渝铁路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土壤管理为基础,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吉林省为研究对象,建立指标模型及评价,运用系统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等交叉学科对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郭炜  农永光  赵文峰  于哲 《价值工程》2014,(28):289-290
通过分析国内外有机碳/元素碳的分析技术、不同分析的方法比较和国内外分析标准的比对研究,本文探讨了有机碳/元素碳在线监测技术方案,对NDIR检测器进行了线性测试,为有机碳/元素碳在线监测仪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