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1998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经历了三轮宏观调控,但房价仍呈上扬走势,政策效应似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认为,房地产市场与国内外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市场需求、银行信贷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始于2010年4月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就集中反映出我国房地产市场波动与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宏观政策、银行信贷与房地产销售、房地产价格等之间的关系,反映各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贵金属、制铝业、证券经纪业仍排名靠前。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本周排名第4。中金公司分析师表示,"三过"问题(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和投资增长过快)是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其  相似文献   

3.
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自2008年试点以来,尤其在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对特许业务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以来,业务量和机构家数增长迅速。但与国际货币兑换公司相比,国内仍存在业务量较低、对银行的依赖较大、业务范围较窄等问题。文章回顾了该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借鉴成熟国际特许机构的发展经验,对促进我国特许业务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预测200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连续几年高速发展后,将进入调整期,投资仍会增长,但增幅下降。举出投资增长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带动,银行资金相对充裕,住房需求旺盛及政策刺激,而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则是,投资周期和基数,经济结构调整,信贷政策,房地产价格增幅减小或回落,以及空置面积仍在增大等。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已经改变,持续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难以持续;未来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但区域分化将越来越明显。中央提出要实现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未来或将改变市场格局,但其具体发展态势以及影响程度仍有待观察。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自199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价格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中国住房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文件出台后,我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3.7万家,上市公司转型从事房地产共300多家,平均从业人员132.1万人。房地产业不仅成了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也成了获利最高的行业。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已初见成效,较高的物价上涨率也已得到基本控制,但我国此轮宏观调控正与国内国际的经济变化相叠加,西方国家的财政金融风险显现,经济增长乏力,导致我国的外部需求减弱;国内拉动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也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特别是对拉动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的房地产市场也将进入停滞下降期。在我国间接融资处于较大比重的现状下,宏观调控、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势必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经营,如果出现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难,房价下跌,房地产市场萧条的情况,银行的经营风险将会显现。本文拟从假设经济变化的角度探析对金融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汇管理》2011,(13):12-17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那只能是“不确定性”。市场对于国内、国际经济的诸多热点问题仍存在争议和疑虑。国内方面,2011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9.7%,  相似文献   

9.
下半年轿车公司投资机会较大制铝业、贵金属、证券经纪业仍排名靠前。房地产业本周排名第4。中金公司分析师表示,目前房地产公司估  相似文献   

10.
吉伦奇 《新金融》2012,(9):59-62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强化房地产、"两高一剩"等高集中度领域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组合管理雏形初现,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现国际经验与我国银行业实际的有机结合,全面推动本土化的组合管理顺利实施,仍是多数国内商业银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组合管理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国内商业银行推进本土化组合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金融》2006,(3):44-44
《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刊登张晓晶,孙涛的文章《中国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认为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息息相关,198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周期置身于全球地产泡沫的危害之中,格外令人关注,该文首先分析了驱动本轮房地产周期的增长面,宏观面与制度面因素,并利用1992-200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指出无论是房地产业发展还是房地产价格总水平,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会呈稳中趋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前两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日渐强硬之际,精明的地产商便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时至今日,虽然中国内地地产商在海外的不动产投资总体上仍呈现零散化、个案化的特征,但“走出去”的趋势日益明显。世邦魏理仕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服务副董事长陈希说:“中国地产军团投资境外房地产市场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肯定还会有更多开发商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与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中国应对经济风险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并将带动国内相关行业和产品供给,房地产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出现调整也是正常的。针对总理送出的"定心丸",业内专家表示,现阶段,中国住宅需求仍处于增长通道,尚未到达欧美市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人口因素对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影响。根据预测,我国在2030年左右人口将开始负增长。届时中小城市人口将减少,而几个大城市人口仍然会增长。通过对国内现状和国际经验分析可以发现,受人口因素影响,中国城市房价将出现分化。几个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会保持上升,而中小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将会出现平稳甚至下行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闻之 《时代金融》2015,(7):62-64
<正>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与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就中国应对经济风险问题时讲话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并将带动国内相关行业和产品供给,房地产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出现调整也是正常的。针对总理送出的"定心丸",业内专家表示,现阶段中国住宅需求仍处于增长通道,尚未到达欧美市场的成熟平稳期,只是三、四线城市前两三年开发过猛,需要花时间去库存化。当前,房地产市场并无全局性、系统性风险,而一、二线楼市已  相似文献   

16.
周喜 《证券导刊》2011,(43):18-18
明年经济增长的”软着陆”趋势仍将延续,以主动降速换取的经济转型和政策空间有利于明年经济抵御外需以及国内房地产投资风险。我们看好2012年GDP增速仍能够达到9.0%左右水平。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规范、科学的运作方式和狂热后的理性思维,并确立了把消化存量作为房地产发展的主题;但事实上,1995年房地产市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仍以比经济增长高-2倍的速度发展,且是在比前几年大得多的基础上的增长。截止1995年底,房地产投资增幅仍保持在21.4%,高于垒社会投资平均增长的水平。商品房屋空置达50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46%,其中住宅空置3900万平方米,占商品房空置总量的78%。若按每平方米2000元的平均价格计算,积压并占用资金高达1000亿元以上。以上数据表明:第一,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不利国际环境中和国内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局面。经济过热风险基本消除.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三过”矛盾缓解,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2003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的分析与预测,提出200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呈缓慢复苏态势。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将影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增长加快,贸易顺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增长,保值问题日益突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加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SARS对外商投资的负面影响有限。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工作将面临制止经济增长回落的短期目标和提高经济投资增长质量的长远目标问的矛盾。为此,宏观调控一方面将采取多项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将出台一些政策措施,纠正和抑制经济中的过热现象,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春季,我国一些地区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人们还忙于预防非典的时候,央行敏锐的发现金融机构出现了信贷过快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在房地产投资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3年3月,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1787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329亿元。国内局部地区出现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过多、房价上涨过快、土地供应量及商品房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一些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违反有关规定,放宽信贷条件,助长房地产投资过热,个人住房贷款中不良贷款问题已开始暴露:面对十分严峻的信贷形势,6月5日央行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