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和理论计算分析,研究高楼雨水的收集方法和利用方式,设计出一套收集和利用高楼雨水的系统。结果表明:高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可以有效收集楼层表面的雨水,并将雨水的重力势能通过水轮发电机转换为电能,亦可对发电后的雨水再次收集,二次利用。在南方降雨充沛的地区广泛应用此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节约电能和自来水,解决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并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俊明 《民营科技》2013,(11):261-261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建设在全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现通过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使用来分析雨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吴超  郭晗 《科技与企业》2014,(3):122-122
城市发展水资源匮乏的困局影响这我国大多数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新时期相关单位提出利用雨水资源的思想,并开始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探索。本研究根据城市建设的具体工作经验,以水资源为中心,探讨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展开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的深层次讨论,对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的实施做出了建议,希望达到协调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资源匮乏,大连市又是其中极度缺水的城市.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入侵陆域.收集现有的雨水资源并加以利用或涵养地下水,对防止海水入侵的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各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适用条件及应用效果在收集现有的雨水资源时,必须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5.
建筑雨水资源回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冬英  何浙波 《价值工程》2012,31(2):310-311
建筑雨水资源回用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发达国家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早有研究,文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雨水收集、处理、利用技术以及建筑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方面,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包括将雨水用于绿化、景观、冲洗等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困扰着城市的发展.但是我国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已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雨水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减少洪涝灾害,还可以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困扰着城市的发展。但是我国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已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雨水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减少洪涝灾害,还可以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24):91-9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我国当前北方城市严重缺水的现状,将雨水回收利用无疑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有效策略。本文就针对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雨水管网系统很难支撑因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下垫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城市内涝。本文分析了造成北京中心城内涝的原因,阐述了政府在加大力度建设雨水管道和雨水排除设施的同时,需将重点放到雨水源头控制、利用和建设城市蓄滞洪区建设上来。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雨水排除与利用的系统建设,才能使雨水在源头得以控制、在雨水管道中正常排放、在尾闾进行蓄滞,真正起到提高城市排涝标准,确保城市防洪和雨水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邹义珍 《价值工程》2010,29(28):111-112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一项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工程,市场前景广阔,普及这项工程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了屋面雨水收集改造利用项目的运作。  相似文献   

11.
陈润丽 《价值工程》2013,32(5):301-302
秦皇岛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景观、地理景观和农业生态旅游景观,但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分析在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水平衡测试的概念和作用,重点介绍了秦皇岛市现行的水平衡测试方法和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认为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好水平衡测试工作,才能真正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计敏 《价值工程》2010,29(9):166-16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减少污水的排放,运用保护水体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观点,对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一番浅谈。  相似文献   

14.
廖云飞 《价值工程》2010,29(30):221-221
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危害重,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多方面严重危害。其中,在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危害表现为加剧了非点源污染、恶化了水体水质、降低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这些危害已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档案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使工程档案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本文结合秦皇岛市引青济秦工程东西线对接工程建设实际,就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基建优化》2001,22(2):6-8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关注。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潜伏着的水资源危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资源视角"论城市雨水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波  崔玲 《城市问题》2003,(3):50-53
从雨水收集、渗透、储存等方面入手,提出改造城市非透水性硬化地面铺装为透水性铺装、利用城市凹地作为泄洪储水空间、建立雨水收集储存体系及排水管沟的透水设计等思路,分析了建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刘进华 《价值工程》2010,29(13):146-146
本文结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介绍了中水利用技术的优势和经济技术可行性,阐述了发展中水用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中水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 Legacies provide a major source of income to charities, and their importance is only likely to increase with the passing on of the baby-boomer generation. Legacy fundraising is a long-term process, based on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 with donors over time. Data have a key role to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relationships, allowing legacy fundraisers to measure and track their donors,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fundraising strateg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collection and use of data in legacy fundraising, from consolidating data, to analysing the results and building legacy targeting models. The authors discuss how these principles have been applied in UK-based charity, Help the Ag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ir Data Agency, Tangible Data (formerly Talking Numbers) and to give practical advice on how they may be implemented in other organisation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