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中日两国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竞争性和贸易模式的发展变化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次运用RCA指数和RTA指数、TII指数和C指数、TC指数和ESI指数、改进的Bergstrand指数和Brulhart指数对两国贸易中的上述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在比较优势方面,中日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中日贸易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贸易结合度和互补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现阶段产业内贸易已经替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升级为两国的主要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澳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运用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等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也不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逆差状况很难逆转。中国应加强与澳大利亚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以外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涂庄 《北方经济》2012,(15):89-91
正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领土面积、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在东盟十国中均居首位。中国和印尼地理相邻,又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对2000-2011年中印两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揭示两国贸易产品结构上存在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为深化中印两国双边贸易提供参考。一、中国与印尼双边经贸发展概况中国与印尼于1950年4月13日建交,双边贸易关系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1950-1967年为两国双边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67-1985年两国双边贸易关系中断,主要以经香港、新加坡等第三地的转口贸易为主,1985年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开始改善,1990年中国与印尼双边外交关系的恢复更使两国双边贸易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汤碧  陈佳 《亚太经济》2012,(5):65-69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印两国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出口市场结构的比较,分析两国机电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贸易竞争性,最后以贸易强度指数预测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增长空间。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对印度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互补性大于印度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互补性。中国和印度机电产品的贸易结构差异明显,竞争性不强。两国的机电产品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霞 《北方经济》2011,(20):82-84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数据的整理计算,通过比较双边贸易量、双边贸易商品部门结构,运用两国进出口比率、产业内贸易指数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两国双边贸易差异性和互补性对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源等矿产品上南非处于比较优势,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处于比较优势,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对于一些低附加值加工品,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6.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7.
中印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及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实证分析表明,中印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但不同行业有很大差异;中印之间不存在非常显著的贸易联系,两国贸易存在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9.
张志刚 《中国经贸》2014,(15):40-40
本文运用CC、CS指数从两国贸易结构的对比角度,通过计算两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相似性程度来测算贸易互补性。同时分产品计算两国的显性比较优势,进而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计算两国的互补性,定量地说明了中南之间贸易联系的互补性的强弱程度。结果表明,两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中澳商贸互补性很强,两国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实施为两国双边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论文运用相似度指数、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来评价中澳双边贸易。结果表明,两国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双方开展自由贸易及合作大大促进两国商贸与经济合作,有利于双方扬长避短,实现互利共赢。为此,提出促进两国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加强产能合作、发挥未来自由贸易区的引领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与韩国贸易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赵丽敏 《特区经济》2007,216(1):234-235
本文通过计算山东与韩国双边贸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指数,得出如下结论:双方各自具有优势互补的专业化优势,进出口结构比较吻合,贸易关系密切,经贸合作拓展潜力巨大。山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和深化对韩贸易。  相似文献   

12.
姚娜 《特区经济》2011,(12):116-118
本文将就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日在贸易额、依存关系及跨国投资方向三方面的变化,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原因,即合作对等性加强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论证在新经济形势下中日双边贸易合作的新契机,并对于中日贸易合作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李汉君 《特区经济》2010,(10):79-81
本文通过对1992~2009年中、俄贸易发展的分析,认为1992年以来,中、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逐步改善。但中、俄贸易在贸易总量、贸易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中、俄贸易的发展。因此,中、俄双方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提高竞争优势;优化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加强中俄大项目合作;增加双边交流,实现中俄两国互信,使中俄贸易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下,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功能显得日益重要。基于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强大的平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日益增强,但竞争力依然有限。本文借助市场占有率指数和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TC)等分析工具,对1996年以来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贸易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衡量了中国与这三国不同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得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优势,应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开发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王岚 《南方经济》2016,35(11):59-80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要素的跨境流动赋予了贸易要素含量新的内涵。本文提出了符合全球价值链分工特征的贸易要素含量测算框架,并以中美贸易为对象对Heckscher-Ohlin-Vanek(简称HOV)定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双边贸易的要素结构并不符合HOV定理的预期,中国对美国的资本净出口大于劳动净出口,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美国跨国公司的FDI和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的中国(美国)对美国(中国)出口资本/劳动比的提升(下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劳动要素结构体现出显著的互补性。优化要素结构,提升中高技术劳动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是实现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日本和俄罗斯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经贸合作一直是两国重点发展的领域.但是,由于受到领土问题、两国国家对外战略的差异以及贸易法律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两国贸易合作陷入困境.中俄贸易和日俄贸易也有相近之处,尽管原因不同,但是日俄贸易的得失对中俄贸易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GDP总和占世界GDP的40%。虽然美日双边关系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依然非常重要,但总体来说,相对于其他保持强劲经济增长的贸易伙伴,美日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已经下降。在经济全球化和美日关系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两国经贸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贸易摩擦、经济纠纷、双边渠道已经不再是两国经贸关系的主导模式,相反实现经济复苏、合作共赢、政治互信和有效的多边机制成为摆在两国政府面前的共同课题。为了实现东亚战略,今后美日同盟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新西兰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合作,并借助贸易强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经济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是建立在双方良好的经贸关系及较强的互补性产业结构基础上,双方进一步开展经贸合作有深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