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福建茶叶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是我国最大的产茶大省,茶叶产业是福建省重要产业之一。但近几年由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的不断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主要的障碍。文章分析了福建省茶叶生产、出口现状,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并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福利效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是我国最大的产茶大省.茶叶产业是福建省重要产业之一.但近几年由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的不断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主要的障碍.文章分析了福建省茶叶生产、出口现状,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并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福利效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WTO的推动下,世界贸易已经变得越来越自由。关税的大幅下调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突出。由于我国的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贸易方面许多产品的技术规章、技术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对策,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近年来广受各国欢迎和青睐,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也层出不穷。然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保护成本问题,研究还是少见而残缺。鉴于此,论文全面剖析和测度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保护成本;将它与产业保护政策、关税以及其它非关税贸易措施进行了成本收益的对比;并从中得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在传统关税壁垒不断降低的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甚至被不少国家用来充当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面前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农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本文从我国农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是我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但欧盟利用自身发达的科技水平和严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使中国农产品出口屡遭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本文立足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中欧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我国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共同努力,以突破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7.
中韩两国互为近邻和重要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在两国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中韩两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差异很大,韩国为保护国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设置了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如何评估和量化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成为中韩贸易谈判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是利用引力模型对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技术性贸易壁垒成因:博弈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研究将政府干预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成因,但是这不能解释国家间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本文用博弈论和经验检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对称导致国家间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量的差距,指出政府干预仅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重要步骤和外在因素,技术水平差异才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内在原因。发达国家由于具备在技术和贸易两方面的优势,更倾向于主动采取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战略,而发展中国家目前被迫采取亦步亦趋的跟从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作用逐步缩小,非关税壁垒也将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而消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和WTO作用的日益发挥,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和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已经并将继续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再分配过程,并成为影响贸易与投资的重要外部因素。现今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现代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障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关税壁垒作用日益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更隐蔽、更强大的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日本作为数字贸易发展大国和发展强国,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权和相关领域话语权方面与中国存在一定的竞争。分析中日跨境数字贸易规模,有利于理解日本数字贸易发展情况,明确日本在数字贸易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从具体构成来看,中日跨境数字订购贸易和跨境数字交付贸易规模均不断扩大,2015年开始前者占据中日跨境数字贸易主体地位,后者比重呈下降趋势。两种贸易模式下日本均处于顺差地位且顺差呈扩大趋势,说明与中国相比日本在数字贸易领域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整体看来,中日跨境数字贸易呈持续增长态势,在中日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契合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88~2008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日人均GDP差异、市场规模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日市场规模差异与中日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君 《改革与战略》2013,(12):82-85
文章分析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出口结构,然后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我国浙江省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日韩之间存在较紧密的贸易关系,尤其是浙江省与日韩两国之间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美中不足的是浙江省贸易结构相对较为不舍理,在与日韩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We use th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s uniquely detailed 1995–2007 Chinese Customs dat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ts two largest trading partners,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ur review finds that only a small share of these flow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rm's length, one-way trade in final goods. Instead, we find extensive two-way trade, deep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concentration of trade i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a prominent role for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While these characteristics define both bilateral relationships,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airs do emerge, suggesting that trade costs influence the method by which multinationals choose to integrate their production with China. Consequently, we argue that dialogue on East Asian trade liberalization should in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significant production gains for the US from its inclusion in any regional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16.
曹标 《亚太经济》2012,(4):86-90
目前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服务贸易的结构直接影响到服务贸易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对本国的服务贸易结构有所调整,通过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来实现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此,通过对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服务贸易结构横向、纵向的分析比较,研究三国服务贸易结构调整路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任涛 《特区经济》2011,(8):66-69
日本是中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以及随后的海啸、核泄漏对日本造成巨大的损失,而日本地震灾区同时也是日本重要的农业、渔业以及电子工业区。通过对中日贸易的基本状况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此次灾害对中日贸易可能造成的显性和隐性影响,从而为我国对日贸易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蒋文 《特区经济》2011,(6):73-76
本文分析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对三国的整体服务贸易及行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整体均不具备比较优势,各行业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所差异。最后就我国如何由服务贸易大国转变为服务贸易强国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1996年至2005年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志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上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仍以跨行业贸易为主要特征。加强中日经贸关系有利于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