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流行的最新国际贸易理论学说,对我国制定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发展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各项要素入手,分析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并就如何构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伟 《现代经济》2007,6(5):17-19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两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出发,对我国目前的贸易形势作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我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调整贸易结构,在坚持既有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尽快提高对外贸易的科技含量,尽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实现由依靠比较优势向培育竞争优势迈进,最终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论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服务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服务贸易进行分析。探讨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及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因素。通过对1998—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系数的计算,考察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比较优势状况,最后得出我国现阶段发展服务贸易,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步入21世纪,尤其是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其产业发展已进入按国际分工结构来选择和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我国与东亚各国和地区贸易中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的状况。措出了我国与东亚的产业国际分工的特征、竞争与互补关系,以及如何重构我国竞争优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家贸易理论的基石。但若发展中国家单纯地以自身的成本和资源比较优势来确定自己的贸易结构,就不可避免地跌入“比较利益陷阱”的境地。理性的抉择是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从商品出口额占该国GDP的百分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出口商品结构、出口贸易对贸易增长的贡献度等指标体系来看,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发展高科技产业、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竞争环境的形成是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服务行业的竞争力较弱,而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有着先进经验.本文通过对中美服务贸易的比较,提出了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继续发挥原有比较优势的同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合理开放服务市场等.  相似文献   

7.
李德甫  莫娟  刘俊 《现代经济》2007,6(8):144-147
本文说明了以下几点:①当今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格局。为我国实现战略调整和跨越式增长提供了机遇;②我国可以利用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充足外汇储备优势来实现这种战略调整;③外汇储备充裕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又形成一种新的国家竞争优势;④胆劳动力竞争优势将逐步丧失,现在要利用充足外汇来构建人才技术竞争能力、引进技术、对外投资、进行产业转移和替代。以及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在未来十来年左右形成人才技术知识管理资本的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西方经济学家有关科技进步与国际贸易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应建立在动态的要素转换基础上,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才能实现“科技兴贸“战略.  相似文献   

9.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本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前贸易战略理论基础的争论问题。第二部分引入了两大贸易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并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说明我国贸易的现状,尤其是其局限性。最后立足于国际竞争优势,给出了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动态观点看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和自由贸易条件下南北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战略的有效性。根据动态比较优势原理,我国实施比较优势在未来对外贸易发展中具有不适应性,而应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实现战略性转变,并依此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用来指导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是内在统一的,试图通过推行产业政策扭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时,应坚持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出发点,发展“适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农业国际化是全球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而加入世贸组织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化进程。文章借助世贸组织前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数据.分别计算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发展指数,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在世贸组织前后竞争优势的演变.并对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优势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地理解比较优势论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竞争优势论,这是贸易理论和产业理论所要澄清的理论问题。竞争优势论并不能替代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论仍然在我国经济中起作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仅现阶段有实际意义,而且可能是我国长期的比较优势产业。我们不能简单化地加以排斥,而要通过长期努力,在培育竞争优势的同时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对否认竞争优势理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比较优势的局限性,认为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超越比较优势的限制和制约。并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有关争论进行了探讨。但本文也指出,片面强调竞争优势也是不足取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将比较优较与竞争优势并重型发展战略作为今后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分别从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二战前的国际贸易理论以比较优势为核心,二战后的新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为核心。但是,至今国际贸易理论界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来整合以上两套理论系统。本文提出的相对效用价格比的概念及其分析框架,拓展了的比较优势概念,整合了要素生产率决定的比较成本优势与要素价格决定的比较成本优势,相对价格优势与非价格优势,完全竞争市场的比较优势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一个综合以往国际贸易理论中贸易决定基础理论的现代观点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世界贸易形势下,农产品比较优势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但仅有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我国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近十年来的外贸商品结构发展变迁分析,总结出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詹姆斯·布兰德等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提出了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对策,旨在加快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引发了国际贸易理论界关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理论关系及其适用性问题的讨论。本文从这两个理论对国际贸易成因的解释入手,论证了竞争优势在客观上是对比较优势的整合与完善,提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应以继续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为前提,以引进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适应的先进技术为重点,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然而由于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导致企业难以通过信息化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结合企业的发展,总体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并逐步实施,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论对外贸易中的大国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已从国际贸易的旁观者变成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贸易大国.作为世界第三货物贸易大国,我国的大国优势何在?我国应当如何发挥大国优势增进本国贸易利益?本文认为,确立我国的大国优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利用大国市场地位谋求国际市场定价权;二是运用大国关税政策改善贸易条件;三是选择适宜贸易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