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曹锦文 《物流科技》2010,33(6):36-38
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总会遇到集群衰退、集群创新力下降以及产业集群抵御环境变化能力下降等不可避免的系列问题。由于初级产品产业比重大、附加值低等,河南省产业集群所面临的问题就更多,急需解决。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集群现状的分析,抓住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基本特点和共性问题,基于供应链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存在的劣势和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系统才能解决。针对河南省不同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各自特点,提出构建河南省产业集群的供应链体系策略即构建跨区域的产业供应链体系,规划出重点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战略,产业集群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颖慧 《物流技术》2012,(13):135-137
选择IGC(产业梯度系数)作为衡量区域产业梯度水平的指标,通过计算豫沪苏浙产业梯度系数,结合国情、省情,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宜承接的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产业集群金融支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娟 《会计之友》2012,(31):20-21
金融支持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至关重要,而产业集群自身也有明显的融资优势。河南省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充分发挥集群融资的优势,金融支持明显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河南省产业集群的优化和升级,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各级政府应该在各项配套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发展互助担保型贷款、融资租赁、集合型债券和票据、风险投资基金等各项融资模式,构造全方位的产业集群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选择IGC(产业梯度系数)作为衡量区域产业梯度水平的指标,通过计算豫沪苏浙产业梯度系数,结合国情、省情,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宜承接的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河南省的产业集聚主要是以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缺乏创新能力,低成本还是主要竞争优势。本文分析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建设的现状,探索了河南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惠杰  杨吉 《价值工程》2015,(20):20-23
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根据2010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分析河南省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及其产业波及效果,指出河南省创意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存在密切的联系,并提出就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省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更是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产业资源,成为了服装业发展的首选之地。河南省服装业虽然快速崛起,但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现阶段服装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河南省服装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了激烈竞争阶段,已由数量扩张阶段进入到素质提高阶段。产业竞争力作为企业竞争力和国家或区域竞争力之间的纽带,既是国家或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又是国家或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主体,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则可提升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目前,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将集中表现为各区域之间的产业竞争,区域产业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以河南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探索性因子分析,证明了政府因素、市场因素、企业因素和技术因素是影响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动力机制转换的角度看,需要从完善市场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塑企业利益驱动机制、完善区域自主创新机制等方面重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院特色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的一种特殊形式,凭借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独树一帜,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介绍了河南省特色产业集群的总体发展现状以及分行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河南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第一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创新提升经济效率。河南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经济发展质量与多层面区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基础条件、创新投入、产出与创新制度等)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质量间存在较为显著的长期因果关系,河南创新能力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质量相应提升0.6976%。同时还发现区域创新基础条件改善、制度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发展质量间存在的正向效应关系最为明显,而区域创新投入因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并不明显表现为同步关系,使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基于上述研究,促进区域发展质量提升应该强调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产业优化的引领导向,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持续强化区域创新活动的高水平人才支撑,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与本土化经营并存态势下,在我国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出现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新组织范式和有效载体,即集群式产业链,包括内生型与外生型集群式产业链。在广东省佛山市,集群式产业链组织发展初成规模,产业集群经济成为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因此,文中围绕佛山集群式产业链存在发展的问题,包括资源与环境瓶颈问题、产业集群系统关联问题、企业内部层次与技术创新问题、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从一种全面、动态的理论视角,对佛山内生型集群式产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路径研究,以对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区制度环境差异的视角出发,结合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采用能克服数据分层的HLM估计法,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差异对竞争兼容性政策激发企业价值链升级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与市场竞争的互动是推动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而竞争兼容性政策在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的背后,所属省份的制度环境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不仅对企业价值链升级具有直接促进效应,还将通过改变竞争兼容性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强度,间接影响省份内企业的价值链提升速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Regional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policies promote industries that will increase economic welfare by improving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standard of liv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that standard of living. Regional air quality policies seek to reduce undesirable air emiss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of regional air quality and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policies, using a simple but tractable stochastic equilibrium model of regional income formation. We apply the model to data that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ir emissions in Saskatchewan, and find that, in general, taxes designed to reduce harmful air emissions increase the variability of income. The major exception is a tax on refined fuels, which both reduces emissions and income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城镇化过程中低质量的“异地城镇化”现象非常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城镇化数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健康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城镇化差距,提高后发地区域镇化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针对“异地城镇化”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索新时期“异地城...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是影响一个地区产业调整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够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实现高度化、合理化,并能催生新的产品和新的产业部门。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能够不断向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高集约化演进,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通过促进技术转移来催化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广西的技术转移现状,广西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开展技术转移情况的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制定确立广西技术转移相关政策措施初步建议,以期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介绍和总结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成都产业集群现状,并着重分析了成都市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适合成都市产业集群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经济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客观因子分析法与主观打分法相结合,测度了1978-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失衡程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整体失衡水平呈U型变化趋势,五大结构的失衡水平不断恶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的失衡程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了负效应,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正效应。在未来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与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的协调、有序、均衡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地区间的差距经过了先缩小再扩大又缩小的过程。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