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红 《现代企业》2013,(6):62-63
择业既是大学生人生驿站中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作为新时代的女大学生如何克服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觅得一席之地,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一、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分析1.择业期望值过高,择业理想务实化,脱离择业的现实基础。择业是受人的价值观念所支配的一种社会行  相似文献   

2.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深刻分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在择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其目的是让大学生明确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健康的择业心理,顺利择业。  相似文献   

3.
王少成 《科技与企业》2014,(13):290-290
大学生择业问题是当前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大学扩招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择业压力,需要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加以引导,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对此,本文通过对合肥地区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观念进行调研,分析了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及特点,探讨了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资料,从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协调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肖莉 《集团经济研究》2004,(11):152-153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及表现大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向市场凋节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  相似文献   

5.
曹小燕 《价值工程》2010,29(34):214-214
本研究采用凌文辁等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对安徽地区师范类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地区师范类大学生在择业倾向上存在性别和学科差异;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发展因素,其次考虑保健因素,工作单位的性质和规模已不再是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改变分配安置政策,实行市场化的"双向选择"开始,"女大学生就业难"就引起社会的关注。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指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指与同班或同届男生相比,女生择业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单位相对较差。大学生就业问题仅仅是一般劳动就业问题,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的重点就是通过总结与归纳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供求状况,分析出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讨论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高职毕业生大多出生于1991年或1992年,算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批“90后”大学毕业生。三年前全国高校扩招达到顶峰的时候,他们跨入大学校园,毕业时又不幸遭遇中国经济发展减速。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开始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其中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尤为严峻,本文正是基于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系统梳理影Ⅱ向女大学生择业效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积累对促进大学生求职择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探讨社会资本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如何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11):237-239
为帮助呈现自我损耗的择业大学生重新获得自我心理能量,提升他们自主、负责任的择业能力,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择业"、"自我损耗"、"赋权理论"文献资料研究进行分析和综述,试图构建对自我损耗大学生的赋权机制,进而实现真正的自主择业。结论:增进自我损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责任感和自主性等因素,是能够有效补充自我损耗的能量,做到理性自主的择业,并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积累对促进大学生求职择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探讨社会资本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如何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田国栋 《价值工程》2011,30(28):276-276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特点,探讨了三国时代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求职过程和求职策略,为当代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谋划求职策略、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张亚强  梁彦红 《价值工程》2012,31(33):231-232
为把握了解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和社会排挤的主要原因,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我们对某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就业过程中确实存在女生比男生更难就业,女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性别歧视和社会排挤。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与学校应采用积极的改进措施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和减少社会排挤。  相似文献   

13.
王砚蒙  王芸 《价值工程》2013,32(1):274-277
本文从"边疆女大学生急嫁族"异军突起的社会现象出发,以社会学的眼光和社会性别文化的视角审视此种现象,分析和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展现"边疆女大学生急嫁族"的生成环境,旨在呼吁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矫正变态的就业选择,突破边疆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大学生要改变就业难现状,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可分离。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研究,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相似文献   

15.
陈艳云 《价值工程》2013,(12):245-246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牵动着家长和学生的心,然而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尤为凸显。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就业能力。因此,就业难成为了社会长久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洋 《价值工程》2012,31(13):238
本文结合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行业特色,在当前行业发展的形势下,针对高职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主要从高职学生入校后的学习态度、择业态度、就业态度等问题上展开,积极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门路,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胜任工作,拥有正确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我国的许多大学生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基于该问题,文章从新的角度解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产业结构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薄爱敬 《价值工程》2011,30(9):318-319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由于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及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现实等所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为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学会增智立德,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曾春水 《企业经济》2012,(2):114-116
大学生求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推销的过程。从现代推销视角对大学生求职中的自我推销展开研究,对于帮助、指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认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与其是否善于自我推销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学生求职中自我推销要遵循需求第一、互惠互利、诚信为本以及说服诱导四个原则;要掌握精心编制简历、注重仪表仪态、突出个性特色、把握面试技巧、妥善处理异议五个策略。  相似文献   

20.
韩丹凤  肖鹏 《价值工程》2012,31(25):242-243
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及辅导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本文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分析着手,对就业辅导的学生进行了探索研究,并提出医学生就业教育辅导对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