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困扰着城市的发展。但是我国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已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雨水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减少洪涝灾害,还可以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建筑雨水资源回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冬英  何浙波 《价值工程》2012,31(2):310-311
建筑雨水资源回用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发达国家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早有研究,文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雨水收集、处理、利用技术以及建筑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方面,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包括将雨水用于绿化、景观、冲洗等途径。  相似文献   

3.
由于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解决城市缺水、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洪涝灾害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与优势,水资源条件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发展的瓶颈及城市功能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主干水利工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城市雨水利用已成为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急需开展深入的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24):91-9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我国当前北方城市严重缺水的现状,将雨水回收利用无疑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有效策略。本文就针对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吴超  郭晗 《科技与企业》2014,(3):122-122
城市发展水资源匮乏的困局影响这我国大多数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新时期相关单位提出利用雨水资源的思想,并开始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探索。本研究根据城市建设的具体工作经验,以水资源为中心,探讨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展开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的深层次讨论,对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的实施做出了建议,希望达到协调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市属于严重缺水城市,面对水资源短缺危机,如何开源节流,寻找水资源及合理利用成为秦皇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文章介绍了秦皇岛市雨水利用情况,并提出了雨水利用的方式,认为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同时兼具开源节流和环境保护作用,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邹义珍 《价值工程》2010,29(28):111-112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一项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工程,市场前景广阔,普及这项工程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了屋面雨水收集改造利用项目的运作。  相似文献   

8.
高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和理论计算分析,研究高楼雨水的收集方法和利用方式,设计出一套收集和利用高楼雨水的系统。结果表明:高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可以有效收集楼层表面的雨水,并将雨水的重力势能通过水轮发电机转换为电能,亦可对发电后的雨水再次收集,二次利用。在南方降雨充沛的地区广泛应用此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节约电能和自来水,解决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并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留军 《民营科技》2014,(4):108-108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开发利用极不平衡。对城市节约用水的措施展开深入浅出的讨论分析,就如何把我国建设成节水型国家的问题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24):252-254
我国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不相匹配,尤其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已成为我国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有水则有绿洲良田,有水则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西北干旱区农业用水特征,鉴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比例必然提高;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建设,林草等业的生态用水也须有一定的保障,未来农业用水总量必然受到挤占,为了应对农业用水短缺,可以采取收集雨水资源加以利用和高效节水灌溉方法,文中重点介绍了雨水收集和西北干旱区节水灌溉方法,以期为西北干旱区农业高效发展提供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融合最新雨洪利用与管理理念,提出“生态海绵”地区的雨水利用规划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前瞻性提出雨水资源化的途径.研究优化探讨“生态海绵”的构建技术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态海绵”对雨水的渗透及滞留利用,实现水资源保护、城市防洪、水景观及水污染控制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郭晗  吴超 《科技与企业》2014,(2):115-115
水资源和水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城市迅速扩大和不断发展,给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数量和水质上的要求,应该开发雨水这一新型水利资源,形成改善雨水水质、处理雨水的措施,使城市发展的水资源更为丰富。本研究立足于城市雨水处理的设计和技术工作,对城市雨水处理的意义展开了研讨,对国际和国内城市雨水处理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展开了城市雨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稀缺资源.在全球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水危机日益严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事关人类发展的紧迫问题.我国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采取科学、恰当的应对措施,尽快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经济快速发展对其需求日益增加这一突出矛盾,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而充分利用好我国的水资源(雨水和冰雪),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建华 《民营科技》2008,(5):191-191
近年来我国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行业设计工作更加丰富多彩,设计中对规程规范的应用,是工作中常需理解和探讨的事,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为缓解城市供水矛盾,建筑业中正推动汗水资源化,即中水回用和雨水搜集利用,大空间建筑物的防火.雨水排术问题已困扰了我们,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已在水电和民用建筑设计中运用,现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同行共鉴.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开发》2016,(20):143-144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越发受到关注,初期雨水的污染与危害也逐渐受到重视,传统"重地上、轻地下","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正在逐渐改观。传统雨水基础设施存在的种种弊端正在逐渐暴露出来,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内涝、径流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新理念。文章以新景路工程为例,主要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设计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人均水资源最为急缺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用水量逐渐增加,地表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要加大对城市雨洪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文章对我国城市当前水资源以及雨洪资源调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举措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现阶段仍需改变传统的治理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全面的雨水管理机制,加强城市水系统工程建建设,以更好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与静脉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守先  张雷 《城市问题》2008,(1):96-1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垃圾处理和废弃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的城市静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污染,也是缓解城市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利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模拟和预测水资源短缺风险发生的概率,建立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对主要风险因子进行调控使风险降低.对北京市未来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地域不均衡。雨水回用可以补充水资源,减少地面水体污染,同时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本文着重探讨了屋面雨水回用方案的优化设计的要点及实施过程,为指导各地城市开展屋面雨水回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人为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我国水资源在利用及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仅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同时水环境不断恶化,对水资源的管理不足,存在利用率低,严重浪费的情况。针对当前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中做好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使水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得以进一步加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现对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